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12:25:15 下載試卷 標簽:閱讀 學習方法 哲理故事 填報指導 閱讀材料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表現了賈島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文中有兩幅插圖,一幅是賈島拜訪朋友,月夜敲門驚醒了小鳥。另一幅是描繪了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詩,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憨態(tài)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充分利用好這些圖,可以形象地展現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讀通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正確、流利讀通課文。
難點:聯系課文理解詞語。
對策:聽、讀、說。
教學準備: 課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賈島
4、映示全詩,師范讀,學生齊讀:《題李凝幽居》
5、簡介賈島: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他作詩的態(tài)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3)出示并理解: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
7、學生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聽課文的朗讀錄音,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輕聲自讀課文兩至三遍,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四、檢查自讀效果。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區(qū)分平舌音、翹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尚 恰當 差人 李凝
3、認讀生字詞或新詞(映示):
4、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用詞的精當。
2、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3、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體會用詞的精當。
難點: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對策:讀和品。
教學準備: 重點句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填空:( )有個詩人叫( ),早年因( ),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ㄒ唬┑诙匀欢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寧靜的……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映示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4、從什么地方可看出賈島和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映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幼餮菔驹谡n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導讀好這句話。
6、出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1)學生展開想象,再看投影,體會當時環(huán)境之幽靜、迷人。(2)指導朗讀。
7、朗讀這一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fā)生。(二)、第三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畫出有關的句子)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fā)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讀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4、小結:賈島不知學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6、映示韓愈說的話。
。1)朗讀。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ㄎ澹、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三、指導造句。
四、作業(yè):
以填空形式復習第一小節(jié)。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賈島的那種反復吟誦、認真琢磨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學生能抓住文中精當的詞語連貫的、條理清晰的講故事。
難點:能有聲有色的、響亮的講故事。
對策:注意抓住契機,引到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指導講故事。
師:要想講好故事,先得讀熟課文。
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像放電影那樣,展現故事的情節(jié)。故事中的賈島和韓愈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
學生練讀課文。
學生說課文順序,老師板書。
學生練講:
。1)各自結合板書提示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各組推派代表講。
評選班級“故事大王”。
二、布置練習
1、抄寫詞語
2、體會課后練習4中帶點的詞語含義及用法。
板書設計
9 推 敲
發(fā)生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
發(fā)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高潮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結局 韓愈表態(tài) 賈島贊同
課前思考:
《推敲》一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來表現賈島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讓“推敲的故事”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因為如此,所以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感悟“推敲”的好處。
學習本課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去感悟課文內容,及時點撥,提供了理解的坡度,第一次讀書,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初步感受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第二次則讓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
教師不要以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沒有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而是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讀中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適時點撥啟發(fā),引導學生認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詞句,從語言文字中感悟賈島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認真專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義。
教師不要以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沒有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而是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讀中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適時點撥啟發(fā),引導學生認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詞句,從語言文字中感悟賈島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認真專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義。
[課前思考16]
通過認真地學習了蔡老師的教學設計后,我想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把握如下幾點:
一、走近詩人賈島
課前兩分鐘誦讀古詩《題李凝幽居》,由此引入詩人賈島,讓學生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來介紹賈島,并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來對詩人有個了解,利于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
“聽課文的朗讀錄音,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根據本班學生喜歡聽老師朗讀課文的心理需求,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邊讀邊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然后進行交流,從而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三、指導朗讀課文
本課時重點是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因此讓學生通過自讀、同桌互讀互聽、指名個別讀等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教師注意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適時指導讀準字音,讀好長句子等等,扎扎實實地讀好課文,提高朗讀水平。
我還認真地學習了韋老師的課前思考,如下內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學習本課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去感悟課文內容,及時點撥,提供了理解的坡度,第一次讀書,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初步感受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第二次則讓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
我想,在第二課時學習時,復習字詞導入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說說讀了課文感受到了什么,特別是引導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去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真正體現以讀為主,自主閱讀,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但是要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認真朗讀、體會和感悟。(課前思考時間:07/10/8)
課前思考: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眼,不知不覺闖入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如: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的認真啊!感受賈島嚴謹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鉆研精神。
在學生練說故事時,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力求培養(yǎng)語感,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吟哦(é)的讀音
今天早讀課上聽學生在讀吟哦(é),我以為學生讀錯了,忙叫學生聽,學生說是讀é呀,!我懵了,是嗎?我連忙查字典,一看有3個讀音,ó、ò這我還知道,讀é確實不知道。忙著對學生說:“你們真棒,預習做得很到位?蠢蠋煻疾粫x,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呀。”
但這個多音字,書上為什么不注明一下呢?
