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0 16:57:22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寫文章的人都有這種體會:有時搜腸刮肚擠不出一點“牙膏”;有時不用多想,卻文思泉涌、妙語連珠。學生習作,當然也是如此。這涉及到寫作的“靈感”。“靈感” 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飄然而來,稍縱即逝,但絕不是神妙莫測的東西。夏衍先生說過:“所謂靈感只不過是作家從生活實踐中長期積累起來的材料,從量變到質變那一瞬間迸發(fā)出來的火花而已。” 鑒于此,指導學生習作,我們不應當讓學生坐等靈感的到來,而應該主動激發(fā)學生,刺激其興奮點以使他們文思泉涌,寫出巧、新、活的文章來。
一、以“情” 激發(fā)靈感
寫作需要對外部世界能動地作出反映,需要以自己特有的認識方式來理解對象,而不是被動地“復印” 或承受外界的影響。寫作這一基本特征,決定了要想寫好文章,學生必須善于“換位思考”。教師如能切實有效地引導學生用心靈與外物對話,以己性猜度物性,體味揣摩他人的心理世界,或者移情于物,融情入景,那么,學生的寫作靈感就有可能激發(fā)出來。這樣,寫出的文章自然就能提高一個檔次,就能充滿“人情味”,就能把人物和事件寫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叫人看了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否則,只能是空泛的記敘,缺乏真實的感情、具體的描寫和深邃的思考,文章干巴巴,千人一面,不會有感人的力量。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習作一,要求學生“寫課余發(fā)生的有趣的事、高興的事”,筆者在習作教學中,絕不僅僅致力于讓學生搜尋哪些有趣的事、高興的事可供我們習作,而是抓住這些令學生感興趣、高興的事,進一步分析、體會。這種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定向深入體味和揣摩,這種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用自己的獨特的心靈與特定的外物(這里是課余發(fā)生的有趣、高興的事)相碰撞,使得學生對所寫的事物賦予了更明晰的情感取向和主觀判斷,從而才有可能將自己的情感融于所要寫的事物上。至此,強烈的習作沖動和習作自信心就隨即而至,習作靈感也就自然而然的激發(fā)了出來。
二、以“題” 激發(fā)靈感
我們常常見到這樣一種狀況,學生每看到一個好題目就躍躍欲試;習作的完成也比較順當;而當碰上一個索然寡味的題目就厭棄,不愿寫,也寫不下去。這里其實也往往涉及了習作靈感的問題,好的題目,強烈地吸引著學生的定向關注,促使學生浮想聯(lián)翩,下筆寫來也就容易得多了。
比如,習作二要求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老師是學生都熟悉的,因此,我打算讓學生寫自己的老師。為了讓學生一看到題目就有一種新鮮感,為了讓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打開思路勾起聯(lián)想,為了讓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引起習作沖動,我并沒有隨意地出什么《我的老師》《記老師的一件事》《老師你辛苦了》這類題目,因為這一類題目,學生司空見慣,味同嚼蠟,因而提不起興趣,甚或望而生厭。我精心措詞列出了這樣幾個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他更像是我的朋友》《那一天我好感動,因為──》《X教師的眼睛(白發(fā)、皺紋什么的都行)》《我們班的“大” 學生》。我們的小學生在和老師的朝夕相處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給他的印象最為深刻的事,看了這些題目,小學生眼前就會突然一亮,就會突然激活印在腦中的一件件事情,浮想聯(lián)翩,紛至沓來,寫作的激情調動起來了,寫作的表現欲望調動出來了,寫作的題材初步解決了,然后,再按照教材的習作要求進行第二步、第三步:究竟寫老師的哪件事最好?把你要寫的這件事再好好地想清楚……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寫《我的家》,學生不喜歡,假若換成《歡迎您到我家來》就能誘發(fā)情思;寫《我的文具盒、鋼筆、書包……》太平鋪直敘,若換成《XX的自述》《我最親密的伙伴》就更能激起學生的移情意識。有鑒于此,教師應當在命題上很下功夫,努力使題目新穎、醒目、富于啟發(fā)性,使之能激發(fā)出學生的習作靈感。
三、以“趣”激發(fā)靈感
培根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幾千年前的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有了習作興趣,就打開了迎來習作靈感的通道,作文便成功了一半。
當然,習作興趣也不是坐等就能夠形成的,也需要老師的培養(yǎng)促成。一般說來,要使學生產生習作興趣,就要矢志不渝地堅持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當代兒童思維獨立性強,反應敏捷,對生活中盎然的生機尤感興趣。寫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自然就能爆發(fā)出高昂的寫作熱情,就容易產生寫作的靈感。教師應當熟知兒童心理,要盡可能顧及學生的口味,布置學生寫感興趣的文章,并及時加以適當的引導和點播。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對學生的習作指導,自始至終貫穿著“注重興趣”。拿三年級上冊來說,從要求“寫課余發(fā)生的有趣的事、高興的事”,到“要觀察自己最感興趣的,要寫自己最想寫的”,到“寫自己喜歡的景或物”。這是很有深意的。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所寫的事物有深切的感受,才感到有話可說,才能激發(fā)寫作靈感,才會“樂于書面表達”,才有可能寫出好文章來。我們教師既要堅持讓學生寫感興趣的事物,又要善于引導啟發(fā),給學生創(chuàng)設產生靈感的契機。
習作七,要求以動物作主人公編一篇童話。兒童對小鳥都非常喜愛,這是編好童話的一個重要基礎。教師應當著力啟發(fā)學生產生聯(lián)想,用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促發(fā)靈感,使他們不吐不快。童話中的小鳥要具有人的心理,它會像我們小朋友一樣,有自己的歡樂和煩惱;然而,小鳥又是鳥兒,具有小朋友所不具備的能力。然后,我給小學生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陡然間,來了一場暴風雨,可是鳥媽媽還沒趕回來……結果,學生的習作熱情異常高昂,靈感和思路大為開啟,班上產生了許多各不相同的優(yōu)秀之作,使難度很大的童話寫作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獲得了有效的突破。至于其他方面的習作,當然更應該從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著眼,作類似的引導。學生有了興趣,就有可能獲得靈感,寫起來也就自然得心應手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