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著——《詩藪》
來源:細語清幽 2009-06-17 23:31:51

詩話著作。撰者明代胡應麟(1551~1602)。字元瑞,號石羊生,又號少室山人,蘭溪(今屬浙江)人。廣涉書史,記誦淹博,多所撰著,主要有《少室山房類稿》等。《詩藪》分內、外、雜、續(xù)4編,共20卷。內編6卷,以詩體為綱,自古體雜言至近體絕句。外編6卷,以朝代為序,自周、漢至元。雜編6卷,是補遺與考證。續(xù)編2卷,評述本朝詩,自洪武至嘉靖。胡氏受王世貞推引登上文壇,被列為末五子之一。此書主旨即在闡發(fā)前七子、后七子的格調說,辨析不同詩體,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提倡取法于諸體方盛之時,以達到格高調正。在前后七子之中,胡氏實際上傾向何景明、王世貞之論,所以倡格調而兼神韻,認為“體格聲調有則可循,興象風神無方可執(zhí)。故作者但求體正格高,聲雄調鬯;積習之久,矜持盡化,形跡俱融,興象風神,自爾超邁”。此書雖非開派創(chuàng)新之作,但對認識明中葉前后七子之文學思潮很有裨益。在對作家作品的評論中亦時有可取見解,如說《莊子》、《列子》之文最接近于詩,杜甫格調實與盛唐大別,蘇軾、黃庭堅用事而為事障,程頤、邵雍談理而為理障等。此外,此書搜集、記述歷代詩人、詩篇、詩論情況甚為豐富,對文學史與文學理論史的研究均有較大資料價值。
現(xiàn)存主要版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校本為最善。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歷十八年胡氏少室山房原刊本最早,惜為殘本,僅內編古體3卷,外編周漢、六朝、唐上3卷。南京圖書館藏日本貞享3年重刊明本較全。清末廣雅書局刊本較通行,但非足本,缺外編宋、元 2卷與續(xù)編,亦多訛誤。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