教學反思:
這一則故事敘寫了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又在韓愈的幫助下確定了這個字的經過,表現了賈島反復吟詠、認真琢磨的可貴精神,也為文壇留下一段佳話,使學生從中獲得深刻啟迪。
學習本文,讓學生很好地感悟了“推敲”的好處,并教育學生要養(yǎng)成“推敲”的好習慣。賈島斟酌詩里的一個字眼兒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他那嚴肅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真是值得大家學習啊!“推敲”的好習慣從現在開始應逐步養(yǎng)成。
[教學反思14]
第一次讀書,學生初步感受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第二次則讓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學生能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并能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課上到這里,還要拓展延伸,讓學生課外閱讀《題李凝幽居》,班上進行誦讀,去閱讀體會王安石推敲“過”、“綠”、“入”的故事,并在閱讀興趣活動時間讓學生來編排課本劇,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教學反思:
教完了本課,我覺得我收益不少,學生也是。在課上,我給他們講到王安石改<泊船瓜州>的故事:
“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
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后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tài),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后人所說的“詩眼”。后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學生聽了后感想較多,都覺得自己平時的作文在修改方面比較馬虎。我真的希望學生在學了本課后,獲得更多。
這一課,不但要讓學生知道推敲的故事,還要讓他們知道它現在的意思和用法。“悟道理、明用法”應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作為一則故事,它具有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遵循一定的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有起因,有經過,有高潮,有結果,這個順序是非常清晰的。以“推敲”為抓手,提領而頓,“知故事,悟道理、明用法”百毛皆順。故事大概如下:賈島拜訪友人未遇,留詩一首。由于有一個字眼無法確定是用“推”還是“敲”,而反復斟酌推敲。無意中竟然沖撞了韓愈的儀仗。誰知道因禍得福,在韓愈的幫助下二人共同推敲完成了詩作。這種嚴謹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令人欽佩,推敲的故事也成為了千古美談。
教學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了解到這個典故的來龍去脈,明白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不算難事。難點在于,如何才能讓學生學會推敲。
答案其實書上也有。首先一點,要能發(fā)現問題。這一點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發(fā)現一個問題,有時候比解決一個問題的價值還要大。假如,賈島沒有向自己的作品發(fā)難,也就不會發(fā)現“推和敲”的問題。也就不會有后面發(fā)生的故事了。其次,要專心致志地去思考。你看,賈島一邊走,一邊口中吟哦,一邊指手畫腳,旁若無人的憨態(tài)。把賈島忘我鉆研的精神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另外,在這個故事中,韓愈的作用不可小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告訴了我們,“推敲”很適宜和同志者共同完成。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點撥可能就會點燃一座“沉寂的思想火山”。尤其是這位朋友比你更高明的時候,那種點撥帶給你的享受無法言表。文中韓愈就是這樣一位大家。他的建議是用“敲”。原因說得也很明白:1、要講禮貌;2、寫靜偏寫鬧,鬧中去取靜,這是一種反襯的寫作手法。就比如,我們形容教室極其安靜,與其用萬籟俱寂,不如用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更加的形象。
知道了這些還不夠,因為推敲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技能。知道還要做到。本文里面就有幾個非常好的“推敲”訓練點。課后的習題就不多說了。“拜訪”和“訪問”,“寧靜”和“安靜”,“即興”和“即時”雖然意相近,但是還是有不小的區(qū)別的。例如,拜訪和訪問相比,有尊敬的意味,不是一般的走走,而是滿懷敬意,多少有些像劉備的三顧茅廬;即興不僅有當即的意思,還包含了有興致。就是所謂的靈感吧。這個可是一個大本事,可遇不可求。另外,只要學生讀書仔細,一定可以發(fā)現還有一處值得推敲的地方。就是“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的“摸”字,為什么不能用“找”呢?讓同學們一起推敲推敲;蛟S就能發(fā)現,這個摸字可不簡單。不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還能知道賈島遲到的根本原因,他不熟悉這條山路。除此之外,賈島對友人的尊重以及執(zhí)著的精神也能得窺一斑。 “找摸”值得推敲。
教學反思:
由于課前讓學生進行了資料的搜集,因此,學生對于“賈島”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他是一位“苦吟詩人”;谶@樣的認識,我讓學生在理清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從文中尋找“苦吟詩人”的形象。很快學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兩節(jié)。這兩節(jié)的學習要點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詞語的含義,例如:“吟哦”、“簇擁”、“比比劃劃”等,又要通過這些中的一些詞語來領會賈島作詩時的專心致志、刻苦嚴謹的品質,這樣教學的一個重點得以化解了。接下來,對于教學內容的另一個重點——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達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品味韓愈的話,發(fā)表自己的感受,說說韓愈的分析有無道理。在一番自我思考之后,孩子既消化了韓愈的言語,也深深地引起共鳴,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體會“綠”字的妙處。這樣課內外的結合與補充,讓學生在感悟到何謂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這對他們今后的作文會有幫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