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6 21:03:36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思維拓展 閱讀 閱讀材料
教學目標:
1、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鄭成功收復(fù)臺灣、建設(shè)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了解鄭成功收復(fù)臺灣、建設(shè)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起引入文:
1、談話:同學們,我想你們一定不能忘記去年 10月15日,還記得那是個什么日子?
。“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2、對啦!那可是舉國歡騰的好日子,咱們中國的飛船終于升空了,不容易啊,整整40多年的拼搏啊!所以咱們都稱航天員楊立偉叔叔為——
。ㄉ汉教煊⑿郏。
3、你覺得,什么樣的人稱得上英雄?
——很有本事的人。像楊立偉叔叔這樣的。
——了不起的人!
——勇敢的人!
4、你知道哪些英雄?
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董存瑞。
“抗非英雄”。
岳飛是抗金英雄。
5、對,岳飛!南宋的愛國名將,精忠報國!抗擊金兵!我們都稱他為民族英雄。
。ò鍟
6、民族英雄和我們剛才說的那些英雄有什么不一樣?
生交流
7、記住了,只有抗擊外國或其他民族入侵的戰(zhàn)斗英雄才叫“民族英雄”。比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板書)
8、來!齊讀課題。懷著對英雄的敬仰之情,再讀!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鄭成功是收復(fù)臺灣的民族英雄,可能同學們對他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打開書,把《鄭成功》這篇課文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一遍,你對他肯定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教師在巡視中邊聽個別學生讀書邊示意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了一遍課文,誰有話要說?
生交流。引導(dǎo)學生從各個方面盡情而簡單的談讀書的收獲。
3、我們剛讀了一遍課文對課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實課文中有一段話,已經(jīng)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請大家快速瀏覽一下,讀讀看,找到了嗎?
生齊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
4、誰來說說看,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
主要講了鄭成功收復(fù)臺灣、建設(shè)臺灣兩件事。
三、 再度課文,體會情感。
1、再讀讀課文,看書中哪些地方是寫“收復(fù)”臺灣的?哪些地方是寫“建設(shè)”臺灣的?好好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收復(fù)臺灣”“建設(shè)臺灣”兩部分內(nèi)容,其實等于再讀全文。)
2、文章不是無情物。文章總是表述著作者一定的感情。我要問一問同學們,讀了兩遍課文,你們感受到了課文中濃濃的情感嗎?說說看,什么感受?
——氣憤。
(師:對!我也是覺得怒火中燒!能不氣憤嗎?荷蘭侵略者無端地侵略咱們的臺灣,真是欺人太甚!除了氣憤,還有別的感受嗎?)
——痛快
——開心!
——激動的。
……
四、 細讀品位
1、讀一遍文章,只要你是用心去讀了,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感受。我覺得剛才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下面我想看大家拿出證據(jù)來,課文的哪些詞句讓你氣憤?讓你痛快?讓你開心?讓你激動?為什么?來,快速讀讀課文。
2、生自由快速讀課文。
3、交流。
(一) 氣憤”
1、學生交流。
2、隨即出示第二節(jié):
“明朝未年,荷蘭侵略者……。他們殘酷地奴役臺灣同胞,臺灣人民恨透了這伙強盜。”
3、引導(dǎo)學生繼續(xù)交流氣憤之情。隨機理解 “奴役”這個詞——那么什么叫“殘酷地奴役”呢?
4、師:是。∷麄兺诳樟诵乃,用盡了所有卑劣的手段,用盡了所有折磨人的酷刑,把罪惡的魔刀伸向了無辜善良的臺灣人民。也許,我們能從一些電影電視里的有關(guān)鏡頭體會到這種殘酷的場面。但歷史的真實更會讓包括我們在內(nèi)的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義憤填膺!痛恨不已!請看大屏幕。
5、(大屏幕映示補充材料,學生自由閱讀。)
荷蘭侵略者在臺灣的統(tǒng)治長達38年。在這38年中,他們真是喪盡天良,慘無人道。1622年,17艘滿載荷蘭士兵的戰(zhàn)艦在澎湖的馬公島登陸。侵略軍一上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將手無寸鐵的居民趕到一個地方集中,然后架起大炮轟擊,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臺灣人民稍有反抗,他們就進行血腥鎮(zhèn)壓,對起義者殘暴蹂躪(róu lìn),嚴刑拷打,任意殺害,甚至施以“車裂”、“五馬分尸”等殘暴刑法,有時是整個部落地進行屠殺。這在當時,就連荷蘭遠征隊統(tǒng)帥宋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在中國沿岸的掠奪行為,激起了全中國的憤怒和反抗,他們把我們看成是謀殺者、暴君、海盜。我們對付中國人的手段確實也太過刻薄和殘酷了。”
6、讀了這段話,你心里頭有什么感受?誰有話要說?
