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4 08:22:49 下載試卷 標簽:一批 歷史 語文 高中生活
上周,聆聽了我們年級張曉瓊老師執(zhí)教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我深有感觸,深受啟發(fā)。這是一節(jié)原滋原味的隨堂課,整堂課樸實無華,沒有什么花哨的環(huán)節(jié),但張老師“天然去雕飾”,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教學風格“求真務實”,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把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熏陶落到了實處,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展現(xiàn)了張老師深厚的文本解讀功底和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
《青山處處埋忠骨》是小語第九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人文內(nèi)涵豐富,感人至深。文章主要講述了毛主席驚悉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這個噩耗后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毛岸英遺體是否歸葬作出艱難抉擇的過程,表現(xiàn)出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
說實話,這是一篇比較難處理的課文。因為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文本有很大的距離。通過查資料,學生可以對當時的歷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文中表現(xiàn)的生離死別的痛苦,小學生是極少有體驗的,因此讓學生體會毛澤東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是有很大難度的。如何縮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帶領學生迅速走進文本,就成了教學這篇課文成功的關鍵。張老師的這堂課,在縮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把學生引進文本、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方面,設計得很巧妙,成功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我們執(zhí)教這類與學生生活有較大距離的課文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
一、知人論世,營造氛圍
當今小學生與“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比較陌生,對毛主席及毛岸英的相關事跡知之甚少,這客觀上造成了學生解讀這篇課文有不小難度。因此,教學中補充相關背景資料是必不可少的。張老師在教學設計中也很重視這一點,并做了精心的設計。
首先,張老師課前讓學生動手收集了“抗美援朝”的一些資料。課堂上不是簡單的呈現(xiàn)資料,而是把資料展示與課前精彩兩分鐘展示有機結(jié)合起來,請展示的同學介紹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老師把與課文相關的重要信息板書到黑板上。特別板書“抗美援朝”的目的其實就是“保家衛(wèi)國”,既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又為課堂營造了氛圍,為學生解讀文本做了知識鋪墊。
在引領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結(jié)合文本第三自然段的內(nèi)容,張老師巧妙而自然地補充了毛岸英成長經(jīng)歷、犧牲經(jīng)過等內(nèi)容;最后總結(jié)深化時,又補充了此前為了革命,毛主席相繼失去五位親人的資料。
由于時機把握恰當,過渡自然,這些資料的補充,并不讓人覺得累贅、多余。反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毛岸英的犧牲對毛主席造成的傷害是多么巨大,毛主席最后做出的抉擇是多么偉大,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堂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毛主席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寬廣的胸懷。
二、抓住關鍵,解讀文本
對文本的解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取決于執(zhí)教者對文本精心、深入的解讀。老師對文本解讀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質(zhì)量。教者只有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才會產(chǎn)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課堂調(diào)控信心,才敢勇于面對課堂教學中精彩預設與突然生成的挑戰(zhàn);才能想出辦法來巧妙處理文本,創(chuàng)意設計出受到學生喜愛而又具實效的課堂教學。
這堂課,張老師對文本的解讀是深刻而透徹的。在教學設計中,張老師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準確把握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了如指掌,在加上對學情的研究準確到位,整堂課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并且自然流暢,如行云流水。
如在整體感知文本時,她讓學生抓住文中三封電報內(nèi)容作為線索,使原來的“毛澤東的思想感情變化”這條線索一下子變得清晰簡單。根據(jù)這一線索,學生很快把文章的脈絡理清,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為突破文章重難點做了良好的鋪墊。把文本中可供語文學習的“源”和“材”挖掘出來,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張老師遵循了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牢牢抓住對關鍵詞句的解讀,重視學生對課文的朗讀,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勾畫出重點詞句,加上批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師點撥,并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對話中交流思想,在交流中理解文本,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正因為張老師在就教學設計中抓住了關鍵,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很好地完成了對文本的解讀,順利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三、學以致用,鞏固成果
附:重慶市大足縣實驗小學張曉瓊《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薄⒄J識本課8個生字,了解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病Ⅲw會主席常人的情懷和偉大的胸懷。
3、學習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主席常人的情懷和偉大的胸懷。
【教學難點】
學習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詩人和領袖的風采。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也是一們偉大的父親。這節(jié)課,我將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領袖的內(nèi)心,去感受毛主席作為一位父親那深沉、博大的父愛情懷。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題,檢查預習
1、理解題目意思。
。、認讀詞句。
3、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
。薄⑽闹兄v到了三封電報,請用(。顺雒糠怆妶蟮膬(nèi)容。
2、齊讀第4自然段,學生交流有關毛岸英的成長經(jīng)歷和犧牲經(jīng)過資料,體會得到這突入其來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內(nèi)心,并用一個詞概括主席此時內(nèi)心的感受。
。、接著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電報,這是兩封意見分歧的電報。岸英的遺體是運回祖國安葬還是葬在朝鮮,決定權(quán)在誰手里?主席是怎樣選擇的?默讀5~7自然段。這抉擇過程,又可用一個什么詞概括?
。、經(jīng)過艱難痛苦的抉擇,主席在電文稿后寫出了怎樣的批示?
齊讀、理解批文詩句意思。
這一批示意味著什么?理解作出這一批示主席內(nèi)心是何等的痛苦。
。怠①|(zhì)疑:
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主席最摯愛的兒子,破格把他的遺體運回祖國安葬,讓主席見兒子最后一面,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會這么批示呢?
四、品讀重點詞句,升華感情
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用心去體會,去感受,看讀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來多讀幾遍與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场⑦@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細節(jié)描寫。學習細節(jié)描寫方法,擴寫課文最后一段。
。础⒔涣鲗懙脑,學生互評。
五、總結(jié)升華
在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革命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愛的長子,哀莫大于老喪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他不說一句話,不吃一口飯,他黯然神傷,他在床上輾轉(zhuǎn)翻側(cè),淚水打濕了枕巾,但了卻作出批示決然將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的異國他鄉(xiāng)。同學們:你們感受到這里一種怎樣的胸懷,怎樣的愛?
主席的愛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裝著人民大眾,那博大的胸懷令人震撼。讓我們再次深情朗誦主席的批示──
。玻罚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尸還
聞噩耗──悲痛
做抉擇──艱難
寫批示──忍痛
常人情懷,偉人胸懷
毛主席──偉大父親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