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国产高清aⅴ毛片_久热re_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_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_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趣味樂園 > 名著導讀 > 正文

國學大師——洪修平

來源:國學 2009-06-19 18:52:50

  洪修平教授,男,1954年生,江蘇省蘇州市人。1977-1981年就讀于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獲學士學位。1981-1984年在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yè)讀研究生,師從孫叔平、王友三教授,1984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并留系任教。1985年考取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師從嚴北溟教授,1988年畢業(yè),獲哲學博士學位。1994-1995年受南京大學委派,先后到美國貝魯特學院、密西根大學和哈佛大學等校訪問研究并講學一年。2000年赴德國訪問講學三個月。現(xiàn)為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shù)骨干,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和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并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玄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陜西老子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200部)副主編以及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等。以教學和科研的突出成就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江蘇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稱號,并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

  主要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的教學與科研,已出版《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佛教文化歷程》、《中國禪學思想史》、《禪學與玄學》、《惠能評傳》等多部學術(shù)著作,并在海內(nèi)外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八十多篇?蒲谐晒@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江蘇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和全國湯用彤學術(shù)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的獎勵。先后主持國家八五社科基金項目"儒佛道三教關(guān)系史"、國家九五社科基金項目"禪宗與全真道心性論比較研究"、國家教委專項研究項目"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與世界化"以及江蘇省九五社科基金項目"佛道哲學與傳統(tǒng)醫(yī)學"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并正參加季羨林、湯一介主編的十二卷《中國佛教史》(承擔隋唐佛教卷)和張豈之主編的八卷本《中國思想學術(shù)史》(承擔隋唐卷)的寫作。

  洪修平主要著作和論文一覽

  (一)著作類

  1、《禪宗與精神分析》(譯著) 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十大名僧》(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臺灣佛光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國宗教史》上、下冊(合著)山東齊魯出版社1991年版

  4、《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個人專著) 臺灣佛光出版社1991年版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5、《禪學與玄學》(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臺灣揚智出版社1994年版

 。n文版)韓國云住出版社1999年版

  6、《中國禪學思想史》(個人專著) 臺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7、《中國禪學思想史綱》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8、《中國佛教文化歷程》(個人專著)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9、《肇論注譯》(個人專著) 臺灣佛光出版社1996年版

  10、《如來禪》(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臺灣圓明出版社1999年版

  11、《惠能評傳》(合著)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2、《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修訂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3、《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合著) 河北省佛協(xié)2000年12月

  14、《國學舉要·佛學卷》 湖北教育出版社即將出版

  15、《儒學文化大觀》(合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16、《江蘇佛教史》(主編) 延邊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

 。ǘ┱撐念

  1、《王充元氣自然論的貢獻與局限》 載《宗教與無神論研究論集》 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1984年

  2、《從"理"的不同含義看朱熹哲學體系中的辯證法因素及其局限性》載《南京大學學報》1984年第2期

  3、《佛教般若思想的傳入和魏晉玄學的產(chǎn)生》載《南京大學學報》1985年專刊

  4、《嚴北溟和佛學研究》 載《文匯報》1986年8月19日

  5、《也談兩晉時代的玄佛合流問題》載《中國哲學史研究》(北京)1987年第2期

  6、《僧肇"三論"解空的哲學體系初探》載《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87年第3期

  7、《佛教的中國化與僧肇的哲學思想》載《復旦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8、《人心、佛性與解脫--中國禪宗心性論探源》載《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9、《禪宗的形成及其初期思想研究》載《文獻》(北京)1989年第4期

  10、《讀〈世界十大宗教〉》 載《人民日報》1989年7月28日

  11、《禪宗能拯救西方精神危機嗎》載《書林》(上海)1989年第12期

  12、《惠能行歷與〈壇經(jīng)〉略辨》 載《禪》(河北)1990年第1期

  13、《略論禪宗的中國化特色》載《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90年第1期

  14、《馬祖禪法大義要述》 載《禪》(河北)1990年第2期

  15、《禪宗--中國傳統(tǒng)哲學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載《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5、6期

  16、《論佛教的中國化與禪宗研究》載(臺灣)《中國文化月刊》1991年8月號

  17、《中國宗教與傳統(tǒng)文化》 載《南京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

  18、《論惠能門下的禪學特色》 載《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19、《略論佛教與儒、道的互補》 載《五臺山研究》1991年第4期

  20、《儒佛道三教與傳統(tǒng)文化的"人學"特質(zhì)》載(臺灣)《哲學與文化》1992年2月

  21、《略論法融牛頭禪的特色》 載《禪》(河北)1992年第1期

  22、《從名僧名士的雙重人格看中華文化的兼融性》載《中華文化》(西安)1992年創(chuàng)刊號

  23、《從"三教"關(guān)系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學"特質(zhì)》

  載《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與廿一世紀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24、《法門寺與中國佛教文化》

  載《首屆國際法門寺歷史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25、《惠能南宗禪學思想辨義與新探》載《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92年第4期

  26、《略論宋代禪學的新特點》 載《南京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

  27、《般若與禪觀》 載《禪學研究》(第一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

  28、《略論玄學與禪學的相異互補與相通相攝》載(臺灣)《中國文化月刊》1993年3月

  29、《關(guān)于中國佛學史研究現(xiàn)狀的幾點思考》載《宗教》(南京)1993年第1期

  30、《一個流傳廣影響大的佛教宗派--禪宗》載《中國文化》(西安)1993年第3期

  31、《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完人"人格及其歷史價值》載《中國教育報》1993年7月14日

