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2 10:23:10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語文教材 歷史 閱讀 高中生活
【教學回放】?
教者先給學生介紹了讀書的三種境界:讀薄,即指能對內容進行提綱挈領;讀厚,即指要潛心走進課文,理解其豐富的內涵;讀活,即指跳出課文,聯(lián)系生活,展開合理的想象.接著讓學生自主默讀課文,理解和體驗課文內容的意蘊.在教師不加任何干預的情況下,學生經過近十分鐘的獨立閱讀和思考,陳老師讓學生自主地發(fā)表自己的閱讀體驗.?
生:司馬遷受到酷刑,還能忍辱負重地堅持寫成《史記》,這種精神了不起.
生:幾乎是一夜之間,司馬遷就從九重天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地位沒了,連做人最起碼的尊嚴也沒了,但他還能堅持寫書真不容易.?
生:這皇帝真不算東西,司馬遷僅僅是為人辯護幾句,就遭受了這樣的奇恥大辱,地位沒了,連做人最起碼的尊嚴也失去了.如果是我,還不如死了的好.?
生:司馬遷由一個過去受人羨慕的人變成現(xiàn)在被人嘲笑的人,那確實不是人過的日子.
……?
教師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說說在閱讀中還有哪些問題要搞清楚,提出來讓大家一起來研究解決.?
生:我想知道是什么力量使司馬遷放棄了輕于鴻毛地死去的想法,而選擇了忍辱負重地活下去的.?
生:司馬遷連做人的尊嚴都沒有了,為什么還能忍辱負重地發(fā)憤寫《史記》呢 ?
生:本文主要敘述了司馬遷寫《史記》的事,作者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筆墨寫一些與寫作《史記》無關的事 ?
……?
教師把這些問題歸納在黑板上,讓學生通過再讀課文,相互討論,交流,修正等等方式進行探究,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生:我從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中聽著父老鄉(xiāng)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動知道他從小聽了英雄的故事,并且很激動,說明他從小就立下了長大后要做一名英雄的偉大志向.?
生:我覺得,他發(fā)憤寫《史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受到了他父親的影響.因為司馬遷有這樣一位立志寫史書的父親,肯定會讓他從小就產生了對歷史方面濃厚的興趣.?
生:我補充他的看法,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不僅僅是父親的影響,還有他自己的志向.要不然,他就不會有那么大的積極性去努力讀書,四處游歷,廣交朋友,積累大量的歷史資料了.?
生:在那個做兒子的都特別講究一個孝字的年代,父親臨終前留下了遺愿,作為孝子的司馬遷是沒有理由不去完成的.?
教師在學生經過探究,交流的前提下,才用大屏出示:?
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
……?
師:……請你們結合自己的理解,深入體會司馬遷說的人本來就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還重,有的比鴻毛還輕這段話對我們有些什么樣的啟發(fā).?
生:在司馬遷看來,為了個人的恥辱,痛苦而死,就是輕于鴻毛.?
生:司馬遷認為:心里裝著責任,想著別人,就是重于泰山.?
生:貝多芬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堅強的毅力創(chuàng)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就是像司馬遷一樣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
生:由司馬遷的故事,我想到了美國的海倫凱勒從小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仍然學會了說話寫字,成了一個著名的作家.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就應該像他們那樣不屈不撓,才能取得成功.?
生:我從司馬遷身上看到了作為一個生活中的強者,要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格.我們應該像司馬遷那樣對待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才能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
盡管這些學生的回答不一定都符合教者所預想的要求,但是,這里沒有像有些教師那樣采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邊讀邊思考……問題等等傳統(tǒng)的模式,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解放:走進文本,獲得了自己的個性化的理解,跳出文本,又能夠沒有拘束地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并在班級得到了交流.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嘗試.反思陳教師的課,我可以從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走進文本,讀出個性化的體驗和感悟.?
新課程理論強調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陳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預定的教學目標,他注重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并加強了對文本的讀法指導,圍繞讀薄,讀厚,讀活的讀書方法讓學生科學而又理智地走進課文,潛心讀書,把課文讀懂,讀透,讀深,體現(xiàn)了文本化,個性化的原則.為了檢測學生自主閱讀,個性化體驗的效果,陳老師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理解的自信心,給學生打造一個利于他們進行交流和研討的平臺.課堂發(fā)言中的答案有些盡管還不盡如人意,但是,讓學生能夠有這么一個不受教師干預的環(huán)境,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難能可貴的.?
二,深入文本,突出質疑,探究的學習過程.?
把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例子,讓學生通過閱讀和研究學習閱讀的過程與方法,體驗閱讀所帶來的喜怒哀樂,重視閱讀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已經成為教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者的一種共識,客觀上也成了評價閱讀教學的一條原則和標準.陳老師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不僅注重學生的獨立閱讀,理解,更在鼓勵質疑和探究上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這對于我們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者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了讓學生質疑和探究上,引導學生成功地把握文本的細節(jié)和血脈進行閱讀理解.陳老師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挖掘內涵,進入內心世界,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司馬遷的內心痛苦,矛盾,感悟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自強寫歷史巨著《史記》的頑強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陳老師成功地創(chuàng)設了質疑與探究的情境,營造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氛圍.通過巧妙設置疑點→激發(fā)好奇心理→質疑,解疑→討論,爭辯→點撥,提升等教學過程,實現(xiàn)了自己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跳出文本,突出學生情感,智慧與品德的升華.?
建設開放的語文課程,是第八次課改賦予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反思過去的語文教學,之所以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非議,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語文課教死了.所謂死,是指老師們在教學時就教材教教材,曾有人形象化地比喻:教材就像如來佛的手掌,教師和學生就像在那手掌中翻筋斗的孫悟空.所謂活,則是要從文本出發(fā),而又不拘泥于文本的桎梏,做到入乎其內而又能夠靈活地出乎其外.仔細地回味陳老師的課堂教學,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體現(xiàn)了他的個性特點.?
跳不出文本的教學過程,只能是一個教學生讀死書的過程.本節(jié)課是教者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跳出文本,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放飛思想的一次實踐.盡管教者引導學生跳出文本的教學過程是短暫的,但給學生的收益卻是很大的.它激活了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的情感,品質播種在知識的土壤上,讓學生初步感知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使學生在現(xiàn)實地體驗與感悟,思索與想象中碰撞出知識,智慧,品德,志向的火花.?
雖然陳老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還有一些值得商榷和研究的地方,諸如像教學流程設計的緊湊性,教學時間分配的合理性等等方面,但是,從教學效果,教學創(chuàng)新,體現(xiàn)課改理念等方面來看,已經可以說是一節(jié)比較好的課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