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0 08:15:35
(一)角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109-110頁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認識,角 認識和第111上的"練一練",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三者之 的聯(lián)系和區(qū) 別。
2.使學生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確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較大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 初步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關于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投影儀,紅色、白色細木條做的角各一個。
365
教學過程:
一、認識射線和直線
1.認識線段的特征。(下面的板書填在一個表里)
出示線段。(長4分米)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黑板上的圖形叫什么?(板書:線段)
提問:線段要怎樣畫?(按學生的回答畫線段)
畫線段時,開始和結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板書:直的 有兩個端點) 是有限長的,(板書:有限長)我們可以用直尺量出線段的長度。
誰能來量一量黑板上的線段,告訴大家,它的長是多少。
現(xiàn)在看老師再來畫一條5分米長的線段。(邊說明邊畫出線 段)
2.認識射線。
如果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老師延長第二條線段)就得到一條射線。(板書:射線)
把射線與線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點?
指出:射線也是直的,(板書:直的)它只有一個端點。(板書:一個端點)另一方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地延長下去,是無限長的。(板書:無限長)
用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畫出射線:先點一點,再沿著尺的一邊畫射線。(邊說明邊示范)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條射線。
誰再來說一說,射線有哪些特點?
射線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么?
指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是無限長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長 度。手電筒、太陽射出的光線,都可以看做是射線。
3.認識直線。
現(xiàn)在,我們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邊說邊把第三條線段延長 就得到一條直線。(板書:直線)
大家把直線和線段、射線的特點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線有哪些特點?(板書:直的 沒有端點 無限長)
誰來說一說,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樣畫直線?要不要點上點?為什么?直線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么?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條直線。
4.提問:誰來看著黑板上的圖說一說,射線、直線是怎樣得到 的?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板書:相同點)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板書:不同點)
你能從延長線段得出直線這樣的過程說一說,線段和直線 什么關系嗎?(板書: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直線和線段又有什么共 同特點?
5.做"練-練"第1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判斷,要求說明理由。
二、認識角
1.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初步認識過角。誰能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角?
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來進一步學習角。(板書課題:角)
2.認識角和各部分名稱。
角是怎樣的圖形呢?現(xiàn)在仔細看老師畫三個角,聯(lián)系剛才學的知識,想想角是怎樣組成的。(用從一點引兩條射線的畫法,畫出教 材第110頁上面的
請同學們結合下面的問題,看第110頁上面的三節(jié)。出示小黑 板上的三個問題:
(1)角是怎樣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請你分別填在書上的括號里。
(3)角用什么符號表示?
提問:角是怎樣組成的?
誰能上來,從這點(在黑板上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畫一個角? 這個點叫做角的什么?(板書:頂點)這兩條射線呢?(板書:邊 邊)
誰能來寫一個表示角的符號?教師說明角的符號"/"的寫法, 并舉例寫成/1,領學生讀"角一"。 ·
'提問:如果寫數(shù)字2,應該怎樣讀?
3.做"練-練"第2題。
讓學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課桌上,一邊指頂點和邊,一邊自己說 出名稱。
老師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個角的三個部分,學生齊說各部 分名稱。
4.角的大小比較。
現(xiàn)在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按剛才的方法,畫一個角。(教 師巡視)
剛才同學們畫的角與黑板上的差不多樣子。你們還能再畫一 個角,使一條射線的方向跟剛才不同嗎?請大家畫一畫。(指名學生畫角,老師巡視)
5.教學角的大小比較。
提問:你覺得剛才畫的兩個角大小一樣嗎?
指出:也就是說,角是有大有小的。(板書:角有大有小)
演示兩根紅色細木條做成的角。說明:旋轉這兩根中的一根木 條,形成的是什么圖形?(按逆時針方向旋轉)
提問:這兩根細木條是這個角的什么?
現(xiàn)在我把這根細木條繼續(xù)旋轉,使兩條邊比剛才叉開一些,你 覺得現(xiàn)在這個角比剛才怎樣? 如果兩邊再叉開一些呢?(繼續(xù)旋轉)
指出:旋轉其中一根木條,就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提問:現(xiàn)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的角比較大?角的大小要看 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要看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叉開的越大,角越 大。(板書:邊叉開的大,角就大)
角的大小怎樣比較呢?現(xiàn)在看老師比一比,請你說出哪個角 大,哪個角小。(再取出一個白色木條的角,把角重疊起來)
指名學生口答哪個角比較大,為什么?
誰來說一說,可以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方法:把頂點和頂點重合,一條邊和條邊重合,看另一條邊的位置。
再請大家看一看,這兩個角的大小怎樣?(紅色木條的角和同 樣大的白色木條的角重合起來)
指名學生口答兩個角大小怎樣,為什么?
說明看出兩個角相等的方法。
再用紅色木條的角與黑板上畫的角比較,(使木條擺的角和畫 出的角相等)要求學生說明這兩個角大小怎樣,是怎樣比出來的。
說明:把頂點和頂點重合,一條邊和一條邊也重合,如果另一條邊重合,則這兩個角就相等。
6.做"練-練"第3
讓學生把三角尺按在課桌上,先用銳角分別比一比,(在下面 放等腰直角三角形)說說哪個角大一些;再用兩個直角比,說說大 小怎樣。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誰來說一說,段、射線和直線各有哪些特點?什么圖形是角?怎樣比較角的大小?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二第1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畫,老師巡視。
2.練習二十二第2題。
讓學生在書上畫直線。
提問:第(1)題過一點還能再畫另一條直線嗎?試試看。你還 能再畫嗎?經過這一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
第(2)題還能再畫一條直線嗎?經過這兩點只能畫幾條直線?
3.練習二十二第3題。
'學生先做在課本上,再口答,并說明理由。
4.練習二十二第4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畫一個角。
追問:這個角你是怎樣畫出來的?
請你再告訴大家,角是什么樣的圖形?
板書 扎記
(二)角的度量
教學內容:教材第111~112頁角的度量和"練一練",練習二 十二第5~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計量單位"度"認識1的角的大小。
2.使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紅色木條做的一個角,師生每人準備 一個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練習二十二第5題。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口算得數(shù)。
2.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
3.直接比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畫兩個大小不同的角,第一個角稍大一些。再用紅色 木條做一個角,使它與畫的第二個角相等。
先用木條做的角與第一個角比較。
提問:哪個角大?是怎樣比出來的?你能具體說出大多少嗎? (不能)
再用木條做的角與第二個角比較。
提問:這兩個角的大小怎樣?是怎樣比的?你能具體說出這兩個角都是多大的角嗎?(不能)
如果我能說出紅木條的角有多大,你能說出第二個角有多大 了嗎?
4.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能直接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但不能說出它們具體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線段那樣,能用一種單位去量一量,知道一個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個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結果用什么做單位呢?怎樣去量角呢?這些就是 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板書課題)
二、認識量角器
1.認識角的計量單位。
說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這就是一個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個量角器)
提問:量角器是什么形狀的?
現(xiàn)在我們來看這個半圓,從0開始到180為止。想一想,這個半圓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說明: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叫做1度的 角。(用一根線穿過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讓學生看)也就是 說,計量角的單位是"度"。(板書:度)寫"度"可以用一個小圓圈來 表示,此為"1度",我們這樣寫。(板書:)
領學生讀"1'。
追問:計量角的單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線拉出角再觀察)
指出:計量角的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2.認識量角器的結構。
(1)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這樣的10份所對的 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書:10。)這樣的60份所對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書:60。)這樣的90份所 對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書:90)
(2)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量角器上這個小圓點(指中心)叫做 量角器的中心。(板書:中心)再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幾圈刻度?外 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樣排列的?內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兩圈刻度,外圈刻度從左往右按順時針方向 從0~180,內圈刻度從右往左按逆時針方向從0~180。同學們 看明白了嗎?
(3)現(xiàn)在來觀察外圈的刻度線,從左邊起看到o'刻度線了嗎? (在線一端打結,與中心重合。用線拉00)拉出10、30、90、120、 180,分別讓學生說出是多少度。
提問:誰能從左邊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線,請你拉這根線來 表示。(指名演示)
誰再來找出90的刻度線?(指名演示)
再請哪位同學來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線?(指名演示)180呢?
外圈的刻度會找到嗎?
(4)從右邊起,內圈的刻度怎樣找呢?現(xiàn)在誰用線來拉一拉,表示出內圈0的刻度線?(指名演示)45呢?
哪位同學來找內圈的80?(指名演示)90呢?
再指名學生用拉線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線。
內圈的刻度會找了嗎?
(5)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與老師這里的一樣嗎?你的 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來找量角器上的刻度。從左邊起,找0刻度線、10刻度線、135刻度線、180顆度線。再從右邊起,找0、10、135、180 刻度線。(老師巡視)
三、教學角的量法
1.自學課本。
我們已經認識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數(shù)。怎樣用量角 器量一個角的度數(shù)呢?請大家看課本。從111頁倒數(shù)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赐旰蟾嬖V老師,量角要分幾步,哪幾步?
2.提問:量角要分幾步進行?哪兩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歸納為"兩重合,一看數(shù)"。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
兩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o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一看數(shù):看角的另一條邊對的刻度數(shù)。
3.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量這個角的度數(shù)。(投影一個40的角)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兩重合"。(邊說邊演 示重合的方法)
再看另一條邊對的刻度數(shù),F(xiàn)在知道這個角多少度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為什么要看內圈?
指出:在量角時要特別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這里是用 右邊起內圈的o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的,要按逆時針方向找 出另一條邊對著多少度。這條邊對著40,這個角就是40,可以這 樣寫。(板書:40)
4.練習。
請同學們按這樣的方法,量一量"練一練"中的三個角各是多 少度,寫在角的下面。量的時候,把量角器按照圖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師巡視指導)
提問:量出每個角各是多少度?
