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0 21:33:41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教師 語文 診斷活動
《游天然動物園》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記,寫的是游覽坦桑尼亞國立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各種有趣的見聞,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野游活動的過程,“晨光熹微”、
“約四五個小時”、“中午”、“下午兩點多鐘”,具體點明了瀏覽的時間;“出發(fā)”、“開始參觀”、“返回”、“結束”,具體點明了瀏覽的過程。這樣文章的結構經(jīng)緯分明,條理十分清晰。全文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我們”乘車來到了國立米庫米天然動物園。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寫上午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寫中午和下午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
第四段(第7自然段):寫這次野游活動的愉快感受。
。ǘ┍疚牡膶懽魈厣饕w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1、是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課文重點寫了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略寫了從出發(fā)到米庫米動物園的過程以及返回結束的有關情況;寫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詳寫了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獅子這些野生動物,面對犀牛、鬣狗、黃牛以及導游阿里介紹的某些動物只是一筆帶過。這一寫法有詳有略,重點突出,讓讀者獲得集中而深刻的印象。
2、是抓住特征,寫出特點。
課文寫動物注意抓住特征來寫,例如長:通過描寫長頸鹿“細長的脖子”等寫出“長頸鹿亭亭玉立”的特點,通過“蹦來蹦去”、“跳到……背上”、“一邊啃……一邊擠眉弄眼”“挑逗”、“圍著奔前跑后”等詞語寫出基馬猴調(diào)皮好動的特點,抓住“從水里鉆出來”、“可怕的吼聲”、“龐然大物”“身長丈余,最大的足有三噸重”等詞語體會河馬軀體龐大的特點,用“橫過道路”、“脾氣……可怕”、“慢騰騰地踱步”、“扇動著那葵扇般的大耳朵”、“用鼻子齊根打斷”等詞句寫出大象力大無窮的特點。
(三)、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獅子等野生動物的特點,知道課文的寫作特色。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天然動物園的樂趣。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自覺保護人類的朋友——動物的品質。
。ㄋ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組織學生利用網(wǎng)絡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教師:搜尋有關網(wǎng)站,制作有關網(wǎng)頁。
學生:熟悉相關網(wǎng)頁,并能上網(wǎng)操作。
二、說教法、學法。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用類似科研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語文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它已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F(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能為學習者提供海量的信息,能極大地豐富課程資源,它為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舞臺。因為,《游天然動物園》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較簡單,但卻是學生十分興趣的。學生的興趣來自對動物的興趣。遵從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網(wǎng)上相當豐富的有關動物的信息資源,組織學生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文、探究、實踐的活動,我想比單一的讀文、理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采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帶著“你讀懂了什么?”“你最喜歡讀課文的哪個部分?為什么?”“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較大的問題自學課文,同時可以觀看相關的錄象;接著,讓學生在匯報自學成果;然后,讓學生在“回音壁”里完成作業(yè)(一)來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最后學生可以根據(jù)網(wǎng)頁上的相關網(wǎng)站、圖片資料等,在“耕耘地”里為動物制作一張身份證。
我想,這樣的教學能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能真正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自主性、學習方法的自主性、體驗感悟的自主性、問題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與欲望,再加上現(xiàn)代網(wǎng)絡強大的交互功能,能實現(xiàn)學習成果之間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好奇是獲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巨大動力。一開始學生讀題,質疑課題少了“天然”二字。比較“動物園”和“天然動物園”的區(qū)別,談談游“動物園”的感受。游覽動物園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有的經(jīng)歷,讓學生談自己參觀的樂趣,這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親身體驗,既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又促使學生敢于說話,有話可說,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繼而出示:“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行的樂趣是無窮的,無怪乎每年從世界各地前去游覽的人絡繹不絕。”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行有哪些樂趣呢?這樣,運用遷移規(guī)律,就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ǘ⿲W文,自讀感悟。
順著“樂趣”這個話題,讓學生自讀感悟,“把你認為充滿樂趣的地方讀一讀,想想,為什么覺得這些地方充滿樂趣?”因為學習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交流完后點擊“回音壁”用一個詞概括動物的特點。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也就能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寫出特點,詳略得當。
。ㄈ“游覽”,親身體驗
向學生介紹相關網(wǎng)站,錄象,讓學生點擊進入“游覽”一下天然動物園。栩栩如生的情境,美侖美奐的畫面,會有力地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四)交流,訓練語言
讓學生帶著問題游覽網(wǎng)上動物園,及相關網(wǎng)站,學生除了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之外,肯定體會頗多,而且這些都是他們獨特的體驗,富有個性化的思維成果,我們必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把它表達出來。為此,我設計了游戲“小導游”,介紹自己的理解并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為動物制作一張身份證,利用網(wǎng)絡進行成果展示、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對網(wǎng)上的信息作科學的處理。
(五)作業(yè),自主選擇
學生點擊“回音壁”自由選擇作業(yè),我設計了兩道題:1、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動物,可以側重實地觀察,也可以側重查找資料,以第一人稱寫一篇《我的自述》,要求把這種動物的體貌特征、生活習性寫具體。2、
四人小組為單位,編輯一期動物小報,主題自定,可以是:動物趣聞、動物與人、珍稀動物等。布置本班墻報。
課后進行“奇趣動物世界”專項作業(yè)評比活動。這樣,就把選擇作業(yè)的自主權大膽地交給了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選擇地完成作業(yè),這樣無疑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于探究的延伸,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四、說媒體使用
本堂課我主要運用網(wǎng)絡這個媒體。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是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學與教融為一體,讓內(nèi)容豐富的語文課堂作為信息技術的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的一個嶄新的支撐。在語文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環(huán)境,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豐富性,使知識的信息通過各種視聽手段,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地再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從而誘發(fā)學生多思善想,主動、有個性地學習。
在本課中,可以讓學生利用網(wǎng)絡查找有關動物的資料;瀏覽有關網(wǎng)站,觀看有關錄象,獲得親身體驗;利用網(wǎng)上浩瀚的信息資源,解決、研究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我的網(wǎng)頁的主頁設計了“學課文”、
“回音壁”、“耕耘地”等欄目,因為這是學習一篇課文的網(wǎng)頁,所以我把“學課文”設計成我的主頁面。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我在本頁面設計了
“站點導航”、“友情鏈接”等欄目,還有部分圖片,每一種動物名點擊之后都可以觀看錄象、圖片,學生學習課文時,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資源。這樣的設計也能滿足各種層次的學生的需要。網(wǎng)絡操作技術相對較熟練、學習探究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可以從“友情鏈節(jié)”中上更多的網(wǎng)站,獲取更多的資源。
在“回音壁”欄目里,我設計了一個超連接,我利用自己班級的互動網(wǎng)站,讓學生在我發(fā)的帖子里跟帖,完成“動物身份證”的制作。這樣有利于我較好的控制電腦畫面,及時展示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論。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