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4 12:01:55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閱讀 語文 閱讀材料 填報指導
語言是課堂的靈魂,教師的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語言,是激發(fā)學生個體潛能發(fā)揮的重要因素.生動智慧的語言,有助于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間,激發(fā)其內(nèi)在發(fā)展的動力.因此,平時我們應注重精雕細琢課堂語言,使自己的語言更加有魅力.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冊的一篇寫景文章.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顏色變化.文章語言優(yōu)美,適宜學生朗讀積累.其中描寫秋天的這個段落是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連句成段的,可對學生進行這個段式的訓練.本篇文章可讓學生在品讀優(yōu)美語句的基礎(chǔ)上展開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斕的美,那大自然獨有的奇妙的美,從而讓學生心中升起對美的喜愛,熱愛,向往的思想感情.寫景文章重在品味語言美,體驗自然美,教師富有啟發(fā)性,韻味性的引導語可謂是整堂課的生命線.
[情境描述]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說說自己所見到過的山是怎樣的(生:高大的,綠綠的……)
師:你們所看到的山都是普通的山.今天,老師帶你們?nèi)タ匆蛔浅F婷畹纳?板書:五花山
2,指名讀課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五花山肯定是五顏六色的,五光十色的,五彩繽紛的……)
師:五花山真的有這樣美嗎
[評:一句簡單無華的引導語,卻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質(zhì)樸中見智慧.學生們心中的五花山是美麗的,令他們神往的.這一問問到了學生的心里了,激發(fā)起學生閱讀文本的好奇心,可謂順水推舟.]
二,初讀課文.
1,師:打開課文讀讀,看看哪些地方你想到了,哪些地方你還沒有想到.爭取把課文讀正確,通順,碰到難讀的劃條橫線多讀幾遍.(生讀,師巡視,并相機板演:綠油油
熟透
紫絨幕布
2,請學生看黑板,指導讀好詞語.其中的紫絨幕布的意思相機利用臺上的幕布來理解.先指導讀詞,再讀帶有這個詞的句子.
3,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我知道五花山很美……(停留在感受上)師引導:你還知道了課文寫了——生答:五花山的景色.師:寫了五花山什么時候的景色
(生答,師板書:春夏秋)
師:你還知道了這是一篇——生答:寫景的文章.
[評:當學生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教師的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位老師的引導是那么自然,并且處處體現(xiàn)了學生本位的思想,并沒有讓學生因為回答不出而產(chǎn)生畏難情緒,影響課堂學習的情緒.]
4,寫景的文章應該怎樣學呢
生:多讀優(yōu)美的句子,發(fā)揮想象,要把好的句子抄下來……
師:讓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去領(lǐng)略五花山的美景.
三,賞讀課文.
(一)春天部分
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生讀得很有味道,有種淡淡的感覺.師相機抓住淡淡的這個詞,引導學生讀出淡淡的綠,并相機板書:淡淡的
師:這冒出來的芽會說話呢!它是怎么出來的(抓住冒體會)這讓你感覺(生:舒服,精神煥發(fā)……)就帶著這種感覺讀讀吧.
[評:優(yōu)美的散文是神與形的統(tǒng)一,傳達這種精髓的耐人尋味的詞句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本段的閱讀教學摒棄了空洞的字詞教學,只抓住淡淡的,冒,相機進行朗讀指導.以讀代講,不斷地去品味淡淡的綠,品味冒帶來的生命的活力,讀出一種淡淡的綠所特有的淡淡的生命力.]
(二)夏天部分
讀讀夏天的山有什么不同
(1)生自由讀.
(2)夏天的山怎么樣從哪些詞句看出
師引導學生想象滿眼的綠:什么都被染綠了
抬頭看看——生:天空也被染綠了.俯下看看——生:大地一片綠色,小草也被染綠了.置身于森林中,仿佛空氣也是綠色的,怎一個綠字了得!
[評:這樣的引導,拓展,如此自然,如此流暢,猶如一泓清泉股股自然流淌,帶給人一種清新,享受的感覺.詩意語文就應該這樣,潤物細無聲,詩情畫意.]
(3)分小組朗讀.
(4)師總結(jié):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綠,還是夏天濃濃的綠,都讓人賞心悅目,這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詩句:淡妝濃抹總相宜.
(三)秋天部分
師引:秋天的五花山正向我們招手呢!我們快去讀讀吧.[評:自然,簡潔]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哪里最美,在文中圈圈,劃劃,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
(2)師:好東西要與大家分享.指名說感受,并感情朗讀.
(3)屏幕播放絢麗多彩的五花山圖片,師適時配上相應的解說詞.
(4)欣賞后,你有什么話要說
(5)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進五花山生讀,師生評議.