5.提問:請你看一看,第112頁例1下面有兩個角,它們的大小一樣嗎?
想一想,怎樣才能知道它們大小是不是一樣?
現(xiàn)在請同學們量一量,這兩個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們的大 小.
提問:左邊的角多少度?(板書:30)右邊的角呢?(板書:30)
提問:這兩個角大小怎樣?為什么?
剛才比較時,我們看出這兩個一樣大的角,畫的時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角的大小跟這有沒有關系?
指出:角的兩條邊是兩條射線,可以無限延長。所以,角的大小 和畫出的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追問: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系?(用木條角再演示,說明跟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
6.比較上課開始時出現(xiàn)的兩個角的大小。
現(xiàn)在我們來量出上課開始時,黑板上的兩個角的度數(shù)。(師生 一起量,寫出度數(shù))
你現(xiàn)在能具體說出這兩個角有多大了嗎?第一個角比第二個 角大多少度?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能具體地知道一個角有多大了,也 能知道角的大小具體相差多少了,F(xiàn)在誰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學 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用量角器要怎樣量角?
說明:用量角器量角時,還要注意應該看哪一圈的度數(shù)。
五、課堂作業(yè)
1.請同學們量出練習二十二第6題里三個角的度數(shù),并把它 寫在自己的課本上。
2.練習二十二第7題。
板書 扎記
(三)量角的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二第8一12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確、熟練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數(shù)。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角的量法。
提問:誰來說一說,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樣的?(板書:兩重合一看數(shù))
2.量出下面角的度數(shù)。(用投影儀)
提問:剛才量角用的是哪一圈的刻度?請你們拿出自己的量 器,沿內圈的0刻度線起,10、20……一起數(shù)到180。
再沿外圈,從0刻度線起,10、20……一起數(shù)到180。
3.下面的圖形都是角嗎?為什么?
4.揭示課題。
上面量的角,都有一條邊是水平方向并且向右的,如果把角方 向改變一下,像這里圖中的角,我們也可以按照"兩重合,一看數(shù)"的方法量出它的大小,這就是今天量角的練習內容。(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兩重合,一看數(shù)"的量角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量出各種角的度數(shù)。
二、量角練習
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
老師作示范量角,強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o刻度線與一條邊重合,再讓學生讀出角的大小的刻度。
在學生讀刻度時,提問學生要從量角器哪一邊起,看哪一圈的 度數(shù)。
指出:量上面這些角的度數(shù),還是要按照"兩重合,一看數(shù)"的 方法來量角。在看刻度數(shù)時要特別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讀出是多少度。
2.練習二十二第8題。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一看練習二十二第8題,先想一想,每個角的 度數(shù)要從量角器哪一邊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訴大家,每個角是多少度。
指名學生口答角的度數(shù)。
請同學們再看一下,這里用量角器量角時,量角器的半圓是對 著角的哪個方向的?
指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o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時,量角器的半圓要對著角的"開口"。
3.練習二十二第9題。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按上面的方法,自己來量下面第9題里的 角。量角器按書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圓對著角的"開口"。量出度數(shù) 后,寫在角的下面。(老師巡視指導)
(2)這幾個角是怎樣量的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跟老師再量一遍, 看自己量得對不對。
用投影儀投影出第9題,逐個量角,得出每個角的度數(shù)。
提問:你能說一說剛才按怎樣的方法量角的嗎?擺量角器時, 量角器的半圓要怎樣擺?讀數(shù)時要特別注意什么?
4.練習二十二第10題。
(1)請同學們來看一看,下面第10題里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哪些是正確的,哪些不對?為什么?
(2)現(xiàn)在請大家先用正確的方法量出每個角的度數(shù),記下來,再告訴老師。
5.量出下面角的度數(shù)。
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量角,記下每個角的度數(shù)。
提問:哪幾個角是90?哪幾個角小于90?哪幾個角大于90?
6.練習二十二第11題。
現(xiàn)在請同學們量出第11題兩個圖里的角的度數(shù),寫在每個角 的里面。
小黑板出示兩個圖形,學生回答角的度數(shù),讓學生核對。如有學生量得不對的,讓他們重新再量一下。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練習了什么內容?量角的方法是怎樣的?按照這樣的方法量角,還要注意哪兩個問題?(半圓對著"開口",讀數(shù)看清是哪 一圈。)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12題。
板書 扎記
(四)角的分類和畫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113-114頁角的分類、角的畫法和"練一練",練習二十二第13-19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角的分類,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銳角、鈍角 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什么角;幫助學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間觀 念。
2.使學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畫指定度 數(shù)的角。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細木條做的角,教師用的量角器;學生 每人準備一張紙和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shù)。(投影出示)
提問:誰來說說量角的方法是哪幾步?
上面哪個角是90?哪個角小于90?哪個角大于90?
2.引入新課。
我們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據(jù)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 們分成幾類呢?可以不可以根據(jù)角的大小把它畫出來呢?這就是 今天要學習的角的分類和畫法。(板書課題)
二、教學角的分類
1.認識直角的度數(shù)。
(1)提問:你還能說一說見過的哪些角是直角嗎?(板書:直角)
(2)請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請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 后告訴老師,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書:直角是90)
提問: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個角是多少度?課桌面的一個角是多少 度?黑板面的一個角是多少度?為什么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個角都是多少度嗎?為什么?
(3)畫出下列圖形。
提問:這個角多少度?為什么?你是怎樣知道它是直角的?
指出:我們已經學過,凡是標有這個符號"司"的角就是直角。
2.認識平角。
(1)再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的圖形叫做角?
請看老師來畫一個角。先點一個點,再用直尺,從這點出發(fā) 向相反的方向畫兩條射線。(邊說邊畫成下面的圖形)
提問:這個圖形是角嗎?為什么?(邊提問邊在上面表示出)
(2)誰來指一指,這個角的頂點在哪里,兩條邊在哪里?
這個角與以前看到過的角比較,你能看出它的兩條邊有什么 特點?
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看,這個小木條組成的角,(把兩條小木條旋 轉成一個平角)它的兩條邊也有什么特點?
像這樣,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書:平角)
(3)一個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樣知道呢?
請大家一起來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畫的平角是多 少度。
提問:你們量得平角的度數(shù)都是180嗎?
指出:平角是180。(板書:平角是180)
(4)你能想出一個平角的度數(shù)等于幾個直角的度數(shù)嗎?
請同學們每人拿出準備的一張紙,先對著折一下,再對著折一 下,使剛才折出的邊重合。(老師同時示范)
提問:現(xiàn)在折出的這個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現(xiàn)在我們把第二次折的打開,現(xiàn)在以折痕相交的點作為頂點, 這是一個什么角?(老師用手指向相反方向摸兩條邊)它由幾個什 么角組成?
提問:1平角等于幾個直角?(板書:1平角=2直角)
請你們在課本第113頁上"1平角=( )直角"的括號里填上數(shù)。
3.認識銳角和鈍角。
(1)我們已經知道了直角和平角,還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 是180。請同學們仔細比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據(jù)這些角的大小,把它們分成幾類呢?
小黑板出示圖:
提問:你把這里的角分成幾類?你是怎樣分的?
(2)同學們分得很好,F(xiàn)在來看一下,/1、/5是什么角?/2、/6的大小有什么特點?/3、/4有什么特點?
那么,像/2、/6這樣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3、/4這樣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們又叫做什么角呢?請同學們自己看課本第113頁最后兩節(jié)。先量一量這里每個角的度數(shù),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
(3)提問:誰來說一說,看書后你知道了什么?(板書:銳角鈍角)
小黑板出示銳角、鈍角的定義,讓學生讀一讀。
4.認識周角。
(1)如果把這一條邊繼續(xù)按這樣的方向旋轉,(演示)這是不
是一個角?這個角從哪條邊到哪條邊?(用手勢指示:)
把這一條邊繼續(xù)按這樣的方向旋轉,(演示)當兩條邊重合時,
這還是一個角。(用手勢指示:o)
; 提問:想一想,從剛才開始到旋轉成現(xiàn)在的角,這一邊繞端點
旋轉了多少?
指出:這一條邊繞它的端點旋轉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個角。
這樣的角,我們把它叫做周角。(板書:周角)
(2)現(xiàn)在我們用這里的兩根小木條的角來旋轉,如果把每根小木條都看作一條射線,看看每次得到怎樣的角。
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別讓學生說一說各是什么角。
如果把這條射線繼續(xù)旋轉,(演示)這是不是一個角?(用手勢指示:()為什么?
我們繼續(xù)把這條射線繞著端點旋轉,(演示)當這條射線繞著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
(3)根據(jù)剛才用小木條角旋轉成的周角,周角可以這樣畫出來。(畫圖)
指著圖說明:一條射線繞著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這個角,是周角。
每個同學自己說一說,什么樣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書上怎 樣說的,然后告訴老師。
出示周角定義。
(4)說明:周角是360。(板書:周角是360)
請大家把周角的度數(shù)與直角、平角的度數(shù)比一比,一個周角等 于幾個平角?等于幾個直角?(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5)用小木條組成的活動角演示,從銳角起,旋轉出銳角、直 角、鈍角、平角、周角,讓學生說明每次是什么角,為什么。
5.組織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說一說第1題里每個角各是什么角,為什么。
(2)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指名學生口答。
三、教學角的畫法
1.自學畫角的步驟。
我們已經能根據(jù)角的度數(shù)判斷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個角的度數(shù),怎樣畫出這個角呢?請同學們看書第114頁上的內容。 看完后告訴老師,畫角要分幾步?哪幾步?
