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14:34:54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37頁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通過實際的測量鍛煉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
2、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對測量的興趣。同時在測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在活動中滲透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
三、教學難點
體會"米"的實際意義,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
四、教學設想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厘米,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但對于"米"這個抽象單位,體會到它的實際意義,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仍有一些困難,教材提供了一些測量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米,鼓勵學生理解米的實際意義,使抽象的單位變得可以體驗,并通過學生對米尺的觀察,使學生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還安排了許多體驗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義和技能。
五、學生活動形式
以小組形式進行,6-7人一組,課桌呈U字型擺放。
六、學具準備
每組1把米尺,1根長繩,2張練習紙。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今天我們在教室里舉行一次測量大比拼,決出一個冠軍小組。(老師出示課題和獎杯) 你們有信心嗎?既然是測量大比拼,那誰來說一說,測量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二)展開活動
1、小組合作分別量出1米、2米長的繩子。
(1)量出1米長的繩子
請大家量出1米長的繩子,做出記號,比比看,哪個小組量得又準又快。你們組量得既準又快,能說說你們是怎么分工的嗎?(兩個同學拿尺子,兩個同學拉繩,一個同學檢查,一個做記號。)他們不僅分工明確,而且還能互相配合,所以量得又準又快,希望其他組能向他們學習,學會分工、合作,在第二輪比賽中爭當?shù)谝弧?/p>
(2)量出2米長的繩子
第二輪比賽,請合作量出2米長的繩子,做好記號,開始。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檢查測量結果。
能說說你們組這次又是怎樣測量的嗎?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1、1米后面再量出1米;2、把上次量的1米對折;3、重新量出2米
你們認為哪種測量方法最好?總結:看來,測量時,我們要選擇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這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
2、量出課桌的長、寬、高。
(1)大家先討論一下,要想準確、快速地量出這3個數(shù)據,你們打算怎樣分工合作呢?
(2)學生活動,老師指導。
(3)集體講評
請說一下,你們組的測量結果。如果碰到不完全一樣,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測量實物時,都會出現(xiàn)一些誤差,這是正,F(xiàn)象。
3、聯(lián)系生活,綜合運用。
(1)出示 小小體檢表
大家觀察一下,這個表格需要測哪幾項?
回想一下,醫(yī)生是怎么給你測身高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
1、頭要挺直,不低頭,不仰頭。
2、不把尺子拉的太松,也不太緊。
3、手臂要抬平,不往前,也不往后。
(2)小組分工合作測量。
(3)小組匯報
(4)進行健康教育
出示制作好的身高統(tǒng)計表,這是同學們在活動中做出的咱們班的身高統(tǒng)計表,觀察一下,你可以看出什么?
引導學生看對照表,我們量出了身高、頭圍、胸圍,那怎樣才能看出我們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呢?老師這里有一張6---8歲兒童生長發(fā)育對照表,(課件出示) 同學們可以對照 一下,看看自己的生長發(fā)育情況怎樣?
(三)課外延伸
1、大家還想測什么?學習步長。
那什么叫"步長"呢?步長就是我們平時走路一步的距離,從腳尖到腳尖的長度,或者是從腳 跟到腳跟的長度。(課件演示步長)知道了步長有什么用呢?放學后,試著量出從家到學校有多遠?
2、趣味延伸
大家來看一幅圖,觀察一下,這講了什么故事呀!(課件出示螞蟻與蝸牛的賽跑圖),現(xiàn)在它們分別跑了多少?你猜一猜,它們誰會贏?為什么?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