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9 20:44:41 下載試卷 標簽:心理 筆記 名人名言 閱讀 讀后感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進入課文
1、談話交流:同學們,最近正在讀什么書,有什么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日記改編的課文,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語
。1)小組交流學習,實在不懂的作上記號。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課文中的我是誰?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樣的書?學生回答
。2)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認為寫的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勾畫出來;借助工具書或討論理解字詞,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記號。
2、學生分節(jié)讀課文,隨時糾正。
3、指名說說不理解的詞語。
4、整體把握,建立印象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布置作業(yè)
1、讀熟課文
2、抄寫課文生字2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了解魯濱遜的經(jīng)歷,理解“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的含義。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學會生存,學會堅強人生的道理,培養(yǎng)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的興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領悟學會生存,學會堅強人生的道理,培養(yǎng)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的興趣。
教學難點:了解魯濱遜的經(jīng)歷,理解“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的含義。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
2、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
1、《魯濱遜漂流記》這部歷險小說究竟寫的是什么內容,讓“我”愛不釋手了呢?
2、要能在一座孤島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這些東西都是現(xiàn)成的嗎?魯濱遜是怎樣獲得生活的必需品的呢?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七至十一節(jié),畫出能夠體現(xiàn)魯濱遜“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的詞句,多讀幾遍。
3、匯報交流,理解魯濱遜的聰明機智與堅強毅力
。1)一開始魯濱遜*什么為生,他做了些什么?
。2)這些食物非常有限,為了維持生活魯濱遜又做了些什么?
(3)后來生活又如何?
。4)魯濱遜在島上的生活怎樣?你覺得他的生活幸福嗎?
4、讀到這里,你覺得這部小說的內容有吸引力嗎?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ǘw會“我”的感受
1、讀書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吳緬讀了這本書后有什么感受呢?
2、理解“名言”
。1)你能說幾句名言嗎?這些名言給了你什么啟迪?
。2)吳緬喜歡上了書中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的內容是什么?“我”是怎樣理解的呢?
(3)我們的大家是怎樣理解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或者讀過的書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1、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師覺得讀書的時候還要能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吳緬在讀書過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畫出魯濱遜的樣子,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的地十四節(jié)。
2、吳緬為什么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人呢?從這身裝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魯濱遜是“一個探索者。一個發(fā)明家,一個善于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人嗎?
三、整體聯(lián)系,理解課題
1、吳緬為什么要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傳給兒子呢?
2、吳緬的爺爺為什么要把書傳給他的爸爸,他爸爸為什么又要把書傳給吳緬呢?
3、現(xiàn)在我們能不能說說課文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為題嗎?這本書女孩子不能讀嗎?
四、讀寫結合,促進發(fā)展
1、這篇課文不僅是一篇日記,而且是一篇非常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學習了課文我們不能說說這篇讀書筆記主要是圍繞哪些方面來展開的?
2、我們也選擇一本書,認真閱讀,圍繞這三個方面嘗試寫一篇讀書筆記,準備開一個讀書報告會。
教后記:
魯濱遜,學會生存的樣榜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是一篇非常優(yōu)秀的讀后感,學習了課文我們不能不引導孩子說說,這篇讀后感主要是圍繞哪些方面來展開的?
我讓學生圍繞著課題進行質疑,孩子們問了以下問題:“男孩子必讀的書?女生要不要讀?”“這本書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這本書講了什么事?”
我先讓學生回答:這本書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學生閱讀了前六個自然段后,找到了爺爺?shù)念}詞中的話:“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又找到了爸爸的題詞:“教我們學會生存的書”,還從課文中找到了:“真是一本三代相傳的書”。
“這本書講了什么故事?”圍繞著這個問題, 我們找出了書名——《魯濱遜漂流記》,學生找到了課文第八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講的是魯濱遜的故事,通過朗讀,我們了解了魯濱遜是一個怎樣的人?
最后,我問學生:“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是閱讀了《魯濱遜漂流記》之后的讀后感。我讓學生了解了作者有什么樣的感受,通過朗讀,再次感受了魯濱遜——一個探索者,一個發(fā)明家,一個善于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人。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理解了迪福的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接著,我引導孩子們回歸前文,引讀道:難怪爺爺說——生讀: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難怪爸爸說——生讀:這是教我們學會生存的書;難怪我說——生讀:等我有了兒子,我就把這本書再傳給他。
孩子們,我們僅僅傳的是一本書嗎?
學生回答,我們傳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無畏、一種冒險、一種進取的精神。
我引導孩子:“那么,如果你要將書傳給你們的孩子時,你們該在書上寫些什么呢?”孩子們寫完之后的交流讓我感動,特別的精彩。
因此我認為:這節(jié)課解決了難點的突破。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