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13:15:21 下載試卷 標簽:作文 閱讀 閱讀材料 語文
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可見,閱讀和作文至少是語文學習的半壁江山。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把閱讀和作文單拿出來各搞一套的大有人在。幾年來,作為高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一直在思考并探索:在高年級教學中如何使語言文字的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緊密結(jié)合起來,達到語言感悟和寫作能力同時提高的目的?
丁有寬老師早早就提出了 “讀為基礎,從讀學寫,寫中促讀,突出重點,多讀多寫”的主張,在教學實踐中,把作文課和閱讀課融為一體,把語言訓練和記敘文訓練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做到讀寫全程結(jié)合,同步改革,同步發(fā)展。
在讀了丁老師的論著之后,我受到了莫大的啟發(fā)。于是在努力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讀寫結(jié)合之路。我理解的讀寫結(jié)合,不一定是在課堂上讀過一篇課文,馬上仿寫為一篇短文。而是在讀的過程中至少有一半的目的,是為寫作去服務。這就包括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訓練。這種訓練和一般課堂的區(qū)別是:每一項訓練更有針對性,它的教學設計直接指向?qū)懽魉枰娜^程。比如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寫作技巧、觀察順序、真情實感……
一般來說,讀寫結(jié)合至少要經(jīng)過以下幾方面的訓練:
一、 練語言
如我剛剛執(zhí)教的這篇《裝滿昆蟲的衣袋》,在初步激發(fā)興趣之后,提出了一個讓學生咬文嚼字、品味詞語的問題:在課文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是十分著迷的?
學生到文中去讀、畫、議各類詞語的表達效果。有的學生說:“在課文第三自然段中,說法布爾三天前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jīng)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xiàn)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從‘三天前’我可以想像到法布爾居然花三天時間來捉這只蟲子,如果是我,就未必有毅力能堅持三天去捉一只蟲子,從這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真的很著迷。”這樣的表達恰恰是對語言文字很好的理解和訓練。他將會知道在寫一篇文章的過程中,如何使用準確的詞語去表達自己內(nèi)在的感情,同時也是對寫作語言的一種很好的積累。
二、 練思路
我在教《裝滿昆蟲的衣袋》之前,一直在想,這樣一篇課文可以教給學生哪些精要有用的寫作知識?課文通過二三件事來表現(xiàn)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結(jié)構(gòu)層次不太明顯,可人物形象卻十分鮮活。作為一篇寫人的文章,作者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進行描寫。我想這恰恰是我訓練學生觀察、描寫人物的起點。所以在課堂上我這樣設計:
把課文第五自然段以填空的方式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挖出對人物描寫用得傳神的詞語,引導學生進一步細細地品味:讀了括號里的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有的學生說:“法布爾正在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通過細心地觀察,我體會到法布爾不是隨便地看一眼就完事,而是非常認真地觀察,可以看出他對昆蟲非常的著迷。”還有的學生說:“他把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法布爾把甲蟲當作小寶貝,只有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才會當作寶貝一樣看待,可以看出他十分喜歡昆蟲。而且法布爾不是很隨便地把小甲蟲裝在衣袋里,而是把它放在蝸牛殼里,再小心地包上,裝進自己的衣袋,回家好好欣賞,這些動作都說明法布爾怕傷害了心愛的小家伙,看得出他對昆蟲的迷戀。”
從學生的發(fā)言里我能感受到他們已能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來理解人物的品質(zhì),我急忙話鋒一轉(zhuǎn),讓大家換一個角度思考:我們在描寫人物的過程中,如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讓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學生能零碎地分析出描寫人物的基本規(guī)律,我接著總結(jié)提升,幫助學生歸納出描寫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進行細致地描寫,才會讓人物形象更加傳神。就這樣逐漸引導學生把讀書的思路轉(zhuǎn)化為寫作的思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 練思想感情
一般來說,每一篇課文都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抒發(fā)一種情感,或贊美一項事物。那么在學習理解每篇課文之后,一定要弄清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中心是什么?從而牽移到自己的作文:作文要有中心,而且是一個中心。所選材料、語言都要為這個中心服務。這是寫作起碼的章法!堆b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贊美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從而使他走向了科學的殿堂。而在開篇我就以“在課文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是十分著迷的?”這個中心問題統(tǒng)領(lǐng)全篇,讓學生的思路更清晰,更容易抓住中心,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眷戀,我應時為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誦了《 我們需要法布爾精神》。
