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2 11:22:39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語文
春天來了,她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呼喚著我們去找春天!我們到校園里找一找,也許能在操場邊發(fā)現剛探出頭的小草;我們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許能在天空中發(fā)現飄飄搖搖的風箏;我們到小河邊去找一找,也許能發(fā)現柳條兒正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在輕輕搖蕩……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季節(jié),也是小朋友感興趣的話題。為了讓學生走進春天,欣賞春天,感受春天,初步認識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萬象更新的季節(jié),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我設計了以下一系列環(huán)節(jié):
一、夸一夸春姑娘
二、說一說春姑娘的變化
三、聽一聽春姑娘的聲音
四、多形式感受春姑娘的美
五、多形式展示春姑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情境,巧妙地創(chuàng)設“夸春姑娘、說春姑娘、聽春姑娘、多形式感受春姑娘、展示春姑娘”五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興趣盎然地主動投入到交際活動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他們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在此次口語交際中我注重了學生交際過程中民主、平等意識的培養(yǎng),以“夸——說——聽——多形式感受——展示”貫穿整個交際過程,創(chuàng)造了多次機會讓學生交流春姑娘,激發(fā)了學生交際的興趣,使口語交際真正地融入生活。
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其總目標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成為了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成為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葉老曾說過:“兒童時期如果不進行說話訓練,真是遺棄了一個最寶貴的鑰匙。若講弊端,充其量將使學校種種的教科書與教師的教育全然無效,終生不會有完整的思想和濃厚的感情。”可見,要提高學生的口語素質,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谡Z交際是一門新型的課。它既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又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既有助于把握學科特性,又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它不僅要求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際的意識、能力和習慣。教學中,可將此訓練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為他們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交流情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每個孩子都能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鍛煉,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多說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有人說:“環(huán)境塑造人。”這些話很有道理,而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去自主的創(chuàng)造情境,把學生帶到具體生動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及內在動力需要,從而可以讓學生產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在低年級的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我以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身心的見聞、感受、思想、感情為出發(fā)點的訓練。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用拉家常的形式出現,F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家家都有電視,而孩子與電視有著不解之緣,這不,一個小小的提問便讓學生打開話匣子與老師交談了:“我喜歡看少兒節(jié)目。”“我喜歡看中央一臺的《大風車》,真有意思。”“我喜歡看《貓和老鼠》,老鼠真聰明,耍得黒貓團團轉。”……與學生可以談吃飯、穿衣、勞動、學習,可以談他的家人,談自己做錯事得到的教訓,拉家常式的口語訓練,一般在課外,學生無壓力,不緊張,可以七嘴八舌、暢所欲言。學生在眉飛色舞、口若懸河之際,教師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要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就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欲,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激發(fā)興趣,愿說想說
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學習中誘導、啟發(fā),鼓勵學生樂于說,用新鮮、靈活、多變的形式,加上不斷的表揚和鼓勵,讓學生產生“愿說想說”的情緒。 除利用游戲、角色表演等方法來激發(fā)興趣之外,利用現代視聽技術手段和教學設備,融視、聽、說于一體,更有助于激發(fā)興趣。在教學《我會拼圖》時:小朋友們喜歡拼圖嗎?有位叫聰聰的小朋友,可喜歡拼圖了。出示課件:聰聰拼圖。你們看,他用圓紙片拼成了大熊貓、小白兔、小豬,你們會用圓紙片拼成了大熊貓、小白兔、小豬嗎?并在學生動手拼圖時,播放悠揚的音樂,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氣氛,以使學生身心愉悅,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
三、注重形式,促進練說
口語交際是綜合性很強的一種能力,要采用不同形式,抓住機會,反復訓練才能不斷提高。
1、口語交際訓練穿插在語文教學中
從社會學角度講,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是這樣。所以語文教師課堂上要有訓練的意識,融口語交際訓練于語文教學中。在一些好的語文課上,教師這方面的引導、矯正等往往不著痕跡,與課堂主要教學目標水****融。低年級學生語言正處在發(fā)展階段,掌握的語言材料不多,很難完整地表達他們的意思,有時,還會有有口難言的時刻。因此,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懂、讀通課文,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說的訓練,使得學生讀、說相得益彰。如在學習《畫風》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出:“如果請你來畫風,你會怎樣畫?”學生稍加思索,便紛紛舉起小手,迫不及待地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說出來:“我畫一面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 “我畫風中飄落的樹葉。” “我畫空中飛翔的風箏。” “我畫小女孩被風吹起的長發(fā)和裙子。” “我畫一個正在轉動的風車。”……學生們用他們大膽的思維、巧妙的構思、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不同景致的風的畫面,個性得到了張揚,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2、口語交際訓練與語文實踐活動融為一體
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流。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動嘴、動筆,教師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氣氛活躍的活動中說過程、說體會、說收獲、說感想,讓他們的口語能力得到提高,將學生帶出課堂,走向多彩的大自然,看花草、看莊稼、看人群……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強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感受。少一點只知桌上菜,不知菜從何處來的尷尬境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用眼看世界,用心思考問題,用語言表情達意,并逐漸養(yǎng)成習慣。如:在春天中帶領學生參觀苗木基地,既讓學生呼吸了大自然的清新氣息,感受了春天的美,又在來去的路途中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同時還為口語交際課《找春天》做了充分的準備。
四、貼近生活,化為內需
口語交際教學生活化,就是將口語教學置于學生真實的生活認知、生活情感、生活意志等背景中,讓他們把作為課堂教學的口語與作為實際生活的口語融為一體,把教學目標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口語交際。運用口語交際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口語交際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教師要經常教給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學以至用,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價值。如口語交際《打電話》,在教學中可結合實際,可以進行打電話實踐。他們很快就進入了情境,急切的想知道該怎樣打電話和打電話的注意點。在學完課文后,再請一名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往老師家里打電話,學生興趣盎然,個個躍躍欲試。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其途徑也有很多,但這些途徑應該是一個整體,而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語文教學的問題。正如新課程標準解讀所言:第一、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第二、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當然,以上僅就常見的培養(yǎng)途徑進行了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應該還有很多。不過,無論運用何種途徑,關鍵還是看是不是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只能望語興嘆了。而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勾起話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并且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注意觀察和傾聽,既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口語交際的不足,及時給予點播糾正,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更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充滿童趣,富有創(chuàng)意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造生氣勃勃、極富動態(tài)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
口語交際是一個新事物,就像春天一樣鮮活,就像原野一樣蘊藏豐富,讓我們引領著孩子走進“春天的世界”,試著“挖”幾下子,幫助學生適應社會語言交際的實際需要,讓他們做自己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做未來的主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