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2 23:06:00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經(jīng)驗交流 高分經(jīng)驗
片段一:激發(fā)想象
在教學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時,針對“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這句,我用這樣一句話啟發(fā)引導學生:
“詩人放眼望去,黃四娘家門前的小路上鋪滿了鮮花,看看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都有什么樣的花呀?”
“那一團團、一簇簇的鮮花把花枝都壓彎了,一陣微風吹來,枝條微微顫動,仿佛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象著表述。
在學生想象的基礎(chǔ)上,我說道:“同學們,你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種很重要的學習古詩的方法——想象。詩人杜甫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心情會怎樣呢?”(興奮、喜悅、欣喜、陶醉……學生如此作答。)
反思:
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品文悟情”一直是教學的難點,如果教師找準古詩中的“想象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則可以化難為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描述畫面,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走進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誦讀古詩,一定會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片段二:比較異同
在教學《古詩二首》(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和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我在內(nèi)容將結(jié)束時,在黑板上板書了一個“滿”字,然后問學生:“兩首詩中‘滿’字有什么異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fā)言:
“‘黃四娘家花滿蹊’中的‘滿’是通過‘千朵萬朵壓枝低’來直接寫出來的。”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中的‘滿’則是通過‘一枝紅杏’讓讀者聯(lián)想到的。” ……
反思:
古人講究“煉字”、“推敲”等,在古詩教學中如果能夠抓住一些重點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反復品味、咂摸,一定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欣賞古詩的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欣賞古詩、品味語言的一個重要方法——比較。
片段三:立足文字
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我引導學生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這兩句詩時,這樣說:你們再讀讀這兩句詩,看看詩句中蘊含著詩人對蒼苔的一種什么情感?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愛惜——憐),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的“憐”?應該怎么讀?(讀得要輕一些,慢一些,久一些)。
引導的過程中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感受自己讀一讀。
反思:
教師立足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抓住最能反映詩人情感的字去品味,從字的意思,到這個字在詩中的具體體現(xiàn),最后到情感的體味,層層深入,步步扎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感受到了品悟語言的方法,又深入地游走于詩人的心靈,情感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