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6 20:54:34 下載試卷 標簽:課件 藝術 語文 藝術特長
師:同學們,作者在游歷的前前后后,還寫了這樣三段話——
課件出示: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個下午,直至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紅鳩鳥的歌聲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我發(fā)現(xiàn)了草蟲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么得意。
我愿意牽著你的手,一起到草蟲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師:誰敢自告奮勇地讀一讀。請你!我請其他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看看這三段話會不會使你產(chǎn)生些什么疑問?
生:(讀三段話,讀得流暢,聲情并茂。讀完,學生自發(fā)鼓掌。)
師:讀得真是出色。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
生:作者在草蟲的村落里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個下午,他看見了什么奇異的景象呢?
師:是啊,一定是有什么奇異的景象吸引了他。
生:草蟲的村落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想知道,你想去看一看。
生:為什么他又躺在田野里?
師:我讀到這里的時候,跟你有同樣的問題。作者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來到田野里?他又為什么在田野里一呆就是一個下午?他又為什么愿意牽著我們的手到草蟲的村落里去散散步?看來,就像我們同學們所說的,這個草蟲的村落里一定是有什么奇妙之處在深深地吸引著作者。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同樣作一次游歷,和這里的居民進行親密的接觸,看看小蟲子的世界中究竟蘊藏著什么?
。ㄕn件出示:在小蟲子的世界中究竟蘊藏著什么?)
〖可以說,對《草蟲的村落》這篇課文,我們進行了充分的研讀。這是一篇散文,雖然主要寫的是作者的想象世界,語言卻非常平實。在這平實的語言背后,隱含著作者濃濃的深情。
課文的抓手很多,卻又不知從何入手。
比如,抓住“奇異”來設計教學,是不是每一段都扣住了“奇異”來寫,似乎比較生硬和牽強。
抓住“游歷”呢?游歷前有一段作者的感受,游歷后又有兩段作者的感受。游歷中依次寫了“濃濃的親情(親情)”、“友好的交流(友情)”、“絕妙的演奏(藝術)”、“勤勉的勞作(勞動)”、“精細的分工(協(xié)作)”,這些內(nèi)容都是散列的,也沒有明顯的一條線。
抓課題“村落”吧,草蟲的村落是什么樣的?村落的的居民有哪些?你在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這樣來設計又顯得太理性而無趣。
按作者的行文順序來理線,“走近村落 → 走進村落 → 走出村落”,關鍵作者寫的是想象世界,誰在“走”?李老師曾經(jīng)抓住一個“趣”字來設計教學,在試教時也不成功。
后來,我們對課文作了一個最簡單的劃分:“作者的感受”(第一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作者的想象世界”(第三至第九自然段)。這為我們的設計走出了一條清楚明晰的路。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聚”,“神”在哪里?在作者游歷的前前后后的三段感受中。至于作者想象的草蟲村落里的各種情景,則是散的“形”。怎么把這些散的“形”凝聚起來?我們設計了一個貫穿整節(jié)課的問題,這就是:在小蟲子的世界中究竟蘊藏著什么?
所以,在開課之初,李老師拿出了作者的三段感受。這是我們設計中對課文內(nèi)容的創(chuàng)造性重組。三段感受放在一起讓學生讀,激趣又激疑。隨著老師三個“為什么”引語的引領和“在小蟲子的世界中究竟蘊藏著什么”問題的出示,對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擊,讓學生充滿著閱讀的期待和探究的欲望。〗
師:同學們,請閉上眼,認真聽,仔細想。(教師進行語言描述)迎著微風,伴著花香,我們一起佇立在大自然中。放眼望去,綠油油的禾田和點綴著淡紫色小花的田野一直延伸到山腳下。周圍靜得出奇,以至于天空中的鳥叫聲,樹葉的落水聲和草叢中此起彼伏的蟲鳴聲都聽得一清二楚。在一處綠陰下,我們躺了下來,翻轉(zhuǎn)下身子,發(fā)覺身體在逐漸地縮小,縮小,縮小……此時,空間在我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
。ㄕn件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蟲, 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著。它不斷地左沖右撞,終于走出一條路。我的目光跟著它的腳步,它走著,走著,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們互相打著招呼。我真想也跟它們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們的語言。 )
師:同學們請睜開眼,你走進草蟲村落里了嗎?你感受到了什么?說一說。
生:我感受到我變小了,越來越小,跟蟲子一樣的體型,跟他們一起玩耍,一起觀賞他們的村落。
師:你真的走進去了。
生:我仿佛身臨其境,在草蟲的村落里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
師:好。心中有景。
生:我仿佛跟隨著黑甲蟲一起去探索,發(fā)現(xiàn)了這草蟲村落的奇妙之處。
〖先說說課堂節(jié)奏。課堂節(jié)奏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要素,但它又往往被老師們所忽視。大家可以看到,在上一環(huán)節(jié),當學生的閱讀期待和探究欲望被充分激發(fā)出來之后,老師把它按耐下來了。這一揚一抑,一張一弛,一急一緩,是為節(jié)奏。它有利于保持課堂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文本。
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就本課的教學來說,是成敗的關鍵。之前我們進行了幾次試教,由于老師沒能帶領學生進入文本,所以呈現(xiàn)出來的課堂狀態(tài)是,老師和一群學生站在“草蟲的村落”旁邊,無關痛癢地談論著草蟲的村落。語文課的語言訓練和人文價值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今天,在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李老師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課堂節(jié)奏,一段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草蟲的村落。
在武漢小學試教的時候,就這個環(huán)節(jié),有一位老師提出,在老師進行語言描述的時候,為什么不配上一段音樂呢?其實,我們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是配了音樂的,李老師為此也作了精心的準備。這段音樂非常精致,森林的環(huán)境展現(xiàn)得非常飽滿,山澗流水,鳥獸蟲鳴表現(xiàn)無遺。可是試教時出問題了,學生更多的是注意了那段配樂,使得老師的語言描述大打折扣。精致的配樂不但沒有幫上忙,而且起了干擾的作用。所以我們把它拿掉了?梢姡Z文課始終要以“語文”為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