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起作用?
來源:網絡 2009-06-23 17:29:43
![](https://files.eduuu.com/img/2018/09/12/105941_5b98811d5e44f.png)
1978年,美國停止“阿波羅計劃”之后沒幾年,就有經濟學家開始籌劃開展“星際貿易”了。這不是一個玩笑,事實上提出這一理論的人還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如今,這“星際貿易理論”誕生已經30年了,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克魯曼的種種設想。
前提需要一個“慣性框架”
論文首先給出了一個前提:進行貿易的兩個星球是在一個“慣性框架”里。當兩個星球在一個慣性體系里的時候,可以認為兩個星球的鐘表授時是完全一致的。
舉例說,北京和華盛頓就被認為是在一個“慣性框架”里。雖然兩個地方因為人為規(guī)定的時間不同,但兩地的鐘表授時其實是完全一致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開始說星際貿易的特點。星際貿易的第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運輸時間非常長,可能會長達數(shù)百年,所以它是一種絕對的“長線投資”,除非可以確定未來的市場需求,不然無法做出決定。
定律相對論不起作用
討論星際貿易的定律,就涉及到這種貿易的第二個特點:如果運輸工具以非常快的速度運行的話,我們就很難以單一明確的標準來確定運輸?shù)臅r間。這樣在運輸工具上的人觀察到的時間流逝就要比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少。
比如說,一個外星人ET從宇宙中遙遠的星球“運星”運一批“長江7號”到地球,速度是1/2倍光速。這就引發(fā)了星際貿易理論的核心問題。從“運星——地球”體系上看,他需要100年到地球。根據(j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ET的飛船上看,他或許運行了86年就到了。那么,如何計算這次運輸貿易的現(xiàn)值和期值呢?
其實很簡單,一個ET在“運星”買了一批貨物。他需要在地球上去賣,而不是在飛船上賣,所以ET需要計算的是在地球上流逝的時間,而不是在飛船上流逝的時間。
未來可能性沒有窮盡
在論文的最后,作者說,這只是此題目的首次探索,而真正的可能性當然是無窮無盡的。比如說,還可以討論時空彎曲的問題,可以討論當通訊嚴重不同步時,星際投資是什么樣的。“我們在這個領域的工作仍然非常少,但是原理與我們同在”——在這篇論文寫作時,電影《星球大戰(zhàn)》已經上映了。如你所知,最后一句話正是電影中的名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