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1 22:57:58 下載試卷 標簽:flash小故事 閱讀 哲理故事 閱讀材料
課文《第一朵杏花》是從科學家竺可楨日常生活中擷取一個小故事,贊美了他在科研中一絲不茍的精神,勤于觀察的習慣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故事緊緊圍繞兩次對話展開。兩次對話是全文的主線索,雖極其簡單,卻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閱讀故事的眼睛。正是兩次簡單而又深刻的對話,從中反映了竺可楨卓越的科學精神、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折射了他難能可貴的觀察、記錄、不恥下問的科學習慣。常言道:言為心聲。細細揣摩文中對話,有助于領(lǐng)會人物內(nèi)心世界,透視人物所思所想,傳達人物所感所悟。領(lǐng)會了對話,也就領(lǐng)會了故事的用意,為我們真正走近竺可楨作下鋪墊。
第一次對話
故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開始了。正值春天,桃紅柳綠,蜂飛蝶舞,春意盎然。杏花也不甘落后,慢慢地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視野中:“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這時,對于所有人,該做的除了賞花還有什么呢?于是,杏樹的主人帶著他的孩子來看花了。碰巧,竺可楨也來了,“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也由此展開。雖是極其簡單的語言,但我們卻能讀出人物的內(nèi)心。
“爺爺,您又看花啦?”
“是啊,杏花開了。”
從“啦”、“啊”、“了”看出,此時他們的心情是閑適的。竺可楨到底是個治學嚴謹?shù)目茖W家,當他發(fā)現(xiàn)了一處可供研究的物候現(xiàn)象時,該是多么驚喜。他身為一名科學工作者,對于花開時間這一問題是敏感的。所以當他“習慣地”問及花開時間時,語氣變得急促而焦急。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
語言干凈利索,卻能把人物內(nèi)心解讀得淋漓盡致。這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對于竺可楨是多么重要!一個熱愛科學、勤于觀察、不恥下問的科學工作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了。當他欲知而不得時,竺可楨告訴孩子:“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第二次對話
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迎來了第二個美麗的春天。“春風吹醒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次竺可楨和孩子的對話顯得更精練。
“什么事情?”
“什么時候?”
“是第一朵嗎?”
竺可楨的問句短小,語氣急促,不難看出他此時因在第一時間知道了第一朵杏花確切的開放時間而格外激動、興奮,幾近欣喜若狂的情態(tài)。于是,他“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這就是竺可楨親眼所見后的高興,是他親自觀察后的勝利,也是他作為一名科學家因掌握了最確切的資料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興奮。
這是他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正如他自己所說“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從這兩處對話中,竺可楨對待科學的精神、態(tài)度與習慣,可見一斑。資料表明,竺可楨在科學中特別重視調(diào)查研究,他每到一處,不恥下問,勤于觀察,注重精確時間,這種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
在弘揚竺可楨的可貴精神時,作者獨具匠心,與兒童的認知、內(nèi)心成長相適應(yīng),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無病呻吟的教條,而是將樸素的道理穿插其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故事出現(xiàn)。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與感染,竺可楨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也銘刻于心了。
對話是本文的關(guān)鍵所在,是讀懂文本,走近竺可楨,感悟他科學精神、態(tài)度、習慣的依托。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便是竺可楨親自觀察、記錄所得,是他嚴謹?shù)目茖W精神、科學態(tài)度的折射,也是他常年進行科學觀察的習慣所在。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