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8 21:16:1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環(huán)境 語文 填報指導
一、教材依據(j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P88第五單元第15課,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
二、設計思想。
陳忠實寫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這篇課文原是初一學生所學,現(xiàn)在提前到小學六年級。課文文質(zhì)兼美,但是詞句的理解卻有難度,尤其需要學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頑強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與勇氣更是有困難,畢竟這些小學生身在蜜罐里,長在溫室中。課文中有一段對青海高原柳樹的描寫,一段對這株柳樹生長歷程的想象,我主要抓住這兩段文字進行剖析,讓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中生長的柳樹的外形差異去尋找高原柳茁壯高大的原因,通過古典邊塞詩詞感受高原的荒涼,與江南柳的溫和舒適環(huán)境形成反差,并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去想象高原柳生存的艱難。配樂范讀、想象寫話、配樂朗讀為學生營造情境氛圍,使學生化身為高原柳樹,去描摹它的不屈歷程。至于,高原柳和家鄉(xiāng)灞河柳的對比,我選擇了一帶而過,不詳細深究。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尤其理解"鍛鑄"的詞義。
、隗w會重點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勰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聽寫課文的最后的一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
、僬莆章(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②掌握對比的寫作方法,反面襯托出文章中心。
、壅归_想象,來理解文章語句及中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xiàn)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谀軓恼n文中的柳樹品格聯(lián)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種下堅毅、頑強的品格。
四、教學重點。
課文語言優(yōu)美流暢,用詞華麗,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尤其是課文5-7自然段,需要指導學生通過想象去感受柳樹的不屈。
五、教學難點。
課文表面看是寫物,但是作者實際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對于課文內(nèi)涵的理解,柳樹這種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氣是每個人必須的力量,這是我們要在教學時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的難點。
六、課前準備:
1、學生讀熟課文,疏通字詞,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2、觀察柳樹,找找江南柳樹的特點。
3、準備一張白紙給學生寫話用。
4、課件制作準備:柳樹圖片導入,選擇一些古典邊塞詩詞為理解高原的荒涼準備,朗讀時的配樂以及理解邊塞詩的配樂,重點理解的語段和字詞需要出示。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一株柳。
1、出示圖片:這是我們都認識的樹:柳樹。
2、板書:一株柳
3、你了解柳樹嗎?(學生發(fā)言,教師出示柳樹簡介)
出示第一節(jié),齊讀。
4、這兒也有一株柳樹。
出示文字:第五自然段
5、指名讀。
6、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
交流:扣住"兩合抱粗" 板書:粗壯 (練讀)
"百十余平方米" 結(jié)合教室長7米,寬6米) 板書:高大 (練讀)
"綠得蒼郁,綠得深沉" 用什么詞來形容這綠?板書:蒼綠 (練讀)
7、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棵樹!
8、補全第5段的文字,教師接讀: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1)這生命顏色為何如此獨特?(高寒和缺水鍛鑄) 理解:鍛鑄
。2)眾所周知,柳樹生長在溫潤潮濕的江南,而這棵樹又為何面臨著高寒和缺水呢?(它在青海高原上)
9、補全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
10、齊讀課題。
師:面對高寒和缺水,它居然長得這么好。這是一株--(出示第二節(jié),生齊讀)(板書:神奇)
過渡:這株柳,它生長在一片怎樣的天地中,它的神奇究竟在哪?
。ǘ└惺芮嗪8咴
1、輕聲讀3-4自然段,感受青海高原。
2、聯(lián)系課文,談談你眼中的青海高原?
扣句:
。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的、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云團,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
a.學生談感受 b.出示邊塞詩詞,配樂自讀感受
c.指名選擇讀詩句,談感受,體會青海高原的悲壯、蒼涼。
。2)我站在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連綿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呈現(xiàn)著赭紅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沒有樹族的原野顯得尤其簡潔而開闊,也顯得異常的蒼茫。
a.學生談感受 b.扣住"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 板書:唯一
3、這是一片怎樣的荒原。↓R讀兩段話。(板書:擎天一樹綠,自成數(shù)度春。)
4、是啊,這蒼茫、悲涼的土地,怎適宜樹木在此安家落戶?但恰恰是在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樹,一株只適宜在--江南生長的柳樹,一株--(指板書:高大、粗壯、蒼綠)的柳樹。
5、出示句子: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ǎ保┮怀鍪,女生讀句。
。ǎ玻┻@怎不是自成春天的擎天綠柳呀!男生再讀!