2.提問:畫角要分幾步?哪三步?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1)先畫射線;
(2)兩個重合,對準點點;
(3)再畫射線。
3.畫角。
提問:例2的要求是什么?畫65 的角要怎樣畫?(學生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按步驟畫出65 的角)
小結畫指定度數(shù)角的步驟。
4.組織練習。
(1)"練一練"第2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畫在練習本上。
用量角器檢查板演畫出的角是否正確。
(2)練習二十二第17題。
先說明三角尺上4個銳角的度數(shù),再讓學生說一說各要怎樣 畫,老師演示。
(3)練習二十二第18題。
要求學生口答,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4)練習二十二第19題。
讓學生觀察或度量,口頭回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認識了哪些角,各有什么特點?畫角要分哪幾步?
五、討論思考題
請看第117頁的思考題。(小黑板出示)
說明每兩個點之間的一段都是線段。
怎樣數(shù)呢?我們可以按順序來數(shù)。以A為左端點,一共有幾條線段?大家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老師填表)
以B為左端點,一共有幾條線段?數(shù)數(shù)看。(老師填表)
接下去可以怎樣數(shù)呢?請大家在課本上數(shù),自己把數(shù)出的結果 填在表里,再算出一共有多少條線段。
學生口答結果,老師填表。
提問:你是怎樣算出一共有10條線段的?(板書:4+3+2+1 =10)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一看,圖上有幾個點?從幾加到1
如果我在線段上再加一個點,按這樣的方法數(shù)數(shù)看,一共有多少條線段?(每次板書出一個數(shù),即5 4 3 2 1)怎樣算出一共 有多少條線段?(列出算式,算出結果)
提問:圖上有幾個點?線段的條數(shù)要從幾加到1?
如果再加上一個點,你想應該有多少條線段?可以怎樣算出 來?
指出:像這樣的圖數(shù)線段,只要看圖上有幾個點,就從比幾少1的數(shù)數(shù)起,依次加上比它小的自然數(shù),一直加到1,得出的和就是 有多少條線段的數(shù)。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二第15、16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二第17、18題。
板書 扎記
(五)垂 線
教學內容:教材第118~119頁垂線,"練一練"和練習二十三第1-6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垂線,會用三角尺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使學生知道直線外的一點到直線的距離。初步學會用畫垂線的方法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3.培養(yǎng)學生關于垂直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下面圖形中哪個是線段?哪個是射線?哪個是直線?
2.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shù),說出各是什么角。
3.用三角尺畫一個直角,指出直角的兩條邊。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垂線。
(1)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黑板上畫兩條直線。(邊說邊畫出兩條相交的直線)
指出:這兩條直線是相交的。兩條直線相交有一個交點。
追問:這兩條直線的關系是怎樣的?這兩條相交的直線交點在 哪里?
提問:兩條直線相交成哪幾個角?
教師標出/1、/2、/3、/4。
哪位同學說一說,/1、/2、/3和 /4各是什么角?
(2)邊說明邊畫圖:老師再畫兩條
相交的直線,(畫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
其中有一個角是直角。(用直角符號在圖
里表示)
提問:這里兩條直線也相交成4個角。當其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指直角)
其余三個角各是什么角?為什么都是直角?
指出: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板書:互相垂直)
提問:黑板上兩個圖,哪個圖里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為什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指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我們又說,其中的一條是另一條的垂線。(板書:垂線)例如上面圖里,豎著的一條直線是橫著的一條直線的垂線,橫著的一條直線也是豎著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 互相垂直的直線的交點(指交點)叫做垂足。(在上面圖里注明"垂 足")
(3)再觀察幾個圖形,看兩條相交的直線成不成直角。(指名 用三角尺檢驗)
提問:哪幾個圖里的直線互相垂直,為什么?圖①里的兩條直 線為什么不互相垂直?誰能到黑板上指一指,每兩條互相垂直的直 線的垂足在哪里?指名回答圖②里誰是誰的垂線。(注意說明直線d是直線凸的垂線,反過來直線b也是直線a的垂線。并注意要求回答時把話說正確,完整)
(4)做"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看119頁"練一練"第1題,用三角尺檢驗一下,哪個 圖中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學生回答后提問:右面圖里兩條直線是斜著畫的,為什么也互相垂直?
指出:不管兩條直線的方向怎樣,只要相交成直角,這兩條直 線就互相垂直
(5)我們教室里有沒有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呢?《引導學生 看黑板面、書本面、課桌面相鄰的兩條邊)
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面的相鄰兩條邊是互相垂直的?
2.教學畫垂線。
同學們看一看,我們開始用三角尺畫的直角,兩邊是不是互相 垂直的?
指出:我們可以用三角尺和直尺來畫垂線。
(1)教學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演示: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在直線上點上一點。說明要過直 線上的這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讓學生討論可以怎樣畫。
學生匯報討論情況,老師演示并說明畫的步驟:
第一步,把直尺的一條邊與已知直線重合,再把三角尺直角的 一條邊與直尺邊重合,也就是與已知直線重合。
第二步,移動三角尺,注意使三角尺的邊沿直線(直尺)移動,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點接近重合為止。(說明為了 便于過直線上的點畫垂線,三角尺的邊與直線上的點要稍留一些 縫隙)
第三步,左手按住三角尺,不能滑動,沿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條邊畫直線。這樣畫出的就是過直線上這一點的垂線。
再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18頁第1個畫圖的過程,說說過直線上的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分怎樣的幾步。
大家在練習本上先畫一條直線,再在直線上點一點。請你過這 一點畫直線的垂線。(老師巡視輔導)
(2)教學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在直線外點上一點。說明要 過直線外的這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請同學們看第118頁上第2個作圖的過程,書上是分幾步怎 樣畫的?
學生回答畫的步驟、畫法,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來。
老師巡視、指導。
(3)引導學生小結畫垂線的步驟。
小結:畫垂線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才能使兩條直線相交成的 角也是直角,這樣畫出的才是垂線。畫的時候,先讓直尺的一邊與已知直線重合,讓三角尺直角的一邊緊貼直尺邊,也就是與已知直 線重合;再沿直線移動三角尺,使已知點落在直角的另一條邊上; 最后沿直角的另一條邊畫直線。這條直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
(4)請看第119頁上面的圖。工人師傅是用角尺在工件上畫垂線的,這是什么道理?
3.認識垂線的性質。
(1)老師邊說明邊演示在黑板上畫出第119頁上的圖。
從直線外的一點向這條直線畫了幾條線段?哪一條是這條直 線的垂線?
(2)請大家用三角尺在第119頁的圖里量一量每條線段的長度,看哪一條最短。
指出:從直線外一點向直線作的線段中,垂直線段的長度最短。
說明: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的長度,叫做 這點到直線的距離。(板書:點到直線的距離)
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指一指圖里直線外一點到直線的距離是哪 一條線段長。
請同學們做第119頁"練一練"第2題。
4.教學用畫垂線的方法畫長方形、正方形。
(1)提問: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長度有什么特點?角有什么特點?相鄰的兩邊(可用書的封面指示)互相垂直嗎?
(2)出示例題:畫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提問:該怎樣畫呢?(共同討論)
請大家看課本第119頁上的例題,我們說的步驟對不對。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跟老師一起畫。
第一步,先畫3厘米的線段。(說明老師畫3分米的線段,以便大家看得清楚)
第二步,在線段的同一邊,過這條線段的兩端點,各畫一條與 已畫好的長3厘米線段垂直的線段,并且長2厘米。(老師畫2分米)
第三步,把兩條垂線段的端點用線段連起來。
畫的過程中,注意巡視、指導學生的畫圖。最后說明這就是要 畫的長方形。
(3)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畫長方形的步驟,在練習本上畫一個邊長2厘米的正方形。
老師注意巡視、輔導。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第1題。
老師、學生同時折紙,打開后指名學生回答兩條折痕成什么關系。
提問:為什么兩條折痕互相垂直?并要求指一指垂足。
2.做練習二十三第2題。
(1)說明每個圖里有3條直線相交在一點,這3條直線可以 分別說成直線a、直線b、直線c。
(2)用三角尺比一比,左邊圖里哪兩條直線互相垂直?請你用 直角符號表示出來。
再讓學生比一比,在右邊圖里用直角符號表示出哪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然后指名口答。
3.討論練習二十三第3題。
想一想,第(1)題過直線上一點怎樣畫這條直線的垂線?第(2)題過直線外一點怎樣畫呢?
4.做練習二十四第4題。
想一想,從A點到馬路對面怎樣走路線最短?為什么?
讓學生在課本上畫,老師巡視檢查。
指名說說是怎樣畫的。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板書課題:垂線)什么叫垂線?怎樣畫垂線?畫垂線有什么應用?(明確可以用來確定一點到一條直線的距離,還可以畫長方形、正方形等)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三第5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三第3、6題。
板書 扎記
。┢ 行 線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0-121頁平行線和"練一練",練習二十 三第7-11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平行線,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和檢驗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畫平行線和垂線的方法畫長方形和 正方形。
3.培養(yǎng)學生關于平行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直尺和三角尺,一張紙和兩根鐵絲,長方體;學生每人準備直尺、三角尺、一張白紙和兩根鐵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哪幾組的直線是互相垂直的?(投影顯示)
指出:在這里的相交直線里,有兩組直線相交成直角,所以是 互相垂直的。
2.引入新課。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除了像上面這樣有相交的關系之外, 還有不相交的情況。我們今天就研究兩條不相交的直線的關系,這就是平行線。(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平行線。
(1)在投影儀上出示畫的長方形。
老師把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分別向相反方向延長,成為兩條直 線。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兩條直線會相交嗎?
