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行定向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3 14:41:22
![](https://files.eduuu.com/img/2018/09/12/105941_5b98811d5e44f.png)
遠行的飛禽靠什么辨別方向,始終是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謎。例如,有一種北極燕鷗,它們夏季出生在北極圈10°以內的地方,出生后6 個星期就離家南飛,一直飛到遠在1.8 萬公里外的南極浮冰區(qū)過冬。過冬之后,又飛回北方原來的出生地點去渡夏。由于迂回彎曲,一來一去北極燕鷗的實際飛行竟達4 萬公里之遙。燕鷗飛越如此漫長的路程,竟絲毫不會迷航,它究竟是憑什么本領認路的呢?它那簡單的頭腦是怎樣解決復雜的航行定向的問題呢?
有人認為一部分飛禽是靠地球磁場來定向導航的,比如信鴿;也有人提出鳥類是根據太陽和星辰來導航的。
現在一種比較流行的理論認為,鳥類的遷徙習性和辨識旅途能力是與生俱來的,這只能用遺傳來解釋。
鳥類的遷徙習性是由史前時期覓食的困難所造成的。那時,為了尋找食物,鳥兒不得不進行周期性的長途旅行。這樣年復一年,世世代代,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各種遷徙習性就被記錄在它們的遺傳密碼上,然后經過核糖核酸(RNA)分子一代一代傳下來。因此,那些很早就被父母遺棄了的幼鳥,在沒有成鳥帶領、也沒有任何遷徙經驗的情況下,仍然能成功地飛行千里,抵達它們從未到過的冬季攝食地。
科學家們曾用鸛鳥做過實驗。生活在德國的鸛鳥有兩個品種,一個生活在西部,一個生活在東部,它們在一定季節(jié)都要遷飛到埃及去。但這兩個品種的鸛鳥遷移路線并不相同。生活在西部的鸛鳥是飛越法國和西班牙上空,然后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北非海岸,飛抵埃及的;而東部的鸛鳥則繞過地中海的末端直抵埃及。
科學家把東部鸛鳥的蛋,移置到西部鸛鳥的窩里,待孵出小鳥后,加上標記以便辨認。令人驚奇的是,東部小鳥長大遷飛時,并沒有跟隨飼養(yǎng)它們的養(yǎng)母(西部鸛鳥)一起飛行,而是按照自己祖先固有的東部鸛鳥路線飛行。這個實驗生動地表明,鸛鳥遷飛選擇哪一條路線,并不是簡單地跟隨長輩的結果,而是遺傳因素支配下的本能。
那么,這種遺傳能力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既然知識的獲得性不能遺傳,那么定向識途的知識又怎么可能編入遺傳密碼呢?這又是擺在遺傳學家面前的一大難題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