7、你體會得很深刻!一切侵略者都是喪心病狂的殺人惡魔!就連當年荷蘭侵略者的指揮官宋克,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罪惡太過分了!所以臺灣人民——
生:恨透了這伙強盜!
8、、什么叫“恨透了”?
9、對!就是非常非常地恨!恨到不能再恨了!那么,你能體會到這種仇恨嗎?誰能用自己的朗讀把它體會出來?
10、指名讀——評讀——齊讀
11、假如你就是當時被荷蘭侵略者殘酷奴役的臺灣同胞,你會對侵略者怎么說?
。ǘw會“激動”
1、過渡:好!咱們暫且把仇恨埋在心里。誰再來說說哪些詞句讓你感到激動不已?
2、學生交流,隨機出示:
“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我們一定要收復(fù)祖國的島嶼……臺灣!”
。1)這說明鄭成功十分痛恨荷蘭侵略者,他決心已下,一定要趕走他們,收復(fù)臺灣。
。2)理解——“慷慨激昂”
。3)我們一起慷慨激昂地讀一讀好嗎?
(4)生齊讀鄭成功的話。(鏗鏘有力!)
繼續(xù)交流。
3、“渡海東征的這一天終于到來了”
。1)這句話也感到很激動。這說明大家都盼望著能早一天趕走荷蘭侵略者,早一天收復(fù)臺灣,早就等不及了。
(2)那你覺得,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好?
。3)體會“終于”用得好,因為它寫出了大家昐望早日收復(fù)臺灣的心情。還有臺灣人民那種“恨透了”的心情。還能看出鄭軍官兵必勝的心情。
4、小結(jié):同學們說得很有道理,而且讀書也很有方法,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讀書就要這樣,對于文中恰當而傳神的詞句就要細細地品味,好好地學習。其實,像前面的“殘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這些詞語,之所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在于作者高超的遣詞造句水平。一個詞用得好,一篇文章就活了!就有生氣了!這和“畫龍點睛”說的是一個理。好!我們一起把這一部分讀一讀,體會體會。
5、生齊讀“渡海東征的這一天終于來到了……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ㄈw會“痛快”
學生交流,隨即出示第五節(jié)
1、扣句:
“隨著一聲巨響,所有的艦船都震動起來,……原來是一個炮手瞄準敵艦放了一炮,剛巧打中了彈藥庫。那艘敵艦被炸成碎片,飛向天空。”
敵人的彈藥庫爆炸了,真是大快人心!
。1)小結(jié)揭示:這是典型場面的描寫。
“他們團團圍住敵艦,使敵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鄭軍官兵作戰(zhàn)勇猛,把敵艦包圍了,他們的大炮也沒有作用了,這樣,他們就只有等著挨打了,臺灣同胞總算出口氣了。
“敵人驚恐萬狀,敵艦隊亂作一團。鄭軍官兵乘勢用鉤子鉤住敵艦,一個個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統(tǒng)統(tǒng)舉手投降。”
——我從這里感到很開心!很痛快!這些荷蘭侵略者,他們作惡多端,今天這是罪有應(yīng)得!惡有惡報!他們被迫投降,鄭成功終于收復(fù)臺灣了。
追問:哪個詞讓你痛快?
“統(tǒng)統(tǒng)舉手投降” “驚恐萬狀”:他們終于有這一天!這就是他們的末日!早知如此,他們何必當初呢?
。2)小結(jié)揭示:這是對敵人的描寫。
2、從典型場面和敵人慚樣的描寫中,除了看到敵人的狼狽樣感到痛快之外,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ㄠ嵓臆姷挠⒂律茟(zhàn),奮不顧身)
3、認真讀讀課文,找出描寫鄭家軍的句段,體會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他們的勇猛和奮不顧身?
學生交流,出示句段:
“英勇的鄭軍官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架著艦船向敵人沖去。”
這里有個“沖”字,你讀出了什么?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反復(fù)讀悟:
。1) 現(xiàn)了官兵的奮不顧身。
。2) 體現(xiàn)了鄭軍的軍事戰(zhàn)略才能
感情朗讀句子:
。3) 小結(jié)揭示:用詞準確。
4、這一節(jié)重點描寫了收復(fù)臺灣的戰(zhàn)斗過程。運用了準確生動的語言,通過敵我雙方的描寫和典型場面的描寫,表現(xiàn)了鄭軍勇往直前,同仇敵愾的大無畏氣概,刻畫了敵人落花流水,驚恐萬狀的狼狽樣。
。ㄋ模┙涣“開心”
1、你們說,后面的四小節(jié),讀到哪一節(jié)最開心?
生:第六節(jié)。
2、哪些詞句讓你開心?
