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
來源:網(wǎng)絡 2009-07-03 15:12:57
古生物學家第一次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不過是一個半世紀以前的事,到了1842 年,恐龍化石已發(fā)現(xiàn)得相當多了,人們只好把這種古代動物單列一個目。英國科學家歐文用希臘語把這種丑八怪命名為 “可怕的蜥蜴”,中文翻譯為“恐龍”?铸堅诘厍蛏戏毖芰1.3 億年?墒遣恢獮槭裁矗700 萬年前,250 種恐龍突然滅絕了。盡管時過境遷,但科學家們經(jīng)過艱辛的研究,又為我們描繪出了恐龍昔日適應環(huán)境的生活本領和養(yǎng)家度日的艱難歷程。
馬門溪龍馬門溪龍是典型的草食性恐龍,它和其他恐龍一樣,龐大的軀體配以細小的嘴巴簡直不能成比例。因此,有人估計:像馬門溪龍,每天需要進食300 千克方能維持生命;而狹小的口腔和稀疏的牙齒,無法適應這許多食料的加工,即使24 小時都在那里咀嚼吞咽,恐怕也完成不了填滿肚皮的任務,何況恐龍還要行動、睡眠和休息。這該如何解釋呢?其實,這樣簡單的推論,不能說明問題。因為動物進食的目的是為了補充能量和消耗。同時,爬行動物的新陳代謝作用,遠不及哺乳動物那樣旺盛,食物的需要也必然低于哺乳動物。況且,能量的補給與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密切相關,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少量進食也就夠用了。馬門溪龍生活的沼澤地帶,除了豐盛的水草外,還有大量營養(yǎng)價值頗高、富含蛋白質(zhì)和脂肪的各種藻類。生活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中,何愁填不飽肚皮呢?
霸王龍一般而言,肉食性恐龍都比較兇猛,且具有尖牙利爪,成為它們捕獲獵物的有力工具。被捕獵的對象,大都是草食性恐龍,或那些缺乏抵抗能力的小型肉食性恐龍。在眾多的肉食性恐龍中,霸王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霸王龍,顧名思義,它是恐龍家族中名副其實的“暴君”。一頭最大的霸王龍,起碼相當于3只大象。霸王龍的最大特點是頭大、嘴大、牙齒大。由于它的下頜關節(jié)遠遠位于頭的后部,當嘴張開時,像籃球那樣大的物體,可以毫不費勁地一口咬下。特別是那細密而鋒利的鋸齒狀牙齒,使許多小型恐龍望而生畏,只要碰上霸王龍,兇多吉少。因為霸王龍強壯的后肢,能健步速行,短小的前肢,靈活如手,即使被捕對象想溜之大吉,也難逃它的魔掌。
霸王龍的敵手食肉恐龍有時捕食也并不那么容易,往往要費一番周折,遇到一些難于制服的對手,說不定還弄得頭破血流,掃興而歸。例如角龍就敢和霸王龍相對抗,一爭高低。因為這種角龍有時三五成群,結伙棲息,一旦發(fā)現(xiàn)霸王龍圖謀不軌,進入它們的勢力范圍,便會群起攻之。成群的角龍,以它堅硬的頭角向霸王龍沖撞猛刺,再用它尖如鸚鵡的喙端咬住霸王龍皮肉。霸王龍孤軍作戰(zhàn),四面受敵,難以招架,只好奪路而逃。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