此時,學生的情感升華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徹底地理解了法布爾,為法布爾精神所感動。從而對自己的人生觀又有了新的認識。俗話說:文以載道,寫文章也是在學做人。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對寫文章是善莫大焉。
總之,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更要把握讀寫結(jié)合的質(zhì)量。在每篇閱讀教學中設計出最佳的讀寫訓練點,文章的寫作亮點在哪?哪是作者的畫龍點睛之筆?哪處細節(jié)的描寫突出了人物的特點?哪是作者的寫作重點?為什么在這埋下伏筆?敘事作品中的抒情和議論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感知好的文學作品所具備的眾多特點,為他們的進一步閱讀和寫作奠定好的基礎。
如果說以上三方面訓練多數(shù)是在豐富學生對文本的積累、感悟,那么“輸出”在讀寫結(jié)合中一定必不可少。在《裝滿昆蟲的衣袋》的教學中,我找到了一個不錯的語言訓練點。既可以升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可以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使用。
在即將下課的最后五分鐘里,我在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句式:
法布爾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還塞滿了
學生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有的說:“塞滿了石子、貝殼、蜘蛛……”也有的說:“塞滿了蝴蝶、蟑螂、甲蟲……”還有的說:“塞滿了法布爾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人生的追求、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
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就在于每堂課點點滴滴的扎實訓練。小到詞語、句子,大到段落、篇章,每一個概念的建立,都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地關(guān)注、啟發(fā)、引導。讀寫結(jié)合是語文教學獲得高效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所研究的不是要不要讀寫結(jié)合,而是如何讓讀寫結(jié)合得更有實效,更有前景!
附: 我們需要法布爾精神
法布爾出生于法國南部一個貧窮的農(nóng)家,他的童年是在鄉(xiāng)間與花草蟲鳥一同度過。大自然那迷人的美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抑制不住去探索自然萬物的奧秘的渴望。燦爛的陽光使這個六歲的男孩心醉神迷,“我是用嘴巴、用眼睛來享受這燦爛的光輝嗎?”初生的科學好奇心提出了這個童稚的問題。小法布爾受好奇心的誘惑,在無意中鍛煉自己,他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大自然的真相。昆蟲世界是那么神妙莫測,童年的法布爾總是睜著一雙明亮的眼睛,警覺地注視著蟲兒和花草,好奇心喚起了他探索昆蟲世界真相的欲望。這種欲望一發(fā)不可收拾,而且至死不渝。
貧窮困惑著法布爾的一生。法布爾的童年時代,家里多一張吃飯的嘴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家里沒有面包了,法布爾不得不突然告別學校,告別他熱愛的蒂迪爾和墨納爾克,連中學都不能正常上完。
當一個人整天都要為每日的面包一愁莫展地操心時,在曠野里為自己準備一個實驗室是何等的艱難。沒有設備,他就動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蝎子、金龜子、?螂同居一室;他不怕鄰居嘲笑他把家變成了蟲宅。
在法布爾那個時代,研究動物是蹲在實驗室里做解剖與分類的工作,昆蟲學家極少研究活生生的昆蟲。他們把昆蟲釘在木盒里,或者浸在燒酒里,睜大眼睛仔細觀察昆蟲的觸角、上顎、翅膀、足,卻從不思考這些器官在昆蟲的勞動過程中起什么作用;法布爾挑戰(zhàn)傳統(tǒng),將自己變成蟲人,深入到昆蟲的生活之中,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死亡。法布爾說,“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得人們喜歡它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尸場里工,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zhì),而我卻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xiàn);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是探究生命。”
法布爾精神已經(jīng)燭照世界一個世紀,我們終于有了一本《昆蟲記》的中文全譯本(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使我們能夠透過法布爾的著作領(lǐng)悟法布爾精神之精髓。如果這種精神能夠喚起了我們關(guān)愛生我養(yǎng)我的大自然、敬畏生命哪怕是微小如昆蟲的生命,我們的世界將會充滿愛,我們的家園將會變得更美好;如果這種精神能夠策勵我們的學子耐住清貧和寂寞,在大師收獲過的田野里耕耘,他將拾到價值連城的麥穗,其功德將善莫大焉。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