指出:長方形兩條長邊延長后,這兩條直線不會相交。請同學們打開練習本看一看,(老師出示練習本說明)如果延長練習本上的兩條橫線,得到的兩條直線會相交嗎?
指出:練習本上橫格線所在的兩條直線也不會相交。
追問:長方形兩條對邊、練習本兩條橫格線所在的兩條直線,都有怎樣的特點?
請同學們看一看第120頁上的三組直線,哪個圖中的兩條直 線不相交呢?(注意以"直線"的概念說明第二組是相交的)
指出:第三組的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
(2)提問:我們剛才看到的,長方形對邊延長成的直線、橫格 線所在的兩條直線、書上第三組圖中的兩條直線,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指出:它們都是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板書:不相交的兩條直 線)
追問:再來看一看,長方形對邊延長成的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嗎?(用手勢在黑板上表示)練習本橫格線所在的兩條直線和書上第三組中的兩條直線呢?(用手勢表示)
指出:這里都是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板書:在同一 平面內)
提問:現(xiàn)在你能說出上面每一組的兩條直線是怎樣的兩條直 線嗎?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板書: 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
追問: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時,它們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
(3)下面哪幾組直線是互相平行的?為什么?
提問:圖②里兩條直線為什么不平行?圖⑧里兩條直線為什么也不平行?在圖④里,誰是誰的平行線?(注意說明直線a是直線b的平行線,或者說直線b是直線a的平行線。不能單獨說一條直線是平 行線。)
指出:只要是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就是平行線。
舉例:例如,黑板面相對的兩條邊可以看做是平行線,雙杠的 兩條直杠可以看做是平行線。
提問:平時生活里還看到哪些物體的面上的線可以看做是平 行線嗎?
(4)請同學們拿出白紙,像老師這樣在上面擺兩根鐵絲。(在 投影儀上演示擺成平行狀)
提問:這兩根鐵絲平行嗎?為什么? 再請同學們按老師做的擺。(用紙擺成異面不相交直線)
提問:現(xiàn)在這兩根鐵絲不在同一平面內嗎?看一看這兩條直線相交嗎?可以說這兩根鐵絲平行嗎?為什么?
說明:這兩條直線不在同一個平面內,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強調:平行線是指的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要看 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首先要看在不在同一平面內,再看是不是相交。
2.認識平行線的性質。
用投影儀出示兩條平行的直線。
提問: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怎樣?現(xiàn)在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畫幾條垂直的線段,(復合片投影)一起來量一量這些線段的長度。請大家看每一條垂直線段的長度,有 什么共同特點。(在投影片上用直尺量線段長度)
提問:你發(fā)現(xiàn)平行線間垂直線段的長度有什么共同特點?
指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3.教學畫平行線和檢驗平行線。
(1)畫平行線。
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線,怎樣畫出平行線呢?請大家看第121頁上是怎樣畫平行線的,F(xiàn)在看老師來畫平行線。示范畫平行線并說明:
第一步,用三角尺畫一條直線。但三角尺不要離開直線,暫時先按住不動。
第二步,用直尺貼緊三角尺的另一邊,移動三角尺。注意直尺不能移動。
第三步,沿三角尺原來的一邊再畫一條直線。
這樣畫出的兩條直線就是平行線。
請大家在自己練習本上,按剛才的步驟,畫兩條平行的直線。(老師巡視指導)
(2)檢驗平行線。
如果有兩條直線或線段,怎樣檢驗是不是互相平行呢?請看上第121頁上是怎樣檢驗的。
、俪鍪竞诎迳袭嫷钠叫兴倪呅巍Uf明按剛才的步驟,還可以檢驗一組對邊是不是平行。
老師邊示范邊說明:
第一步,把三角尺的一邊和平行四邊形一條邊重合;
第二步,把直尺貼緊三角尺的另一邊;
第三步,移動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這條邊到這個四邊形的對邊。
看一看,三角尺的這條邊與四邊形的對邊重合嗎?說明什么?
誰來說一說,剛才按哪幾步檢驗平行線的?
②畫兩條不平行的直線。
現(xiàn)在我們按剛才的三步來檢驗一下,這里的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
老師示范,說明每一步步驟。
提問:三角尺一邊與直線重合嗎?說明什么?
⑧請你按這樣的三步檢驗書上左邊一個四邊形,看左右兩邊是不是平行。
讓學生一步一步做,老師巡視學生每一步做得對不對。
提問:這個四邊形左右兩邊平行嗎?經過檢驗,這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有什么特點?
指出:這個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提問:第1題哪幾組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的,哪幾組不平行?請檢驗一下第一組和第三組的直線,到底是不是互相平行?
2.練習二十三第8題。
請大家自己檢驗一下練習二十三的第8題,看看每個圖形中哪兩條線段是平行的。
提問:第一個圖形怎樣?第二個呢?第三個圖形有幾組對邊互相平行?
指出:前兩個圖形都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第三個圖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3.練習二十三第9題。
老師先作示范,說明第二步移動三角尺時,要使三角尺的哪條邊通過直線外已知的一點,再畫直線。讓學生在書上畫平行線,老師巡視指導。
4.練習二十三第11題第(2)題。
請同學們看書上第11題第(2)題。你能用畫平行線的方法, 垂直的兩條線段作長方形的兩條邊,畫出這個長方形嗎?試試看。 老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7題,第11題第(1)題。
板書 扎記
(七)三角形(1)
教學內容:教材第124-125頁三角形的認識,三角形的分 和"練一練",練習二十四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含義和各部分的名稱,掌握三角形的 特性。
2.使學生知道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含義,能夠正確判斷這三種三角形。
3.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概括、判斷和推理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用木條釘?shù)拈L方形、三角形各一個,長度不相等的小棒三根;學生每人準備七巧板一副,長度不相等的小棒三根,釘子板和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角。
用兩根長短不等的小棒擺出銳角、直角和鈍角。要求學生分別說明各是什么角。
2.引入課題。
老師再加一根小棒,看能圍成什么圖形。(圍成三角形)讓學生說出圍成了三角形。
說明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和研究三角形。(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三角形。
(1)出示紅領巾、三角小旗、三角尺。(投影儀投影)
提問:這些物體的面都是什么形狀?(抽去三角形面上的顏色等,留下三角形) 請同學們用手指沿這些三角形的周圍一圍。(老師從頂點起沿三角形的邊圍著描,學生書空狀圍) 我們剛才都是圍的三角形嗎?
追問:"圍"是什么意思?
(2)請大家拿出準備的三根長度不相等的小棒,圍成一個圖 形。
提問:大家圍了一個什么圖形?
(3)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一條線段,那么,請大家想一想,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板書三角形的定義)
如果老師擺成這種形狀,(演示沒有圍起來的)是三角形嗎?為什么?
構成三角形需要哪些條件呢?(在"三條線段"、"圍成"下面加 點)
(4)現(xiàn)在看老師畫三條線段,圍成一個三角形。(畫三角形)
說明: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都叫做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有幾條邊?請同學們在自己圍的三角形上一邊說"邊",一邊指一指邊 (板書:三角形有三條邊)
三角形有幾個角?(板書:三個角)
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指頂點)三角形有幾個頂點?請大家在自己擺的三角形上,一邊說"頂點",一邊指一指 頂點。(板書:三個頂點)
2.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
(2)練習二十四第1題。 請同學們在第149頁格子紙上畫一個三角形。
(3)練習二十四第2題。依次按要求讓學生擺三角形,老師巡視。(指名在投影儀上 擺)
3.教學三角形的特性及應用。
(1)讓學生舉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很多地方用到三角形,你能舉幾個例子 嗎? 說得很對。你還能說一說為什么都要用到三角形嗎?
(2)演示實驗。
大家說得對不對呢?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指名兩人來拉由木條釘成的長方形和三角形,要求其余學生 觀察,注意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這說明了什么呢?(板書:三角形有 穩(wěn)定性)
你現(xiàn)在明白為什么很多地方要用三角形了嗎?
說明:因為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 用到三角形。例如124頁下面的電線桿、房架等。
(3)練習二十四第3題。
口頭敘述題目,或用椅子讓學生觀察,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這種特性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廣泛的應用,請大家課后仔細觀察,再告訴老師。
4.教學三角形的分類。
(1)觀察、分類。
出示圖形。
上面這些三角形里各有哪些角?你能根據(jù)每個三角形中角的 特點把它們分類嗎?分完后告訴老師為什么這樣分?梢韵嗷ビ懻。
(2)歸納、概括。
提問:誰來說一說,這里的三角形,根據(jù)角的特點可以分成哪 幾類?為什么這樣分呢?
說明:分得很好。②、④這一類三角形,我們把它叫做銳角三角 形(板書);①、⑥這一類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板書);⑧、⑤這一 類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現(xiàn)在誰能根據(jù)角的特點,準確地說一說,什么叫做銳角 三角形?(出示板書) 什么叫做直角三角形?(出示板書) 什么叫做鈍角三角形?(出示板書)
(3)出示三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提問:這里的分類,是根據(jù)三角形的什么特征分類的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三角形看成一個整體,(投影出橢圓)這個整體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說明:上面每種三角形都是這個整體中的一部分。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這樣的圖表示。(投影出橢圓中的三個部分)
5.組織練習。
(1)"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練一練"第2題,告訴老師:題里各是什么三角形?
(2)"練-練"第3題。 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分別圍不同的三角形。
(3)練習二十四第4題。
先讓同學連接線段,圍成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想一想各是什么三角形;然后口答是什么三角形。
(4)練習二十四第5題。 你能按照這樣的知識判斷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嗎?
