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6 14:52:09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語文
A
今天,學校里的一位老師上公開課《翠鳥》。教師一開課,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你知道翠鳥嗎?你對翠鳥有哪些了解啊?”一下子,教室里像炸開了鍋,有的說,我知道翠鳥是一種羽毛非常漂亮的鳥;有的說,翠鳥會捕魚;還有的說,翠鳥喜歡棲息在蘆葦叢中……學生們還紛紛拿出各式的課外書進行翻閱、討論。這時教師也不甘落后,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展示,有照片、有書等等。由此教師導入了新課的學習。由于學生在課前進行了課外資料的收集,對翠鳥的外形、習性都有了了解,所以教學效果非常好。
《語文課程標準》多次從不同的角度強調(diào),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不能代替語文實踐和實踐中的經(jīng)驗積累。“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本教例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搜集,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不僅了解了翠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搜集的能力,探索的能力,讓學生不局限于課文知識,以一帶面,學到更多更好的知識、學到讀書的本領。同時,教師自己也做了充分的準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不同的收獲。
B
一次,我借二年級一個班上《手套》一課,本課中的一難點就是“帶、戴”兩個音近字的用法區(qū)別。我一直困惑,因為一直以來我對這兩個字的教學都無從下手。如果單依靠老師的講解學生肯定不清楚,而我自己也不知該從哪兒講起。上課了,這個問題一直還在我腦海中盤旋著。突然我蒙發(fā)了通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及自我體驗地進行學習。我是這樣開展的,我先將兩個字進行錯位,讓學生自己閱讀,果然,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了錯誤。于是,我主動承認自己粗心大意的錯誤,肯定學生的細心。我接著問:“那么誰愿意來改一改啊?”學生們很踴躍,很多的小朋友都把它改了出來。我順水推舟“那么你們會正確使用這兩個字了嗎?”于是學生開展了自由討論,而后我又設計了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邊動作邊講解。如:小朋友戴上了紅領巾。老師手上戴了手表。媽媽用自行車帶我上學。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討論、練習,對這兩個字學習掌握的效果非常好。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活動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它可以通過遷移、轉(zhuǎn)化、置換、想象等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實現(xiàn)文本和生活的相似律動,從而使學生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貴在體驗”這些基本理念得以實現(xiàn)。在課堂中,我始終堅持生本位的思考,想學生所想,根據(jù)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案。此時的我卻走在一邊,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點撥者,讓學生自己讀并討論,學生正確的及錯誤的學習信息,都成為了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我沒有辛苦地塑造、更正學生,而是放手通過讓學生體驗明白了兩個字的區(qū)別及使用。
C
一位教師執(zhí)教《狼和小羊》一課時,當指導學生朗讀到“說著,狼就向小羊撲去”時。一生(舉手發(fā)言)說:“老師,這句話中的句號該用省略號。”教師不置可否地說:“哦?”學生繼續(xù)說:“因為我們還不知道羊的命運!”教師鼓勵地說:“你的發(fā)現(xiàn)真有道理!”學生們紛紛舉手,又一生說:“對,可以給我們回想的余地。”“對,這個故事還沒完”,教師滿臉疑問地問:“真的該用省略號嗎?”這時,又有一學生站起來,冷靜理智地說:“不對,必須用句號!因為這樣善良軟弱的小羊的命運是只能被狼吃掉,不可能會有其他結(jié)果。”……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確實,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充滿靈性的生命體。教師必須時時刻刻呵護、鼓勵、贊譽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這是不容質(zhì)疑的。上例中,我們不得不嘆服教師高超、嫻熟的點撥調(diào)控能力。僅僅是不置可否地“哦?”和反詰地“真的該用省略號嗎?”這兩個短語就把學生的解讀有共性引向個性;由誤區(qū)引向坦途。確實,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曾無數(shù)次讓學生為小羊找“出路”,試著挽救小羊。細細思考那是和文本內(nèi)涵想背離的。
---------------------------
我們的語文教學在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異彩紛呈。但任何語文教學改革的措施和主張的出現(xiàn),我們都必須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和時間檢驗。凡是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教法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去操作實踐。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需要沿波探源,追求樸實無華,提煉實質(zhì)精髓,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