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足起源之謎
來源:網(wǎng)絡 2009-07-08 16:48:00
![](https://files.eduuu.com/img/2018/09/12/105941_5b98811d5e44f.png)
纏足,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惡俗。舊時女孩長到五六歲時要用纏腳布把腳緊緊纏起來,迫使其不能正常發(fā)育,時間一長,足骨變形。這實際上是對婦女的一種殘害。當時的風俗認為女人的腳越小越美,名之曰:“三寸金蓮”。姑娘找婆家,相親時“看腳不看頭”,認為腳小才是美人。中國古代婦女以走路緩行慢移為美!对娊(jīng)》寫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舒,就是遲跚;窈糾,形容走路好看的樣子。張平子《南都賦》也有“羅襪躡蹀而容興”的說法。纏足惡俗的起源,主要和這種畸形的審美觀有關(guān)。那么纏足究竟始于什么時代呢?說者各異其辭。
始于唐說
伊世珍《瑯環(huán)記》記載:“安史之亂”時,楊貴妃在馬嵬坡自縊死后,有一老婦因拾得貴妃的襪子而致富,其女玉飛還拾得一雙雀頭履:上面嵌有珍珠,履僅長三寸。玉飛將此視為異寶,從不肯輕易給人看。據(jù)《詩話總龜》載,唐玄宗從蜀避難回來,為懷念楊貴妃而作了《羅襪銘》:“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 地下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群談采余》中有詠楊貴妃羅襪詩一首: “仙子凌波去不還,獨留塵襪馬嵬山;可憐一掬無三寸,踏盡中原萬里翻。”清代《衛(wèi)藏圖識》載:“西藏燈具,狀如弓鞋,俗稱為公主履。”公主,指的是唐朝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曾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據(jù)此,有研究者認為這是唐代纏足的實證。在唐代文人筆下,也有對女人小腳的描寫,如白居易《上陽人》中的“小頭鞋履窄衣裳,……天寶末年時世妝”。
始于六朝說
據(jù)《南史》載,齊東昏侯為潘貴妃鑿金為蓮花以貼地,令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六朝樂府雙行纏說:“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研;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唐代韓的《屐子》中有:“六寸膚圓光致致,白羅繡紅托里;南朝天子欠風流,卻重金蓮輕綠齒。”所以,持此說法者認為六朝時期是纏足的開始。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