出示第5題的圖,讓學生判斷:
提問:第一個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第二個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第三個三角形有幾個銳角?你能判斷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為什么?
指出: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或者鈍角三角形,只要看有沒有一個角是直角或者鈍角。要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不是銳角三角形,一定要看三個角是不是都是銳角。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按照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為哪幾類?可以怎樣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板書 扎記
(八)三角形(2)
教學內容:教材第126-127頁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和底和"練一練",練習二十四第6-9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征,知道它們的一些特性,能正確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或等邊三角形。
2.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能畫出底邊上的高。
3.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等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三根小棒(其中兩根長度相等),三角尺,兩張長方形紙,剪刀;學生準備釘子板和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垂線。
(1)下面哪幾組里兩條直線垂直?為什么?
(2)過已知點畫直線的垂線。(指名板演,其余學生畫在練習本上) 讓學生指出垂足。
怎樣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幾條邊和幾個頂點?
二、教學新課
1.認識等腰三角形。
(1)圍三角形。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三根小棒。比一比,其中有幾根是長度相 等的。 大家用這三根小棒圍一個三角形。(同時指名學生上黑板擺)
提問:我們圍成的這個三角形里,有幾條邊是相等的?
指出:這是個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
(2)比較三條邊的長度。
再請同學們量一量課本第126頁第二節(jié)下面的兩個三角形的每條邊的長度,再比一比每個三角形里三條邊的長,看看這兩個三角形的邊長有什么共同特點。
(3)討論后小結歸納。
大家想一想,剛才擺的三角形的邊長有什么特點,這里兩個三 角形的邊長又有什么特點,然后告訴老師:這幾個三角形的相同的 特點是什么?(板書:兩條邊相等)
概括:我們把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板書 出等腰三角形的定義)
(4)認識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看第126頁第4 節(jié)內容。 現(xiàn)在,老師畫一個等腰三角形,請同學們說一說各部分的名 稱。
提問:這兩條相等的邊叫做什么?(板書)另一條邊叫做什么? (板書)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叫做什么?(板書) 請同學們量一量書上幾個等腰三角形的角。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板書: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2.鞏固練習。
(1)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跟老師一起來剪一個三角形。 按下列過程領學生剪三角形:
(對折) (畫線) (剪下) (再對折)
剪成④時,提問:這是一個什么三角形?為什么?要求每個學生一邊指一邊分別說"腰"、"底"、"頂角"、"底角"。 再對折成⑤,讓學生指一指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
提問:這兩個底角的大小怎樣? '
(2)說一說下面哪幾個是等腰三角形。
指出;不管三角形是怎樣的位置,只要有兩條邊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就是它的腰。
(3)說出下面每個等腰三角形里哪兩個角相等,為什么?
3.認識等邊三角形。
(1)出示等邊三角形。(投影儀投影) 現(xiàn)在我們先來量兩條邊,看看是不是相等。
提問:這是等腰三角形嗎?為什么? 再量第三條邊,看一看是多少厘米。
提問: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有什么特點?
指出:這個三角形三條邊相等。 請大家自己量一量第126頁下面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看看 它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提問:這個三角形的邊長有什么特點?剛才量的兩個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板書:三條邊相等)
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什么三角形呢?請大家到書上找 -找,告訴老師。(板書出 -等邊三角形的定義)
追問:誰來說一說,等邊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2)請同學們再拿一張紙,再跟老師一起來剪一個三角形。
按下列過程剪一個三角形:
你能看出這是什么三角形嗎?
(3)請大家把自己剪出的一個等邊三角形像第127頁上面那 樣對折兩次,你發(fā)現(xiàn)它的三個角有什么關系嗎?(指名學生來說明。板書:等邊三角形三個角相等)
如果不把這個三角形對折,你能看著黑板上這個等邊三角形,用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的知識,說明三個角相等的關系嗎?
追問:等邊三角形除了三條邊相等,還有什么特征?
4.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口答。
(2)"練-練"第2題。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等腰三角形。
提問:你圍出的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3)練習二十四第7題。請大家把剛才剪的等腰三角形對折成直角三角形,舉起來給老師看一下。
提問:剛才對折出的折痕和等腰三角形的底垂直嗎?為什么?
請大家把剛才剪的等邊三角形對折成直角三角形。試一試,有幾種折法。折好后舉起來給老師看一看。
提問:每條折痕都和三角形的一條邊有怎樣的關系?
5.認識三角形的高。 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一個。
(1)現(xiàn)在,從銳角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對邊畫一條垂線。(畫圖)
說明:這個頂點到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在圖上板書:高)這條邊叫做三角形的底。(在圖上板書:底)
請同學們看課本127頁,說一說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底。這個三角形還有幾條高?可以怎樣畫出來。
指出:這個三角形有三條高。
(2)想一想,直角三角形的這個頂點(指一個銳角頂點)向對邊作一條高,(手勢指示)就是哪條線段?這條直角邊就是這個三角形的什么?(板書:高)底是哪條邊?(板書:底)
如果從直角的頂點向對邊畫一條高,應該怎樣畫?(老師用三角尺擺一擺,再指示一下)
(3)如果把鈍角三角形這條邊(指最長的邊)作為底,(板書:底)怎樣作這條底邊上的高? 根據(jù)學生回答作高。
追問:三角形的高和底有怎樣的關系?
6.鞏固練習。
小黑板出示"練一練"第3題。請同學們在三角形圖上寫出哪條線段是高,哪條邊是底。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了三角形。(板書課題)誰來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識?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點?等邊三 角形呢?三角形的高和底有什么關系?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8題。 先讓學生量一量,再口答說明。
2.練習二十四第9題。讓學生畫在課本上,老師巡視指導。
3.教學思考題。
小黑板出示。
(1)指導學生先數(shù)角。先以最下面一邊作始邊,數(shù)一數(shù)幾個 角;接著以第二條邊作始邊,數(shù)一數(shù)幾個角;再以第三條邊作始邊, 數(shù)一數(shù)幾個角。
提問:一共幾個角?怎樣算出來的?怎樣數(shù)比較方便?
(2)請你數(shù)一數(shù)一共幾個三角形。
提問:你覺得怎樣數(shù)比較方便?
五、家庭作業(yè) 練習二十四第6題。
板書 扎記
(九)三角形的內角和
教學內容:教材第130~131頁例1、例2,"練一練"和練習二十五。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和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的結論,并能應用結論求三角形里未知角的度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實踐的過程中探索規(guī)律。
教具學具準備: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紙片各一個;學生每人準備量角器、小剪刀、長方形紙片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同學們拿出小剪刀、長方形紙片,剪一個直角三角形,個銳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
2提問:這三個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呢?
二、認識三角形的內角和
1.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30頁,這里有三個三角形。我們把三角形的每一個角叫做它的內角,(板書:內角)大家量一量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分別算一算,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
提問:第一個是什么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
第二個是什么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
第三個是什么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
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你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內角和有什么規(guī)律嗎?
指出:剛才這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度數(shù)是自己量的,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自己算的,結果發(fā)現(xiàn),不管什么三角形,內角和都是 180。這個規(guī)律對不對呢?我們來做一做實驗。
(1)請大家拿出一個直角三角形,跟著老師這樣折一折。(演 示、操作)
提問:這兩個銳角正好拼成一個什么角?再加原來一個直角 是什么角?多少度?
指出: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再拿一個銳角三角形,大家跟著老師這樣折一折。(演示、 指出: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操作)原來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個什么角?多少度?
(3)按照剛才的方法,請同學們自己拿一個鈍角三角形折一折,把三個角拼在一起。(老師巡視指導)
提問: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也正好拼成了一個什么角?是多 少度?
指出: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還是180。
(4)提問:通過剛才把三角形折一折的實驗,證明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對嗎?你能把這個規(guī)律說一遍嗎?(板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求三角形的未知角。 請同學們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來算一算下面三角形里第三個角形 度數(shù)。
(1)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
提問: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和是多少?已知/1、/2的度數(shù),你能求/3的度數(shù)嗎?請大家自己算一算,/3等于多少度?計算后提問:你是怎樣算的?/3等于多少度? 說明列式格式,板書出算式和結果。
(2)做"練-練"。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板演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出示例2。讓學生讀題。
提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指名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畫圖。
提問: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呢?你能求出底角的度數(shù)嗎?大家做一做。
集體訂正: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
(4)出示想一想:等邊三角形的每個角應該是多少度?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十五第l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分三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本上。
請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你做的那道題里要求的哪個角,看一看與算出的結果是否-樣。
指出:不管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都是180。
2.練習二十五第3題。
讓學生口答第(1)、(2)題,并說明理由。 指名口答第(3)題,說說是怎樣想的。
指出: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和是90,用90減去已知的銳角 的度數(shù),就等于另一個銳角的度數(shù)。
3.練習二十五第6題。 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知道一個底角的度數(shù),你會求頂角的度數(shù)嗎?請大家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誰來說一說,你學 會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五第2、4、5題。
板書 扎記
(十)平行四邊形
教學內容:教材第133~135頁平行四邊形和"練一練",練習 二十六第1~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理解平行四邊形概念的 含義,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能正確地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的特性,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以 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等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4根小棒(每2根長度相等),木條釘?shù)钠叫兴倪呅危背吆腿浅;學生每人準備4根小棒,硬紙平行 四邊形,直尺和三角尺,以及七巧板、釘子板和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復習。
下面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提問:第二個圖形為什么不是三角形 怎樣的圖形是三角形?誰來說一說,怎樣作三角形的高?(畫一個三角形的高)哪一條邊是這個三角形的底?
