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川的三種侏羅紀恐龍
來源:網(wǎng)絡 2009-07-03 16:25:26
![](https://files.eduuu.com/img/2018/09/12/105941_5b98811d5e44f.png)
蜀龍是比較原始的蜥腳類恐龍,但已是完全靠四足行走的動物,豐富的化石從自貢大山鋪“恐龍公墓”中發(fā)現(xiàn),使我們對這類動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它的成年個體長12米,體重估計約兩頭大象的重量。生活在侏羅紀中期廣闊無垠的“古巴蜀湖”周邊陸地,喜群居。
與原蜥腳類恐龍相比,它的脖子更長了,占去了身體全長的三分之一,但若與同時發(fā)展起來的長頸蜥腳類恐龍相比,它的脖子還顯得較短。研究這類恐龍的專家認為,蜀龍身上既有原晰腳類的特征,也有蜥腳類的特征,也就是說,帶有這兩類具有親緣關(guān)系的植食性恐龍的過渡特征,是過渡類型的動物。這對于蜥腳形恐龍演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蜀龍的頭中等大小,高長較為適中。口中的牙齒了呈樹葉狀,但略為顯示出勺形的特點,邊緣沒有鋸齒,這樣的牙齒也只能吃些柔軟的植物。它的肢骨與同類恐龍的其它成員相比,尚不夠原始,而脊椎骨卻較為密實,缺少進步類型發(fā)達的坑凹構(gòu)造。
值得一提的是,蜀龍有自己獨到的防身武器,它就是生長在尾巴末端的骨質(zhì)尾錘,由幾節(jié)膨大并愈合的尾椎骨形成,呈橢圓球狀。當恐龍活著時,這樣的內(nèi)質(zhì)尾錘上包著皮肉,看起來就和一個兒童足球差不多大小,4米多長的粗大尾巴末端,有這樣的“戰(zhàn)錘”,如果揮動起來,就可能使一些肉食動物聞風而逃。也許,同一個化石點掘出來的肉食性恐龍——氣龍,就曾經(jīng)因為“嘴饞”而成了它們的錘下之鬼。
永川龍是生活于侏羅紀晚期的大型肉食龍,因其標本首先在四川永川縣發(fā)現(xiàn)而得名。永川龍有豐富的化石材料保存,除70年代在四川永川縣發(fā)現(xiàn)的較為完整的化石個體外,80年代又在被譽為“恐龍之鄉(xiāng)”的自貢市,發(fā)現(xiàn)了更為完整的骨架,其中包括精美的頭骨化石。因此,永川龍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化石保存得最好的肉食恐龍之一。
永川龍體長9米,頭抬起來,高度可達5米,具有一個1米長的大頭,眼睛大,炯炯有神。比起巨齒龍來,永川龍顯得更靈活些,不僅能邁開大步追捕獵物,而且還有以較快速度奔跑的能力。作為一種兇悍的動物,它可能與今天的虎和豹一樣,性格冷僻,喜歡單獨活動。
在侏羅紀中期,肉食龍的代表是氣龍,當?shù)搅速_紀晚期的時候,像氣龍這樣中等大小的捕獵者便被永川龍這樣的大型捕獵者取代了,并由它們稱霸于蜀中大地。
還有兩個有名的:
四川龍-----獸腳亞目/異特龍超科/中華盜龍科,生活在侏羅紀晚期,長約8米,重150公斤。
是中型體材的異特龍類,是侏羅紀晚期游蕩在四川盆地中裝備齊全極兇猛的掠食者。
合川馬門溪龍-----蜥腳型亞目/馬門溪龍科,同樣生活在侏羅紀晚期,長22米 寬3米 高6米,重約20噸。合川馬門溪龍屬于大型蜥腳類恐龍,頸幾乎占了體長的一半。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