(6)屏幕出示最后一段:師引:假如你一邊走,一邊看,你會怎么讀
假如你越看越激動,你怎么讀
[評:這就是不露痕跡指導朗讀的一個典型.教師的引導摒棄了理論化,教條化的分析,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情境,在無意之中將學生帶進了課文的情境,讀出了散文的韻味,詩的意味.]
(7)師引讀:秋天的五花山一片--------,一片--------,一片--------,看得我們----------------.一齊來讀讀吧.
[評:教師不時地運用不同的方法引導著學生朗讀,以讀代講,以讀串文是教師本堂課教學語言魅力的又一亮點.這樣的語言與這樣的散文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使散文更有散文的意韻氣息.]
四,寫法指導.
1,抓住秋天的五花山這部分,引導學生觀察作者的寫作特點.
2,看雁蕩名山圖片,應用句式寫一兩句話.
3,交流反饋.
[評析與反思]
課堂教學中,教師起引導,點撥作用.這種作用就體現(xiàn)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點撥語上.這位教師整堂課的語言都是輕聲細氣,柔柔和和的,適合于這樣的寫景文.為了讓學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五花山教師并沒有運用華麗的詞藻,大肆渲染五花山的美,而是緊緊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用質(zhì)樸無華,平淡真實的語言將文本中那種純樸,自然的美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他們?nèi)缛氪饲榇司?真正的美是用心感悟出出來的,教師的語言就猶如五花山那春天時淡淡的綠,雖淡得幾乎無色,但卻很有韻味.也許這就是教師語言的魅力所在,如斜風細雨,不經(jīng)意間就讓種子萌芽了.
作為以啟迪人類智慧,傳播人類文明為神圣使命的教師,其職責是以課堂為主要陣地,靠語言為載體,向?qū)W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可見課堂語言是從事教師職業(yè)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是教師綜合素質(zhì)的外在體現(xiàn),是為學生打開知識寶庫和連接師生心靈的橋梁.
課堂中的教師語言也是教師個人魅力的一部分.如何讓自己的課堂語言立足文本,緊緊抓住學生的心而又能不露痕跡使教學渾然一體呢
這是值得教師們反思與研究的一個問題.
本人就自己的教學體會談點膚淺的認識吧.
一,需要教師練就規(guī)范,精確,生動的語言基本功.
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學生獲取知識和教師表情達意的效果.藝術(shù)的語言,固然離不開生動,離不開情趣,離不開得體,但根基在于標準的普通話來傳遞,特別是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藝術(shù)處理的普通話教學語言,其本身就是種活生生的情景點撥,它能引發(fā)學生的感情共鳴和思想火花,漸漸與作者心靈上的隔膜,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入情入境.
教學語言也應講究精確,如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習慣于繞桑賣槐,婆婆媽媽,其結(jié)果肯定是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昏昏欲睡,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少而有分量,又要準確地表情達意.前蘇聯(lián)的文學家高爾基: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真正的美產(chǎn)生于言辭準確,明晰和動聽.
教師運用語言教學,不只是簡單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還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主動地隨著老師的語言思考問題.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做到鮮明,生動形象,在課堂上善于把握教學的語言技巧運用比喻,對比,設(shè)問,排比等修飾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思維,達到師生雙邊互動的效果,使語言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最好的教師是最會運用語言的人,特別是專門研究語言文字的語文教師,就更應該在教學語言上下工夫.教學語言的質(zhì)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學語言有魅力,就等于給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劑.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語文教師只有盡力錘煉好自己的教學語言,才能充分體現(xiàn)語言化深奧為淺顯,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需要教師掌握豐厚的文化底蘊.
所謂文化底蘊,就是分享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就是學識的修養(yǎng)和精神的修養(yǎng).一個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僅決定著他理解,駕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的課堂,才能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讓學生在廣闊的精神空間中自由馳騁.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堅固支撐: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語文教師的詩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語文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語文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yè)境界支撐起語文教師的神性.其中豐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新課程呼喚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教師,而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是難以培訓和灌輸?shù)模康氖侨辗e月累的浸潤和孕育.在今天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中,教師更應以一種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純凈而又向上的心態(tài),從容地沉靜地對待讀書,對待學習.
三,需要教師感官敏銳反復錘煉不斷反思.
一個充滿詩意的語文教師,應是一個感官敏銳的人.對學生,對文字,對課堂,對自己的內(nèi)心,都應有一種敞亮的敏感,燭照的直覺.對學生,要敏于傾聽其心聲;對文字,要敏于捕捉其意蘊;對課堂,要敏于把握其氛圍;對自己的內(nèi)心,要敏于觀照其靈光乍顯的智慧.
研究自我,研究文本,研究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實踐,并不斷反思,努力錘煉自己的課堂語言,使其能突顯自我個性,再現(xiàn)原滋原味的文本語言,喚起學生渴望交流,溝通的欲望.如此課堂語言,可謂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他們可盡情享受語言的沐浴,享受課堂的情致,享受生命的精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