2.出示圖形。 圖見教科書第133頁最上面一組。
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這里的這些圖形是怎樣圖形?(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指出: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四邊形。(板書出四邊形的定義)
3.引入新課。
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中,有哪些是四邊形?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四邊形。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種新的四邊形,這就是平行四邊形。(板書課題)請同學們看 里的圖。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平行四邊形。
(1)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意義。
用投影儀投影教材第133頁的插圖。 這個圖里有四邊形嗎?找出幾個四邊形來。 請看綠色邊框的四邊形。(用復式片去掉其他部分,分別留下邊框涂色的四邊形)這樣的四邊形用圖形來表示,可以怎樣畫出來 呢?請大家看下面的圖形。(投影出示三個平行四邊形) 這里的圖形就是剛才那樣的四邊形。我們課本上第133頁也有這樣的四邊形。
請大家看第一個四邊形。我們把上下相對的兩條邊叫做一組 對邊,(板書:對邊)左右相對的兩條邊也叫做一組對邊。 第二個四邊形里有幾組對邊?(板書:兩組)哪兩組?
誰來指一指第三個四邊形里的兩組對邊?
現(xiàn)在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用直尺和三角尺檢查一下書上的 三個四邊形,看一看每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是不是都分別平行。
指出:我們剛才發(fā)現(xiàn),這里每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都分別平行。(板書:分別平行)像這樣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板書出乎行四邊形定義)
提問:這里的每個四邊形都是什么四邊形?為什么都是平行四邊形?
提問:你發(fā)現(xiàn)每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提問: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平行四邊形的?
(2)組織練習。
、"練一練"第1題。 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口答。
提問:為什么第三個四邊形不是平行四邊形?
、"練-練"第2題。 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老師巡視檢查。
③練習二十五第1題。 讓學生在第149頁的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老師巡視 檢查。
2.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1)我們已經能圍、能畫平行四邊形,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4根小棒,來擺一個平行四邊形。 比一比哪兩根的長是相等的,把相等的兩根作為平行四邊形 的一組對邊。另外兩根的長相等嗎?把它作為另一組對邊。擺出 一個平行四邊形。
提問: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長度分別相等嗎?我們再量一量133頁3個平行四邊形的每一組對邊,看看每個平行四邊形中兩組對邊是不是分別相等。
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還有什么特點?(板書: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2)下面兩個圖形都是平行四邊形。請你在下面括號里填上 數(shù),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填。
3.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
(1)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我們認識過三角形的高和底,平行四邊形也有高和底。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呢,請同學們看課本,然后向老師匯報。 畫一個平行四邊形,根據(jù)學生回答在平行四邊形內畫高, 明圖里的"高"和"底"。
提問:高是怎樣畫出來的?高與底這兩條線段的位置有什么關 系?
說明:還可以在這一邊上取不同的點向對邊作高。(畫圖)
提問:這里海條高的長度都相等嗎?為什么?
說明:也可以作另一組對邊上的高。(畫一個平行四邊形,作一組對邊上的高)
提問:這條高和哪條邊垂直?和這條高對應的底是哪條邊?(注明"高"和"底")
指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也是互相垂直的關系,所以底和高也是互相對應的。
(2)組織練習。
、僦赋鱿旅嫫叫兴倪呅蔚母吆偷。
指出:在確定"底"的時候,要注意它與高是對應的。
、"練-練"第3題。 用投影出示。
請同學們在"練一練"的第3題的三個平行四邊形里分別畫 高,并根據(jù)高的位置,注明與高對應的底。
4.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和平行四邊形的可變 性。
(1)投影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
請同學們觀察,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比,兩組對邊與 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相同的特點?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
追問: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什么也是平行四邊形?與前面一個平行四邊形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指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再請大家看一看,正方形也是長方形嗎,為什么?與長方形比,它特殊在哪里?
指出: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長方形。
小結: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出,正方形是長方形中的特殊情況,長方形和正方形又都是平行四邊形的特殊情況。所以,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投影課本第134 頁的集合圖)
誰能看著這個圖,說一說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 關系。
(2)判斷。
、匍L方形是平行四邊形。……………………………( )
、谄叫兴倪呅问情L方形。……………………………( )
、嚅L方形是正方形。…………………………………( )
④正方形是長方形。…………………………………( )
、蓍L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邊形。………………( )
(3)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可變性。
請誰來拉一拉這個木條釘?shù)钠叫兴倪呅,看看它會不會變?指名學生實驗) 老師再演示一遍。
說明:用兩只手拉對角,可以拉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說明平行四邊形有可變性。(板書:可變性)
提問:平行四邊形的特性與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說明平行四邊形這種特性在實踐中的應用,并引導學生在生活里找一找。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出: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我們還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它與底互相垂直。平行四邊形的可變性,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六第2題。
請同學們任意用七巧板中的幾塊,拼成平行四邊形。大家試一試。然后指名回答是怎樣拼的。 拼圖后,指名幾位學生用不同的拼法,在投影儀上拼一拼。
2.練習二十六第3題。
請同學們像第3題那樣拼一個平行四邊形。再移動一塊拼成長方形。
你是怎樣拼的呢,請誰到投影儀上拼一拼。
提問:這個長方形面的大小和原來平行四邊形面的大小比,它 們的大小相等嗎?
3.練習二十六第4題。 請大家在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硬紙上畫一條線段,剪成兩個三 角形。 比一比,這兩個三角形完全一樣嗎?
想一想,每個三角形面的大小,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面的多 少?
4.練習二十六第5題。讓學生量一量長度,寫在書里圖上相應的位置上。然后集體訂 正。
五、課堂作業(yè)
1.練習二十六第6題。要求畫在書上,老師巡視、輔導。
2.練習二十六第?題。先比一比第7題里的兩組題,考慮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 方。再要求學生一組一組做在練習本上,并要求學生做完后比較每組里兩道題的得數(shù)同不同。
板書 扎記
(十一)梯 形
教學內容:教材第135-136頁梯形和"練一練",練習二十六第8-14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梯形,知道梯形各部分的名稱;認識等腰梯形。
2.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比較、判斷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直尺和三角尺,完全一樣的硬紙?zhí)菪蝺蓚,完全一樣的硬紙三角形兩個;學生準備相應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復習。
(1)提問:怎樣檢驗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
(2)下面哪些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提問:前三個圖形為什么都是平行四邊形?第四個為什么不是?
指出:不管四邊形的位置怎樣,只要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果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就不是平行四邊形。
2.引入新課。
那么在四邊形里,除了平行四邊形外,還有怎樣的四邊形呢?我們今天就來認識和學習四邊形中的另一種圖形。請同學們看這里的圖。
二、教學新課
1.認識梯形。
(1)投影出示教材第135頁下面的實物圖。請同學們看這里的圖形,像梯子的形狀、跳箱的側面、水渠的橫截面,(用手比劃著指出這些圖形)都有幾條邊?是什么圖形?
這些四邊形的形狀,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投影出示梯形)
現(xiàn)在我們用直尺和三角尺來檢查一下,這個四邊形有沒有一組對邊平行。(演示檢驗平行的一組對邊)再請大家觀察,另一組對邊平行嗎?
提問:只有幾組對邊平行?(板書: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追問:為什么說"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在"只有"下點".")
(2)課本第136頁上也有這樣的四邊形。請同學們自己用直尺和三角尺檢驗一下,這個四邊形有幾組對邊平行。
提問:有幾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平行嗎?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就可以用怎樣的話來說?這兩個四邊形的邊都有什么特點?
(3)小結: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板書出梯形定義)
大家一起說,上面這個圖形叫做什么圖形?老師手里這個圖形(出示硬紙?zhí)菪?叫做什么圖形?
看一看你自己準備的硬紙板圖形,是什么圖形?為什么是梯形?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不同?請大家指一指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
2.認識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1)梯形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36頁第三節(jié)和右邊的圖形。(老師畫出梯形)
誰來說一說,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分別叫做什么?(板書:上底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什么?(板書:腰 腰)
(2)提問:什么是梯形的高?(學生回答后,老師畫出梯形的高)
提問:高的畫法和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高的畫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高和底有什么關系?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梯形,(老師同時出示硬紙?zhí)菪?請你們一邊指著圖形,一邊說一說哪里是上底和下底,哪里是兩條腰。 請大家在自己的硬紙?zhí)菪紊袭嬕粭l高。
(3)如果大家都把這個梯形橫過來擺,(老師示范擺)還是不是梯形?為什么?
請大家指一指,這個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在哪里?腰呢?
大家指一指這個梯形的高。(老師巡視)為什么這一條是高?
3.認識等腰梯形。
請同學們量一量課本第136頁上第三個梯形兩條腰的長度,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
提問:這個梯形腰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指出: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書)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判斷。第1、4兩個圖形讓學生說明理由。指名學生畫高,其余學生畫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
2."練-練"第2題。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幾個不同的梯形。
提問:圍梯形時,要怎樣才能圍出來?
3.練習二十六第8題。 請同學們在第149頁的方格紙上畫一個梯形。
4.練習二十六第9題。
請同學們任意用七巧板中的幾塊,拼成梯形。每人自己試試看,看能不能拼出梯形。(老師巡視)指名幾位學生用不同的拼法在投影儀上拼出梯形。
提問:上面圍的梯形、畫的梯形、拼的梯形,都是怎樣的四邊 形?這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什么?
5.練習二十六第10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指出上底和下底。
說明:在梯形里,平行的一組對邊分別叫做上底和下底。也就 是說,把一條邊作為上底,另一條相對的邊就是下底。
你能在課本138頁上畫出這幾個梯形的高嗎?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其余同學畫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梯形的高和底有什么關系?
