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14:44:15 下載試卷 標簽:測量 面積
測量面積
教學目標:
1.在同桌合作中,經歷自己選定測量單位對課桌表面進行測量的過程。
2.會用自己選定的測量單位測量一些簡單物品表面和圖形面積的大小。
3.通過對測量結果的分析與比較,了解測量單位的大小與測量結果(測量單位的個數)之間的關系,初步體驗在同一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教學重、難點:
體驗在同一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教學準備:
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同桌測量
1.師:同桌合作,自己選定一張正方形的紙作單位,測量一張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把選用的正方形和測量結果填在書中的統(tǒng)計表中。
2.同桌一起合作測量課桌面的面積,并完成統(tǒng)計表。
3.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重點交流選用的測量單位、測量方式與結果。(設計意圖:通過對測量結果的分析與比較,了解測量單位的大小與測量結果(測量單位的個數)之間的關系,初步體驗在同一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二、議一議
1.分析大家的測量結果,你發(fā)現正方形的邊長和測量結果(正方形的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討論的基礎上形成共識:正方形的邊長越大(測量單位越大),測量的結果(正方形的個數)越少。
2.有沒有辦法使大家測量的結果相同呢?
在討論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一種正方形紙再測量一次課桌面,讓學生體驗在統(tǒng)一的測量單位下測量結果的一致性。
三、練一練
1.第一題:用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測量數學課本封面和鉛筆盒的面。此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
2.第二題:用數學課本作測量工具,測量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面積。此題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再測量。(可分組進行)
3.第三題:用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測量給定圖形的面積。此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
四、問題討論: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較大?
1.出示課本第87頁的圖形。
2.師提出書上的問題: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較大?
3.學生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面積
測量物正方形邊長測量結果(正方形的個數)
課桌面十厘米 40個
課桌面十五厘米25個
課桌面二十厘米12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