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著介紹——《周易》
來源:細語清幽 2009-06-17 19:39:57
![](https://files.eduuu.com/img/2018/09/12/105941_5b98811d5e44f.png)
古代占筮用書。簡稱《易》。儒家重要經典之一。關于它的作者和寫作年代,眾說紛紜。舊說伏羲作八卦,“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對此西漢前無異議。東漢馬融及唐孔穎達則指出,爻辭說的多是文王以后事,認為文王演卦辭,周公演爻辭,對前說作了修正。但今人據(jù)《周易》所反映的史實、所表現(xiàn)的思想以及語言特點、與他書的關系等分析,多認為是西周末年卜筮之官根據(jù)舊筮辭編撰而成。作為占筮之書,《周易》在形式結構上比較特殊。全書分《經》、《傳》兩部分!督洝芬园素詢蓛上喔,得六十四卦。卦有六爻,爻分陰(--)、陽(—)!督洝肺囊“九”表示陽爻,以“六”表示陰爻。六爻的順序是從下往上數(shù),如《恒》卦的“□”,其六爻依次是“初六、九二、九三、九四、六五、上六”。每卦包括卦畫、標題、卦辭、爻辭四部分,如《泰》卦:“□(卦畫)。泰(標題)。小往大來,吉、亨(卦辭)。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九二……(爻辭)。”卦辭較簡單,一般作說明題義之用。爻辭是各卦內容的主要部分。每卦六爻,各爻一般依據(jù)內容的時間先后或邏輯層次安排。卦爻辭中又分筮辭與非筮辭兩類。筮辭是占筮的內容和占筮結果的記錄;非筮辭是作者的理論說明。非筮辭在全書中分量較少,但在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主張方面則很重要。太極圖選自《周易》圖卷
周人占筮的范圍很廣,包括祭祀、戰(zhàn)爭、生產、商旅、婚姻、水旱等。所以《周易》收集的舊筮辭,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從中可以看到漁獵、畜牧、農、商等各部門生產的不斷發(fā)展;還有“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革·上六》)的社會矛盾,尤其是貴族內部的斗爭;頻繁的戰(zhàn)爭;原始社會的婚姻遺俗;雷電、衛(wèi)生之類科學知識,等等。其中還滲透了作者比較辯證的哲學思想,以及實行德治、反對鉗制壓迫的政治主張。
《周易》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編撰人將零散、簡略的舊筮辭,經過選擇、編排和加工,組織成有中心、有層次的卦爻辭,除了幾個對立組卦要兩卦合看和一些散雜之卦的事類不一外,大多數(shù)都一卦說一類事。如《睽》卦記敘了旅人途中的所見所遇,很象一篇驚險的旅人日記!顿S》卦寫對偶婚,按次序敘述了男方氏族成員遷往女家的行前準備、途中情況和到女家后送上禮物等過程,條理十分清楚。在《井》卦中作者還運用了追敘手法,從舊邑主被迫遷走敘起,寫邑主統(tǒng)治下這個邑所遭到的破壞和邑人生活的困苦,再寫新邑主來后著手改善生活條件,直到最后邑中飲食完全改觀,與過去形成鮮明對照。雖然由于受到占筮書形式的局限,插進了不少不甚連貫的貞兆辭,顯得不十分緊湊,但這樣的記敘,比之甲骨文那些簡略的、甚至是片言只字的記事大大前進了一步,反映了中國文學從占卜語錄向記敘文章的演進。
散韻結合,是《周易》語言藝術的一大特色。卦爻辭中的短歌韻語,約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可說是用文字記下的中國早期歌謠。這些歌謠大都樸素、流暢,三言兩語就勾畫出一個鮮明的形象。如:“女承筐,無實;士□羊,無血”(《歸妹·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大壯·上六》),前一首寫青年男女牧羊剪毛的歡樂情景,后一首寫公羊觸到籬笆,進退不得的狼狽狀態(tài),都寫得生動有致,情趣盎然。又如:“屯如,□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屯·六二》),“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屯·上六》),“屯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賁·六四》),這三首短歌說的都是騎馬搶親事,可能是古代氏族社會劫奪婚的遺風,寫得有聲有色。詩中連用幾個“如”字襯托,把搶親者的赫赫威風,被搶者的驚慌悲泣,表現(xiàn)得活龍活現(xiàn)。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民歌的原始面貌:簡短洗煉,多為二、三、四言,節(jié)拍鮮明,韻律和諧,與《詩經》中的一些風詩頗相類似。采用這樣的短歌形式,顯然是便于巫師和占筮人的記誦。
在寫作手法上,《詩經》中的“賦、比、興”,《周易》都已具備。“賦”如《睽》卦,直敘旅人途中的所見所遇:“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睽孤,見豕負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后說之弧,匪寇,婚媾”。“興”如《漸·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比”如《履·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人,兇”,比喻干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會闖禍的。用比喻來象征吉兇,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便于占筮者把問卦者的遭遇、身世、命運聯(lián)系起來加以附會,并作出各種各樣的解釋和推斷,因此在《周易》中使用較多,這也是符合占筮書的實用功能的。此外,《周易》中運用了不少虛詞、同義詞、雙聲迭韻詞,尤以迭字為多,表明在詞匯的靈活運用上,它是取得了成就的。
解《易》之作最早是《易傳》,共7種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辭》上下篇、《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統(tǒng)稱“十翼”。舊說它們是孔子輔《易》之作,自宋歐陽修開始,就對此提出了懷疑。近代學者多認為它們非一人一時之作,雜出于戰(zhàn)國、秦漢間人手!跺琛放c《象》中的大傳(解說卦辭部分),主要是宣揚儒家政治、倫理、修養(yǎng)等觀點的。《象》中的小傳(解說爻辭部分),強調爻位說,是為尊奉君位而作的!断缔o》與《文言》是前人解經遺說的輯錄!断缔o》上下兩篇,是《周易》的通論,以論述《周易》的義蘊與功用為主,是《易傳》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闡述宇宙事物間的矛盾與發(fā)展,如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等觀點,具有樸素的辯證因素,但也有一些唯心史觀的論述。《系辭》的文字結構不甚謹嚴,常有文義相重復的地方。《文言》是《易傳》中專門用以解說《乾》《坤》兩卦的。解《乾》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坤文言》,內容只是借解說卦爻辭來提出一些觀點,供統(tǒng)治者借鑒。后出的《說卦》收錄了漢初經師的“卦象”、“卦德”說;《序卦》和《雜卦》是對卦義的兩派解說。以上這些,都是早期對《周易》的解說。
在以后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解釋《周易》的著作不下千種!端膸烊珪偰俊氛f自漢至宋,說《周易》者有所謂“兩派六宗”:“漢儒言象數(shù),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房)、焦(贛),入于□祥;再變而為陳(摶)、邵(雍),務窮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盡黜象數(shù),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頤),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經部·易》)其實,這許多“派”和“宗”,大都是“援《易》以為說”,合于《周易》真義的并不多。
北京圖書館藏王弼《周易注》宋刻本。舊注比較通行的有阮元?薄吨芤鬃⑹琛繁、李鼎祚《周易集解》本。新注有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李鏡池《周易通義》、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等。]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