6.練習二十六第11題。
請同學們判斷第11題里的每一種說法,做在課本上。小黑板出示,學生回答,老師板書符號。并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7.練習二十六第12題。分別指名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
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讓學生畫這三個圖形的高。
提問:你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的高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底互相垂直)
8.練習二十六第13題。
請同學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個平行四邊形。誰愿意到投影儀上來拼-?
提問:一個三角形面的大小,和拼成的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的大小有什么聯(lián)系?
請同學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個平行四邊形。誰到投 影儀上拼一拼?
提問:一個梯形面的大小,是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的多少?
9.練習二十六第14題。
請同學們做第14題,在書上的梯形里畫一條線段,把它分割成兩個三角形。請大家畫一畫,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提問怎樣分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有哪些收獲?
指出: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梯形里平行的一 組對邊分別叫做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腰。兩條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梯形的高也與底互相垂直。
五、教學思考題
課本第138頁最下面的右邊圖里有哪幾種圖形?請同學們課后數(shù)一數(shù),每種圖形有幾個,然后告訴老師。
板書 扎記
(十二)復習平面圖形
教學內容:教材第139~140頁復習的全部習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和掌握本單元學習的知識,弄清. 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和畫圖的能力, 以及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每人準備硬紙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各一個,直尺和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提問: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這一單元學習了哪些平面圖形?
今天這節(jié)課就來復習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掌握好這些圖形的概念和相關的一些知識,要能認識一些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二、復習角和垂線、平行線
1.復習線段、射線和直線。 請同學們先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再畫一條射線。追問:射線能量長度嗎?直線呢?請大家再畫一條直線。
我們已經分別畫了線段、射線和直線。(出示線段、射線和直線)誰來說一說,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線段和直線有什么關系?
2.復習角和角的分類。
提問:我們還學習過角。怎樣的圖形是角?(畫一個角)我們學 過哪幾種角?
請同學們看第2題,在練習本上畫出題里的幾個角。(指名兩 人板演)
提問畫的各是什么角,并說明理由。
小結:
我們學過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直角、平角和周角各
是多少度?(板書:直角=90 平角=180 周角=360)直角和平 角有什么關系?(板書:1平角=2直角)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關 系?(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銳角和鈍角不同在哪里?量角和畫指定大小的角都要用量角器。
3.復習垂線和平行線。
提問:怎樣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板書:互相垂直)怎樣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板書:互相平行) 垂直和平行是兩條直線不同的位置關系。現(xiàn)在請同學們做第3題,在書上過A點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
提問:垂線是怎樣畫的?(老師畫一組垂線)平行線是怎樣畫 的?(老師畫一組平行線)都畫對了嗎?
三、復習多邊形
1.復習平行四邊形。
請同學們再用畫平行線的方法,把第4題里的兩條線段作為 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追問:你畫出的是什么圖形?(板書:平行四邊形)為什么是平 行四邊形?(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2.復習三角形。
提問:怎樣的圖形是三角形?(板書:三角形 三條線段圍成) 按照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幾類?是怎樣分的?
說一說下面圖里各是什么三角形。
我們還根據(jù)邊的特點,認識過哪幾種三角形?
下面三角形中哪些是等邊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請同學們做第5題,把每個三角形里三個角的度數(shù)量出來,寫在角里,然后告訴老師,各是什么三角形。量好后向學生提問各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追問: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或者是不是鈍角三角 形,是怎樣判斷的?判斷一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要根據(jù)幾個角 是銳角來判斷?
3.復習梯形。
提問:誰來說一說,第6題里三個各是什么圖形?第二個為什 么是梯形?(板書: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根據(jù)什么說第三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的?
追問: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不同在哪里?
4.畫高。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第6題,在書上分別畫出三角形、梯形和平行 四邊形的高。(出示圖形,指名一人板演。老師巡視)
提問:和高垂直的邊叫做這個圖形的什么?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在畫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有高。在這些圖形里,高和底是互相垂直的線段,高和底又是互相對應的。
5.學生操作。
(1)請同學們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你能在這個平行四邊形上畫一條線段,再沿畫的線段剪開成兩個圖形,把它拼成一個長方形嗎?請大家試一試。 誰來說一說怎樣畫和剪,怎樣拼。(老師再演示)
想一想,你是沿這個平行四邊形的什么剪開的?為什么要沿高剪開才能拼成長方形?
(2)請同學們拿出一個梯形,像老師這樣對折,(示范)再打開。
大家看著這個圖形想一想,怎樣剪下一個小三角形,就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你是怎樣剪和拼的?(老師再演示)
提問:剪下的這個小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會是直角三 角形?
四、復習小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出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嗎?說 一說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五、綜合練習
讓學生在書上做復習第9題。
用小黑板出示,學生回答練習情況,要求說明理由。(老師板書 判斷符號)
六、教學思考題
1.投影出示第(1)題并標上/1、/2,
如右圖:
提問:根據(jù)什么可以求出/1的度數(shù)
呢?/2又怎么求呢?
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投影出示第(2)題并標上/1、/2、
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先求哪一個角的度數(shù),再求哪一個角的度數(shù),最后求哪一個角的度數(shù)。匯報討論情況。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出:先根據(jù)三角形的內角和180'的規(guī)律求出/1的度數(shù),再根據(jù)直角梯形的特點知道/1與/2的和是90,從而求出/2的 度數(shù),最后求出/3。
板書 扎記
(一)四則運算意義和運算定律的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4l頁第1~3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四則運算的意義及其應用,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的定律和一些規(guī)律,并能應用這些定律或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四則混合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以及簡便算法。通過復習,要進一步加深對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系統(tǒng)地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認識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不同點,進一步認識一些運算的規(guī)律,并能熟練地應用運算的定律、規(guī)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復習四則運算的意義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55+20= 75-55= 75-20=
提問:你能說出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嗎?(出示加法定義)根據(jù)這一組算式中的兩道減法再說一說,什么叫做減法。(出示減法定義)它與加法有什么關系?
誰再來說一說,什么叫做乘法?(出示乘法定義)根據(jù)乘法的意義,它與加法有什么聯(lián)系嗎?什么叫做除法?(出示除法定義)它與乘法有什么關系?
我們已經知道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并且從上面的每組題可以看出,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我們能不能用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四則運算的意義呢?請看期末復習第1題。
2.四則運算意義的應用。
(1)請同學們先看第(1)題。誰來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呢?(按照編的題板書)
提問:這道題為什么是加法應用題?
誰能根據(jù)編出的加法應用題來編兩道減法應用題?(指名學生口頭編題)
提問:這兩題都是已知加法里的什么數(shù),要求什么數(shù)?
(2)請同學們再看第(2)題。誰來編一道乘法應用題呢?(按照編的題板書)
提問:這道題為什么是乘法應用題?
哪位同學能根據(jù)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出兩道除法應用題?(指名口頭編題)
提問:這兩道題都是已知乘法里的什么數(shù),要求什么數(shù)?
同學們已經能根據(jù)四則運算的意義來編出相應的應用題,知道了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要用四則運算來解答。為了更好地掌握四則運算的知識,我們現(xiàn)在來回憶一下學過的運算定律。
三、復習運算定律和簡便計算
1.整理運算定律。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 誰來說一說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怎樣用字母表示?
(板書:a+b=a+b
aXb=bXa)
哪位同學能說出這兩個字母表示的運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提問:用字母怎樣表示加法的結合律和乘法的結合律?
[板書(a+b)+c=a+(b+c)
(aXb)Xc=aX(bXc)]
哪位同學看著這兩個字母式子說說各表示什么意思?它們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提問:字母式子(a+b)Xc=aXc+bXc(板書)表示什么運算 定律?你能說出這個式子的意思嗎?它與乘法的結合律不同在哪 里?
說明:乘法結合律只有乘法一種運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兩種運算;乘法結合律只通過結合改變運算順序,乘法分配律改變運算順序后是求兩積之和。請同學們再想一想,我們還學習過哪些運算的規(guī)律?(讓學生 口答減法性質和除法性質)
提問:這些運算的定律或規(guī)律有什么實際應用?
2.簡便計算。
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做第3題。
(1)指名學生板演第1~3行左邊三道題,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2)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第1~3行右邊三道題。
讓學生依次說出每道題是怎樣做的,老師板書出過程和結果, 要求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注意結合264-198的計算,提問學 生:為什么減去200后要加上27)
(3)指名學生板演第4行的兩道題,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結合提問:
第1小題連乘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為什么想到把6和4交換位置?
第2小題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為什么可以應用乘法的分配律?
(4)誰來說一說,125X48(板書)怎樣計算比較簡便?(板書簡便計算過程)為什么要把48看成8X 6的積?
指出:這里把一個數(shù)看成兩個數(shù)的積,應用乘法的結合律來計 算比較簡便。
現(xiàn)在請大家來看一看5600÷16,(板書)能不能把哪個數(shù)看成兩個數(shù)的積,應用運算的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5600÷(8X2)
提問:為什么這樣可以使計算簡便?
小結:我們在計算式題時,有時候可以根據(jù)題目的特點,靈活地應用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哪些內容?你還能說說四則運算的意義嗎?你 學過的運算定律有哪些?學習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作用?