——讀到“喜出望外”我很開心。因為鄭成功的軍隊到了,臺灣又回到了我們的手里。讀出“喜出望外”
—— “街頭巷尾,鞭炮之聲不絕,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勝利。” 我讀到這里覺得特開心!勝利了,再也不受侵略者的奴役了,我們自由了!讀出歡慶勝利的喜悅
3、引讀:說得多好!我們勝利了!我們自由了!所以臺灣同胞個個喜出望外。他們把——(接著讀。
生:讀“他們把糧食……高山族的酋長也送來……鄭成功……表示謝意。”
四、總結(jié)提升
1、假如沒有鄭成功挺身而出,率領(lǐng)千千萬萬個鄭軍官兵去收復(fù)臺灣,臺灣人民還會這么喜出望外嗎?——不會。
還能這樣載歌載舞嗎?——不能。
還能安居樂業(yè),發(fā)展生產(chǎn)嗎?——不能。
還能開辦學校,學習文化嗎?——不能。
2、是的,沒有鄭成功,這一切都不可能。鄭成功的偉大就在這里,所以人們稱他為——
生齊讀:民族英雄!
3、引讀:所以我們說,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fù)臺灣,建設(shè)臺灣的偉大功業(yè)——
生: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4、師激情概述提問:是的,面對這樣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誰又怎能忘記呢?面對這樣一位36歲抗擊荷蘭侵略者,多年抗戰(zhàn)勝利后,卻又與世長辭了的英雄,臺灣同胞怎能忘記?每一位中華兒女又怎能忘記?請看大屏幕:(映示幾個網(wǎng)頁:①鄭成功塑像②鄭成功陵墓③鄭成功紀念館④鄭成功詩句⑤兩岸共慶鄭成功誕辰80周年⑥鄭成功郵票……)
。ㄗ詈螽嬅娑ǜ裨“鄭成功塑像”。)
5、師:面對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
6、讓我們永遠記住他——生讀:民族英雄鄭成功。
反思:
尊重生命,彰顯人性,構(gòu)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這是新一輪課改大力提倡的教學理念。教學本課,為了讓課堂教學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活力。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點
一、體現(xiàn)教師、學生、文本的共振,語言與精神的共振
首先,“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教學應(yīng)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課堂教學中,我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變成雙方相互“敞開”“接納”和“分享”;變成了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參與的建構(gòu)關(guān)系。立根樹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自我對話……使學生的感悟始終在“工具”和“人文”的視界中自由地徜徉,努力實現(xiàn)教師、學生、文本的相似的和諧的振動。
其次,語言與精神同構(gòu)共生!語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語文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在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同時,學生的精神在成長,教師的精神也在成長!《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因此面對文本,教師、學生都是作品創(chuàng)造的積極參與者。課堂教學中,我與學生師生共同參與文本閱讀,將語言的感悟、實踐與積淀潛移默化地轉(zhuǎn)變成為一種人文情感內(nèi)在熏陶與互為感化。
二、尊重獨特感受,彰顯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主要因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各個不同,存在著鮮明差異。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對課文的詞句有不同的體驗,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前提下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使個性得到彰顯。只有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才能充分激活思維,有效進行思維碰撞,對話才能不斷深入。基于以上考慮,本堂課中,我抓住文本的內(nèi)在情感線索,先是引導(dǎo)學生通過自讀表達各自的感受,在學生分別說出“氣憤”“激動”“痛快”“開心”的不同感受后,即圍繞重點詞句如“殘酷地奴役”“慷慨激昂”“終于”“喜出望外”等深入品味、體驗課文的內(nèi)在情感。在這一過程中,我自始至終做到緊扣文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做到有根據(jù)說話,有條理發(fā)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三、適度延伸拓展,注重提升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注意開發(fā)課程資源。在閱讀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在鉆研教材的基礎(chǔ)上進行適度的延伸拓展,能豐富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fā)情感,有效提升對話的層次。本堂課中,我安排了兩次拓展,力求時機適宜,程度適當,內(nèi)容適切。(1)書上對荷蘭侵略者殘酷地奴役臺灣人民的情景寫得極為概括,僅一筆帶過,我及時抓住這一空白點,組織第一次拓展。在學生憑借“奴役”“殘酷地奴役”兩詞初步感受到內(nèi)心的氣憤之情后,教師順勢出示了一段反映荷蘭侵略者在臺灣實施暴行的補充資料,讓學生當場閱讀,學生對侵略者的憤恨之情進一步得到激發(fā),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2)在回歸整體時,我通過深情描述“面對這樣一位36歲抗擊荷蘭侵略者,多年抗戰(zhàn)勝利后,卻又與世長辭了的英雄,臺灣同胞怎能忘記?每一位中華兒女又怎能忘記?”,隨即映示相關(guān)網(wǎng)絡(luò)圖文資料,升華學生情感,至此,鄭成功這一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學生頭腦里就完全建立起來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