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1 20:07:19 下載試卷 標簽:課件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關(guān)鍵字詞的含義,學習生字新詞
2. 能力目標:在讀中悟情感,熟悉七言律詩的相關(guān)知識。
3.情感目標:體會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藐視艱難險阻的樂觀主義
二.教學重難點
1. 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等詞語的意思。
2. 感受毛澤東及其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 播放電影《長征》的錄象片斷。
2.導語:同學們,剛才我們觀看的是根據(jù)紅軍長征這一史實改編的電影片斷,給你留下影響最深的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與長征有關(guān)的詩《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毛澤東在1935年紅軍長征即將結(jié)束時寫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工農(nóng)紅軍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 通過本課和課外資料,展示你收集有關(guān)長征的資料。
二.認識新字生詞
1. 默讀,把字音讀準,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 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shān yún yá
逶 迤 磅 礴 岷 山 云 崖
三.品讀。
1. 教師范讀,輕聲跟讀,注意詩的節(jié)奏。
2. 自由朗讀課文
3.師:這首詩展示了紅軍長征途中征服困難的哪幾幅威武雄壯的畫面?分組討論,合作交流。
(1)騰躍五嶺 (2)疾跨烏蒙 (3)巧渡金沙江
。4)飛奪瀘定橋(5)喜踏岷山雪
請在大屏幕中指出。邊出示畫面邊請學生談想法和體會。
四. 細節(jié)探究
師:在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談談你的理由。(可讓學生讀出詩句)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這句在詩中起了什么作用?(總說,統(tǒng)領(lǐng)全文)
詩中哪幾個詞表現(xiàn)出紅軍英勇無畏?(學生交流)
。1)“不怕”兩字鏗鏘有力,以堅定的語氣表現(xiàn)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
。2)“等閑”則將困難輕輕一瞥,表現(xiàn)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作者為什么把綿延不斷的五嶺與巍峨高大的烏蒙分別比做”細浪“和”泥丸“
“逶迤“和”磅礴“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把五嶺山和烏蒙山比喻成“細浪”和“泥丸”更能反襯出紅軍不怕困難,偉大的氣魄。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橋橫鐵索寒”
。1)課件出示金沙江畫面,老師簡單講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2)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片斷,放音樂。
“暖”與“寒”分別用什么修辭手法?(對比)
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了什么?
“暖”既寫出了5月春暖花開的金沙江風高浪急,暖氣熱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zhàn)士渡江脫險的喜悅心情。
“寒”字則烘托出瀘定橋的自然環(huán)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zhàn)士艱難險阻的英雄形象。放《飛奪瀘定橋》音樂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935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正在途中,還沒越過岷山,那作者為什么要在詩中把他說成是“三軍過后”?(這是因為作者堅信紅二,四方面軍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完成長征勝利,充分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們殷切希望的無比信任。
師:所以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課件出示毛澤東語句)。
五.齊讀詩
1.師: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英勇無畏的精神和戰(zhàn)士們的樂觀主義精神,浩蕩的氣勢震山河,現(xiàn)在它被譜上曲子,成為膾炙人口的歌曲,讓我們一起欣賞《七律長征》。(播放歌曲) 聽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2.是呀,長征歷盡一年,約二萬五千里,縱橫十一個省,在毛主席的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上有空襲,下有圍追堵截,(大屏幕出示過雪山草地,長征路線圖)終于在1936年取得了長征勝利。
3.請同學們包含深情的再讀一遍課文。(全體起立)
六.拓展
在學習中我們該怎樣發(fā)揚長征精神,說說你的理由。(作者:馮世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