五、課堂作業(yè)做復習第3題最后兩行。
(二)四則運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間關系的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41~142頁期末復習第4~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能熟練地應用這些關系求未知數(shù)x。
2.使學生了解適合用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的方法解答的應用題的特點,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思路和步驟,熟練地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綜合、歸納等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四則運算各部分的名稱。
在四則運算的知識里,我們已經復習了四則運算的意義。那么,在四則運算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 先說一說,加法和減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
(板書:加數(shù)+加數(shù)=和 被減數(shù)一減數(shù)=差)
提問:根據(jù)減法的意義,減法算式里各個數(shù)分別相當于加法算式里的什么?(用線連結板書)
提問:怎樣用式子表示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因數(shù)X因數(shù)=積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提問:根據(jù)除法的意義,除法算式里各個數(shù)分別相當于乘法算式里的什么?(用線連結板書)
2.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知道了四則運算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復習四則運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板書課題)通過 復習,要進一步全面地掌握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能應用這些關系求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x,以及進行計算的驗算;還要在這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 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方法,熟練地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
二、復習四則運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1.整理加、減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首先,我們復習加、減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提問:哪位同學說一說,加法算式里一個加數(shù)怎樣求?(板書:一個加數(shù)=和一另一個加數(shù))你能根據(jù)前面加、減的兩個式子說明 為什么"一個加數(shù)=和一另一個加數(shù)"嗎?
提問:減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
(完成板書:
加數(shù)十加數(shù)=和 一個加數(shù)=和一另一個加數(shù)
減數(shù)=被減數(shù)一差
被減數(shù)一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2.整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我們再來復習一下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提問:乘法算式里的一個因數(shù)要怎樣求?(板書:一個因數(shù)=積 ÷另一個因數(shù))你能根據(jù)前面乘、除的兩個式子來說明為什么有這樣的關系嗎?
提問: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
(完成板書:
因 數(shù)X因數(shù)=積: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除數(shù)X商
請同學們把這些關系式完整地默讀一遍,并記住它。
三、復習求未知數(shù)
1.求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x。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這些關系式來求未知數(shù)x。大家看期末復習第4題,先做求加、減算式中未知數(shù)x的三道題請同學們分別說一說,每題里的x是什么數(shù),求x要應用怎 樣的關系式來求結果。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求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x,F(xiàn)在看第4題里其余的三道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結合提問是怎樣想的。
小結:求未知數(shù)x,要先看未知數(shù)是算式里的什么數(shù),再聯(lián)系四則運算的算式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想怎樣求出x的值,然后再解答。
四、復習應用題
學習了求等式中的未知數(shù)x,還可以列含未知數(shù)x的等式答應用題。請看下面兩道題。
1.公共汽車到廣場站下車13人,還剩27人。車上原來有多少人?
2.公共汽車上原來有40人,到廣場站下車一批后,還剩27人。廣場站下車多少人?
提問:你能順著題意說出數(shù)量關系嗎?誰來說一說?(板書:原 來的人數(shù)一下車的人數(shù)=還剩的人數(shù))
你發(fā)現(xiàn)這個數(shù)量關系式中的三個條件里只有幾個是已知的? 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比較方便?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練習,要求列含有未知數(shù)x 的等式解答。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是根據(jù)什么來列等式的。
提問: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要分哪幾步來做?你認為哪一步最重要?
指出:列含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要分三步來做,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據(jù)題里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正確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應用題。
一輛汽車下午行200千米,比上午多行40千米。上午行了多少千米?
提問:順著題意想,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你覺得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較方便?為什么?讓學生列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解答。集體訂正。
提問:等式是怎樣列出來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時,要順著題意想數(shù)量系式,對照數(shù)量關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期末復習第5題,每道題里數(shù)量之間有怎樣 的數(shù)量關系,誰來說一說?(指名口答)
小結: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時,一般可以分三步做:先設問題里要求的數(shù)為x,再想數(shù)量之間相等的關系式,對 照數(shù)量關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然后求出x是多少,就是問題的結果。其中最關鍵的是順著題意找出數(shù)量關系式。
五、課堂作業(yè)
期末復習第5題。
(三)年月日、簡單的統(tǒng)計和四則混合運算的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42~143頁第6~8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年、月、日等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進一步認識24時計時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經過時間。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類、整理的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 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年、月、日
1.年、月、日的進率。
我們本學期學習了時間單位年、月、日。這節(jié)課先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板書:復習年、月、日)
請同學們在下面表中括號里填上進率。(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提問:怎樣根據(jù)公歷年份來判斷閏年?
2.年、月、日的練習。 ·
請同學們把期末復習第6題填在書上。
小黑板出示第6題,學生口答練習中填的數(shù),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是怎樣想的。
二、復習簡單的統(tǒng)計
1.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的方法。
提問: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分哪幾個步驟? 指名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如下:
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
(1)找出數(shù)據(jù)范圍。
(2)把數(shù)據(jù)合理分段整理。
(3)繪制成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提問: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何作用呢?
2.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練習。
用投影出示第142頁第7題,男同學的體重記錄單。
(1)讓學生看著記錄單說一說數(shù)據(jù)整理的三個步驟。
指名學生說數(shù)據(jù)的分段,教師板書。
體重(千克) 25以下 25~29 30~34 34以上
(2)讓學生統(tǒng)計各段的人數(shù)。 指名口答各段的人數(shù)并集體校對。
(3)繪制統(tǒng)計表。
(4)看表分析第143頁的兩個問題。
指名學生口答,并接著讓學生說說還想到了什么。
三、復習四則混合運算
l,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提問:在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如果有括號,該怎么樣呢? 學生口答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老師歸納、板書。
2.四則混合運算練習。
做第8題第一行兩題。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指出:第1題可以把乘法、除法同時計算、脫式比較簡便,第2題可以把兩個小括號里的同時計算、脫式比較簡便。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說一說各個方面的知識要點。
五、課堂作業(yè)
期末復習第8題余下4題。 要求先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四)平面圖形的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43~144頁第9~12題。
教學內容: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加深理解一些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
和區(qū)別,提高簡單作圖的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關于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副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前一單元我們剛剛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有關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對這些平面圖形的知識作一個系統(tǒng)的復習。(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掌握它們的概念,并能應用概念進行分析、判斷;能區(qū)別一種圖形里不同的特殊情況;進一步掌握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正確地按要求畫圖;還要能熟練地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數(shù)。
二、復習平面圖形
1.線段、射線和直線。
提問:線段有什么特點?(畫線段)射線是怎樣得到的?(畫射線)直線呢?(畫直線)
想一想: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不同?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點兩點,過這兩點畫一條直線。 再在練習本上點一點,從這一點起畫一條射線。
提問: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從一點起可以畫幾條射線?
2.角。
提問:怎樣的圖形叫做角?(畫角)誰來說一說下面分別是什么角,各有什么特征?
讓學生口答期末復習第9題的(2)、(3)題。
3.垂直和平行。
請大家說一說,下面哪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哪組的兩條直 線互相平行,為什么?
4.三角形和四邊形。
(1)請大家看下面的圖形,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每個三角形
的特點
提問:等腰三角形至少有幾條邊相等?幾個角相等?等邊三角形幾條邊相等?幾個角相等?
追問: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嗎?為什么?
提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至少知道幾個角的度數(shù),就能求出未知角的度數(shù)呢?為什么?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是多少度?
(2)你能說出下面圖形的特點嗎?每個圖里的字母各表示什么?
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嗎?為什么?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梯形嗎?為什么不是?
(3)請你從七巧板里拿出一個三角形,舉起來給老師看一看;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也舉起來給老師看一看。你能用七巧板里的幾塊拼一個梯形嗎?試試看。
5.綜合練習。
(1)做期末復習第10題。學生做在書上。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2)做期末復習第11題。
讓學生把第(1)題畫在書上。老師巡視指導。
小黑板出示第(3)題。指名板演,其余學生畫在書上。
追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都與它們的底有什么關 系?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復習了哪些內容?請你說一說年、月、日之間的進率。你能分別說一說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嗎?
四、課堂作業(yè)
(1)分別畫垂線和平行線。
(2)畫一個55的角。
(3)期末復習第12題。
(五)應用題的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45頁期末復習第13-16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本冊教材里學過的應用題及其結構,加深理解對這些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認識一些應用題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比較熟練地分析推理并正確地解答應用題,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本學期學過的應用題。(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本冊教材里的應用題的特點,更加熟練地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正確地確定要先算的中間問題,進一步認識一些應用題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正確地解答本學期學過的應用題。
二、復習三步計算應用題
1.整理思路。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三步計算應用題。請同學們想一想,我 們學過的三步計算應用題,解答時可按怎樣的方法來想要先求出 的中間問題?還可以按照怎樣的方法來想要先求出的中間問題?
2.做期末復習第13題。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兩道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 怎樣的?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提問:第(2)題還可以怎樣解答?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小結:這兩題都是求兩商之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而第(2)題有一重復條件,所以也可以兩步計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復習第14題。學生讀題,比較:兩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第(1)題根據(jù)問題可以怎樣想?根據(jù)條件又可以怎樣想?
第(2)題可以怎樣想呢?
指名學生說一說這兩題的解題思路。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小結:這兩題都可以從條件想起,或者從問題想起。但第(1)題的已知條件、所求問題和第(2)題的互換,所以解題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中間問題:即6天裝配電腦的臺數(shù)要先求出來。
4.請同學們看下面一道題。
山邊林場栽槐樹和杉樹各12行,槐樹每行24棵,杉樹每行 30棵。栽的槐樹和杉樹一共多少棵?
提問:這道題可以用幾種方法解答?
第一種方法怎樣解答?(板書綜合算式)這樣做是怎樣想的?
第二種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樣列算式?(板書綜 合算式)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為什么可以用兩種方法做?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解答應用題可以用哪兩種方法來分析?
指出:解答應用題,可以根據(jù)條件來想能求什么問題,也可以根據(jù)問題來想需要什么條件,確定每一步算什么。在列式時,要根 據(jù)條件和條件、條件和問題的聯(lián)系,盡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在本學期學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里,如果有一個條件是兩個數(shù)量共同 的條件,也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解答。
五、課堂作業(yè)
1.期末復習第15題。要求先說一說解題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復習第16題。要求能用幾種方法就用幾種方法解答。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