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0 13:24:40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語文
從名稱的變化可以看出教學內容的變革,從單向的“聽話說話”轉向“交際”。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交際性例析:
。ㄒ唬┰掝}選定體現交際性
片段一:《我們的畫》
……
學生經歷了評畫、改畫、說畫的過程后,教師指導學生舉辦畫展。
師:現在,我就是“一年級圖畫展”的主辦人(掛“主辦人”牌)。誰想參加畫展,就把畫貼在黑板上。
師:我們將從這些畫中選出“最受歡迎的畫”。
師:現在要成立評畫組,誰想當評委就要先在小組中自薦,然后大家推薦一位說得最好的同學擔任評委(掛“評委”牌)。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就是“副評委”。
師:每小組在評委的帶領下選出最受你們歡迎的畫,可以是一幅,可以是多幅,并說出你們喜歡這些畫的理由,最后由每組的評委總結大家的意見上臺發(fā)言。
獲獎同學上臺談感受,臺下學生隨機提問。
評析: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生生互動的情境,教師以“舉辦畫展”為話題對原有的話題進行了必要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交際契機。“舉辦畫展”屬于無中生有的教學設計,但它確是老師基于話題又不拘泥于話題的大膽嘗試。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報名參加畫展”“自薦和推薦小評委”“選畫并說出理由”“總結發(fā)言和隨機提問”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既有個別表達,也有小組交流,交際的形式比較豐富,使學生在言語品質上也得到了較好的錘煉。
。ǘ┣榫车膭(chuàng)設體現交際性
。ㄒ唬┢婷畹膭游锸澜
1.師生交際,交流互動。
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身邊有哪些動物?然后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動物世界》錄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各種動物。在觀看錄象的基礎上請學生說說了解了哪些動物的習性?除了錄像里介紹的動物,還了解哪些動物的習性。
2.組內交際,生生互動。
學生選定自己比較了解的一種小動物;向組里的小朋友介紹它的生活習性;談談自己和小動物之間發(fā)生過的有趣的事。同學講的要用心聽,有不明白的地方隨時提問,講的同學要給予說明,其他同學也可以補充。
3.全班交流,大家補充。
組內選代表講給全班同學聽,大家提問,請發(fā)言的同學補充。
評析:
1.情景創(chuàng)設是否具有交際性。錄象所呈現的情境是動物介紹,提供了有關動物種類和生活習性的常識。這一情境對豐富學生的知識,激發(fā)他們產生親近動物的情感有一定的作用,但從交際層面來看,情境本身蘊涵的交際因素不夠。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觀看錄象的基礎上”“說說了解了哪些動物的習性”,此時,學生的口語交際以獨白為主,是一種單向的言語輸出,缺少與同伴的互動,這種狀況的產生,與創(chuàng)設情境的局限有關系。
2.情境創(chuàng)設是否最優(yōu)化。第一個案例中,錄象情境的創(chuàng)設比較孤立,所發(fā)揮的的功能也比較單一,只是在交際活動的初始階段起到激發(fā)興趣,引出話題的作用,對后繼的口語交際活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微乎其微。
3.情境是否引發(fā)學生內需。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當應發(fā)學生交際的需要,只有發(fā)自內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產生實效的口語交際活動。從第一個案里來看,學生的言語活動基本停留在“說”的層面上,即便是所產生的口語交際現象,也是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很難學生主動交際的需求。
三、路徑選擇體現交際性
。ㄒ唬┍Wo有益的動物
1.了解動物面臨的危險
播放課件:有益動物被傷害的錄象。
2.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被傷害的動物,你想說什么?
4.說說你所知道的傷害有益動物的現象。
5.討論:如果我們繼續(xù)傷害、捕殺有益的動物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評析:教師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能觸動情感的動人畫面。教學情境的選擇對促進口語交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從交際主體和交際對象的互動過程來看,這一組設計,側重從交際主體角度出發(fā),言語形式以主體獨白為主,交際對象很難介入,缺少互動的可能,這種單向輸出式的交際路徑影響了口語交際質量。
。ǘ┯腥さ膭游、植物
師:今天,老師把一個小家伙帶到教室里來了,你們瞧……
生:是小金魚!
師:快給小金魚打招呼。
生:小金魚你好!
生:小金魚歡迎你到我們教室里來。
師:小朋友真熱情呀。小金魚說些什么呢?讓我聽聽。(老師將小金魚放在耳邊,側耳傾聽)
師:小金魚說:“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來到你們的教室真是太高興了。
師:小金魚這么可愛,你們想對它說些什么呢?
生:……
師:小朋友夸小金魚長得漂亮,小金魚可開心了。你們瞧,它擺動著尾巴高興得跳起了舞。
評析:在這個設計中,老師顯然把“小金魚”當作了學生口語交際的對象,但小金魚不能運用口語,學生無法與它進行你來我往的交際活動,因此,這個設計缺少了口語交際的最基本條件──交際對象,使得交際明顯減少了回路。其次,當交際對象無法回應主體時,老師越俎代庖,替代了“小金魚”成為了學生口語交際對象,這就使生生之間的交際路徑被截斷,演變成了單一的師生交際。
二、口語交際的層次性
給教師的建議:
。1)盡可能讓人人都參與,讓學生互動起來,不要變成少數人的活動。使全班所有同學的口語交際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采取不同的形式:三三兩兩,同座,小組。全班交流,在短時間內參與人數多,老師要有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和興趣,不致流于形式。要鼓勵內向膽小的同學多發(fā)言。
(2)任何話題的討論都不要追求統(tǒng)一答案,各抒己見,甚至可以展開辯論。可以采納同學建議,如秋游,讓學生覺得自己是主人,有成就感。
。3)有些口語交際事先要做些布置和準備。
(4)口語交際的大部分話題應該是讓學生有話可說的。但僅供參考,老師不妨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話題,這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好時機。
。5)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兒童,適時評價,如,“這個詞用得真好”“剛才你問問題的時候,能看著他的眼睛,還帶著笑容,真有禮貌。”要注意在恰當時機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注重交際性,聽仔細,說清楚,說完成交際目的,不一定強求說完整的句子。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