6、小結(jié):正是這株柳,一株在平原上再普通不過的柳樹,居然令行遍大江南北的作家陳忠實心悅誠服、望而生畏?這是為什么?
。ㄈ└袆佑谝恢炅。
1、出示句子:青海高原上的這一株柳樹,為保存生命卻要付出怎樣難以相信想象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2、快速默讀6-7自然段,找找這株柳樹面臨著哪些困境和苦難?
3、學生交流,板書:干旱 嚴寒 風雪 雷電
4、場景想象。
。ǎ保┙處熍錁贩蹲x6-7段,想象你看到了柳樹面臨什么困境在怎樣掙扎生長?
。ǎ玻┏鍪厩榫疤崾荆毫胰罩丝局蟮,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
北風卷著漫天的飛雪呼嘯而來……
一聲驚雷在天空砸響,閃電從天幕劈下來……
你看到了它不屈生長的哪幅畫面,寫下來。(音樂不停)
(3)現(xiàn)場交流。
。ǎ矗⿲W生配樂讀6-7段。
師:面對逆境,它默默承受,它選擇了頑強生存。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棵樹吧,它在高原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板書:默承苦幾許?)
5、同一粒柳絮,如果它落在適宜它生長的江南,它的生長歷程會怎樣?指名讀第8自然段。
6、既然陳忠實對高原上的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為何對家鄉(xiāng)的柳樹如此懷戀,用上這么多筆墨呢?
。▽Ρ确匆r,板書:堅毅、頑強)
師:如果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移植到江南,會怎樣?(一語點到:成為一棵普通的柳樹,不可能長得這么好,越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越能夠激發(fā)它的生機勃發(fā)。)
7、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板書:無語嘯蒼穹。┣嗪8咴系牧鴺浒。槐瘒@命運的不公,而是用挺立的身姿告訴頭頂?shù)纳n天、腳下的荒原,它是一棵樹,一棵生命不止的樹!它用自己的生命寫成了一首詩。
8、齊誦詩歌:青海高原一株柳
9、指板書小結(jié):這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在它身處逆境卻這般--(生:高大、粗壯、蒼綠),神奇在它是高原上--(生:唯一的一株柳),神奇在毫不畏懼--(生:干旱、嚴寒、風雪、雷電),神奇在它具有--(生:堅毅、頑強的品格)。
(四)心里種棵柳。
1、此時此刻,面對這青海高原上獨一無二的一株柳,你想說:(采訪的形式)
(這不僅僅是一株柳樹,更是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征…………)
2、青海高原這株柳,你又是怎么想的?
3、指名讀讀第9段:
我不抱怨命運,也不畏怯生存之危險的艱難,我要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huán)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成長為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我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我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4、導讀語: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許多未知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同學們,讓我們在心中種下這株神奇的柳樹,讓它成為我們前進的力量。
5、齊讀這段話。
師:讓這段話成為你的座右銘,全班齊讀。
6、下課。
附板書:
擎天一樹綠, 高大、粗壯、蒼綠
自成數(shù)度春。 唯一
默承苦幾許? 干旱、嚴寒、風雪、雷電
無語嘯蒼穹! 堅毅、頑強
八、教學反思。
教學結(jié)束,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有幾點體會。
投入真情,收獲體驗: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投入感情地教學得到了學生的情感回應。這種情感的投入不僅在于我的,也在于學生的。我?guī)е缇吹男那檠凶x了課文,并把這種崇敬心情從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去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高原柳樹的艱辛,體會到柳樹之所以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風景所展現(xiàn)出的精神魅力。
情境縈繞,想象為伴:對于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郁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的蠻荒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塤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huán)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 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多重朗讀,讀中悟情:課文文字優(yōu)美華麗,意境深遠,讀是最好的體驗感悟的方式。我采用了范讀、個別讀、集體讀、配樂讀、男女生分讀的多重朗讀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悟文本傳遞的情感。
在感受到教學時的成功體驗之余,我也覺得語文課堂永遠存在缺憾。一、課堂容量大,體會不夠充分。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為了保有課文的完整性,而選擇一課時教完課文,但是課堂容量很大,明顯有"趕"的現(xiàn)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有點到即止的缺陷。二、重新組合文本,忽視了對字詞的理解。我在教學時,重新組合了文本,沒有按照課文的描寫順序去講解。雖然在前期預習時,我以幫助學生疏通了課文中的字詞,但是對于詞語的理解還是要放到課文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的。所以,這是又一缺憾。三、讓學生想象寫話來體會柳樹的生存之艱辛,需要課堂上的許多時間,有冷場的危險,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需要繼續(xù)思考的方面。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