  32、《略論圓瑛"解行相應、弘法救世"的佛學思想特色》載《圓瑛大師圓寂四十周年紀念文集》古吳軒出版社1993年9月

  33、《樓觀道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 載《老子與中華文明》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34、《試論玄禪人生觀的異同》載(臺灣)《孔孟月刊》1994年1月

  35、《聯(lián)系做人,學以致用--"傳統(tǒng)文化與大學生"筆談》載《中華文化》1993年第6期

  36、《玄禪的社會人生觀之比較》載《漳州師院學報》1994年第1期

  37、《從寶志、傅大士看中土禪風之初成》載(臺灣)《中國文化月刊》1994年2月

  38、《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完人"人格及其歷史價值》

  載《東方倫理道德與青少年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2月版

  39、《略論天臺佛教文化及其影響》 載《東南文化》1994年第2期

  40、《老莊玄學與僧肇佛學》 載《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41、《略論五祖弘忍門下的分頭弘化》 《禪學研究》第二輯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42、《太虛近代佛教的革新運動及人間佛教的提倡》《佛學研究》第三期(1994)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1994年版

  43、《達摩祖師西來意》 《少林禪苑》1995年第一期

  44、《美國宗教研究一瞥》 載《社科信息》1995第5期

  45、《佛教與現(xiàn)代社會人生》 《社會科學報》1995年7月6日

  46、《試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完人"人格》載《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

  47、《頓悟心性,自在超然》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 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

  48、《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 中國與世界》載《社科信息》1996年第3期

  49、《論中國佛教人文特色形成的哲學基礎-兼論儒佛道人生哲學的互補》載《中國哲學史》1996年第1-2期

  50、《東山法門與禪宗初創(chuàng)》載《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51、《中國禪與如來禪》 載《中華文化論壇》1996年第4期

  52、《佛教文化歷程與現(xiàn)代社會人生》載《聞思》創(chuàng)刊號 華文出版社1997年3月版

  53、《如來禪與中國佛教文化》 載《中國哲學史》1997年第2期

  54、《為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教改的步伐能否再大些》載《我們怎樣培養(yǎng)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55、《略論楞伽師、楞伽禪與中國禪宗》載《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

  56、《老子、老子之道與道教的發(fā)展-兼論"老子化胡說"的文化意義》 載《南京大學學報》1997年4期

  57、《儒佛道三家互補的現(xiàn)代意義》 載《探索與爭鳴》1997年第12期

  58、《玄佛合流、六家七宗與〈肇論〉》 載《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59、《精選佛經(jīng)注釋》第17章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0、《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現(xiàn)代化與世界化》 《中國哲學年鑒1997》 哲學研究雜志社1998年2月版

  61、《惠能南宗頓悟成佛論研究》載《南京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62、《文化互動之果:中國佛教》 載《探索與爭鳴》1999年第2期

  63、《論摩羅什及其弟子對中國佛教文化的貢獻》載《1992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中國歷史上的佛教問題》臺灣佛光出版社1998年版

  64、《中國佛教人文精神的歷史與未來》載《1993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佛教未來前途之展開》

  臺灣佛光出版社1998年版

  65、《明代四大高僧與三教合一》 載《佛學研究》1998年刊

  66、《關(guān)于〈壇經(jīng)〉的若干問題研究》載《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2期

  67、《即心即佛與自在解脫──惠能佛性論思想研究》載臺灣《中國佛學》第二卷第一期(1999年4月)

  68、《論漢地佛教的方術(shù)靈神化、儒學化與老莊玄學化──從思想理論的層面看佛教的中國化》載臺灣《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二期1999年7月出版

  69、《中國佛教文學概述》 載《上海佛教》1999年第5期

  70、《近代佛學研究的重要人物概述》 載《正法研究》學術(shù)年刊創(chuàng)刊號,1999年11月版

  71、《關(guān)于念佛與禪以及念佛禪》載臺灣《佛藏》雜志第15期,1999年10月出版

  72、《宗教情懷與真理認知》載臺灣《中國文化月刊》1999年第12期

  73、《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的現(xiàn)狀及前景》 載臺灣《中國佛學》2000年春季號4月版

  74、《六祖惠能"識心見性,頓悟成佛"思想研究》 載《兩岸當代禪學論文集》(下)臺灣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版

  75、《佛教思想理論的中國化與三教關(guān)系》 載《思想家》(第一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76、《中國佛教文化與現(xiàn)代社會人生》 載《探索與爭鳴》2000年第9期

  77、《論儒家的人文精神及其現(xiàn)代意義》 載《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78、《關(guān)于〈壇經(jīng)〉若干問題的研究》載《佛教與歷史文化》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

  79、《六祖惠能的不立文字和不拘一說》載《覺群》(上海)2000年9月刊(總第三期)

  80、《小乘禪數(shù)之學略述》 載《禪》雜志2000年第4期

  81、《論惠能大師革新佛教的意義及對佛教中國化的推進》載《普門學報》(臺灣)2001年1月號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lczxd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