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著——《兒女英雄傳》
來源:細語清幽 2009-06-18 11:38:47
近代小說。即《兒女英雄傳評話》,書中首回言初名《金玉緣》,又曾名《日下新書》、《正法眼藏五十三參》等。署燕北閑人著。今本 40卷,即 40回。書中32回有評論《品花寶鑒》中人物的話;《菽園贅談》論《品花寶鑒》時,亦有“《兒女英雄傳》書隨后出”之語,故《兒女英雄傳》當成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品花寶鑒》刊行之后。書首有雍正甲寅觀鑒我齋《序》和乾隆甲寅東海吾了翁《弁言》,顯系作者偽托。
燕北閑人,即文康,生卒年未詳。姓費莫,字鐵仙,滿族鑲紅旗人,大學士勒保次孫。勒保,字宜軒,乾隆嘉慶年間曾任陜甘等地總督及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等職!肚迨犯濉酚袀。文康本人“以貲為理藩院郎中,出為郡守!踹^察。丁憂旋里,特起為駐藏大臣,以疾不果行,遂卒于家”(馬從善序)!栋似煳慕(jīng)》、《長白藝文志》也有相同的記載。晚年諸子不肖,家道中落,遂著此書以自遣。文康一生從政治、家庭兩個方面親身感受到了清朝統(tǒng)治的衰敗,卻不甘寂寞,企圖通過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誘導(dǎo)八旗子弟重新振作起來,使清朝統(tǒng)治長存下去。因此他攻擊《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不知合假托的那賈府有甚的牢不可解的怨毒,所以才把他家不曾留得一個完人,道著一句好話”(第34回)。他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一個家庭的五倫全備,花團錦簇,把封建末世裝點成“盛世”。
作者自稱小說是傳寫康熙末年、雍正初年“京都一樁公案”。小說男女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的兒女英雄,即忠臣孝子。男主人公安驥,字龍媒,漢軍世族舊家子弟。因其父安學海為上司所陷,他千里救父,夜宿能仁寺遇難,幸得俠女十三妹相救。又由十三妹作主,與同時被救出的村女張金鳳結(jié)成姻緣。十三妹即何玉鳳。其父中軍別將何杞為大將軍紀獻唐所害,玉鳳避居他鄉(xiāng),待機復(fù)仇,偶出劫取不義之財,得遇安驥。后來得知仇人已誅后,自己也嫁給了安驥。此后的何玉鳳,一反十三妹的俠義面目,不但善于理家斂財,又熱衷功名,極力諷勸丈夫“奮志成名,力求上進”,以作忠臣。安驥由于鬼使神□,連中舉人、進士,此后官運亨通,“辦了些疑難大案,政聲載道,位極人臣”,“金、玉姐妹各生一子,安老夫妻壽登期頤,子貴孫榮”(第40回)。
文康攻擊《水滸傳》起義英雄“好勇斗狠”,歪曲《紅樓夢》為“談空談色,半是宣淫”。他提出的“兒女英雄”的標準是,英雄與兒女不可分,忠臣孝子才是英雄,他們對君、對父的忠孝之情才是兒女至情,“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兒女心腸;有了兒女真情,才作得出英雄事業(yè)”。他“作一場兒女英雄公案,成一篇人情天理文章,點綴太平盛世”(首回“緣起”)。作者根據(jù)這種封建倫理道德而敷演成的一部“兒女英雄”傳記,表現(xiàn)了對封建制度寄予的幻想。清代光緒勤裕草堂鉛印本《兒女英雄傳》插圖
小說前部寫十三妹的豪俠仗義,具有草莽風度。全書采取評話形式,比較活潑;運用北京口語,生動流暢。但作者追求瑣屑的細節(jié)描寫,致使小說結(jié)構(gòu)冗長、松散。書中又充斥著迂腐的封建說教,摻雜不少庸俗無聊的內(nèi)容。作者欲使十三妹形象既符合封建名教,又具兒女情長,“遂致性格失常,言動絕異,矯揉之態(tài),觸目皆是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兒女英雄傳》現(xiàn)存最早刻本為清光緒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活字本。此后翻刻甚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亦出版多種!独m(xù)兒女英雄傳》32回,有光緒二十四年北京宏文書局印本。無名氏序稱:“先有續(xù)書甚俗,應(yīng)書肆之請而作此。”光緒三十三年上海鑠石書局石印本,稱作者為趙子衡。主要是寫安驥在山東開科,選拔人材;“除暴安民”,鎮(zhèn)撫“聚眾抗官”之反抗者;十三妹破“賊”立功。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