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2 10:16:36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學習方法 高中生活 填報指導
【設計理念】
“教”與“學”都應有明確的目標。具體到某一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種目標不是教師的指令,而是學生內在的需求,教師可把它作為教學的“顯性目標”,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地學。另一方面,教師還擔負著諸如習得語言、陶冶性情、啟迪智慧之類的使命,這些目標對學生來說并不十分關注,而對教師來講又是職責所在,教師可把它作為教學的“隱性目標”,巧妙引導,做到“有教無痕”。
【學與教的過程設計】
一、讀題質疑,明確目標
、卑鍟n題,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仓笇W生對所提問題進行梳理、歸類,整合為四個學習目標:
“穿山甲”是什么?穿山甲為什么要問路?向誰問路?問到路了沒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睅е鴨栴}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盡量自己讀懂課文,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同時圈畫出不懂的詞句。
、仓笇W習生字。
⒊指名逐段試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目標引路,指導學習
㈠“穿山甲”是什么?
、辈乱徊拢簩φ彰Q說說想象中的穿山甲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特點。
⒉比一比:出示穿山甲的圖片,說說與自己想象中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
、陈犚宦牐海úシ配浺簦┐┥郊祝卜Q鉆山甲,有尖銳的爪子,善于鉆洞,全身披著堅甲。成年穿山甲身長60厘米左右,長的可達1米。以白蟻為食,是白蟻的克星,被稱為山林的“保護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鏋槭裁磫柭?
、睆恼n文里找出相關的段落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讀后說說穿山甲為什么問路?(是因為在雨林中迷失了方向)
、颤c撥:小穿山甲為什么會迷失了方向呢?答案在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
、硨W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句,教師簡介“蜥蜴”,出示難懂的句子:
a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
b……就連篩下樹叢的陽光也像寶石一樣明麗。
反復讀這兩句話,體會: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滿目蒼翠,就連陽光也被染綠了,可見綠的程度之深。
、从懈星榈乩首x這一段,繼續(xù)體會熱帶雨林獨特的自然景觀。
⒌小結:穿山甲為什么會迷路?
。釒в炅执渚G一片,小穿山甲涉世未深,怎么會不迷路呢?)
、吨笇W生表演小穿山甲迷路時的情景。
點撥:小穿山甲在大森林里迷了路,它的心情怎樣?是怎么做的?會說些什么?
學生根據(jù)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想象小穿山甲迷路時的神態(tài)(著急)、動作(東拱拱,西鉆鉆)、語言(怎么到處都是綠色,我都找不到路了,這可怎么辦呢?)。
、缦蛘l問路?問到路沒有?
、毙〗M合作學習課文2~9自然段,弄清:小穿山甲先后向小松鼠、老葛藤、織布鳥、小溪流問了路,但它們都沒有明確指出小穿山甲的路到底在哪里。
、哺餍〗M匯報學習情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出示重點句:
a小松鼠說:“哪兒有樹,哪兒就有路。”
b老葛藤說:“我認識的路都在懸崖絕壁上。”
c織布鳥說:“我的路在天上。”
d小溪流說:“在我看來,路就在自己腳下。”
、承〗M討論:從四次問路中小穿山甲明白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體會:①小松鼠、老葛藤、織布鳥、小溪流各自的情況不同,所走的路也不相同;②穿山甲不能依靠別人給自己指路,路在自己腳下,要靠自己去走。
、粗笇W生表演“穿山甲問路”:想象小穿山甲問路時所說的話,注意有稱呼,懂禮貌,每次的問話應有所不同。
、导偃缧〈┥郊滓蚕蚰銌柭,你會怎樣對他說呢?啟發(fā)學生把自己的體會說出來,強化認識。
、柙趺凑业铰罚
、睂W到這里,你的小腦瓜里又冒出什么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出新的學習目標。
⒉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重點句,同時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前一句話。
a一只小穿山甲在雨林中迷失了方向,東拱拱,西鉆鉆,怎么也找不到路在哪里。
b他靜下心來,一邊觀察著周圍的景物,一邊用鼻尖貼近地面辨識氣味。
對比研讀這兩句話,激疑:小穿山甲開始東找西找沒有找到路,現(xiàn)在卻找到了,這是為什么呢?體會:穿山甲開始時像個沒頭的蒼蠅,到處亂拱亂鉆,當然找不到路;而最后“靜下心來”,細心地觀察事物、辨識氣味,終于找到了路。
、橙绻闶切〈┥郊祝业铰芬院,你想對小溪流說些什么嗎?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闭f說穿山甲通過問路這件事明白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⒉有一個小朋友做數(shù)學題不肯動腦筋,遇到難題馬上問人,當時好像是會做了,過后又不會,所以數(shù)學成績一直不好。請你勸勸他該怎么做。
、陈(lián)系實際談談對“路在自己腳下”的理解。
摘自《江蘇小學語文教學》網(wǎng)站。
西雙版納白象之神——傣族象崇拜
佚名
傣族的先民百越族群在遠古時就與象結下了不解之緣。亞熱帶叢林中的象與生活在亞熱帶河谷平壩的傣族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傣族的土地是象的樂園;叢林中有象群,村寨和寺廟中有塑象,水井旁有塑象,壁畫和布畫中有象的圖畫,家里擺設中有各種象工藝品,貝葉經中有象的傳說故事,宗教節(jié)日中有賧白象……總之,象崇拜滲透到傣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象崇拜是貝葉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傣族中流傳著眾多的象神話,主要有創(chuàng)世神話、始祖神話和守護神話三類。
傣族的創(chuàng)世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講到英叭神造好了天地之后,天和地都還在飄浮動蕩之中。于是,他又造了一只神象“掌月朗宛”,用鼻子頂住了天,用四只大腳鎮(zhèn)住了地,天地從此才固定下來。天和地是穩(wěn)住了,可是不分白天和黑夜,也沒有四季寒暑的變化,人們無法生產、生活。接著,英叭神又造了一個象首人身的神捧麻遠冉來劃分季節(jié),區(qū)分白天和黑夜。從此,人們才能有規(guī)律地生產、生活。
在傣族地區(qū)流傳很廣的還有始祖神象--《象的女兒》的故事:古時有一傣族婦女到森林里采摘野果,口渴難耐,就喝了路旁泥坑中的一塘水。后來婦女懷孕了,因為那水是一頭神象撒下的尿。后來,婦女生下一個女兒,被稱為象姑娘。姑娘長大后,知道自己的血緣身世,就到森林中去找象父親。歷盡千辛萬苦,象姑娘終于找到了象父親。象父親十分高興,蓋了一間象牙房,讓姑娘住在里面。后來,有個青年到森林打獵,碰上了象姑娘,倆人產生了愛情。過了一段時間,這一對夫妻告別了神象父親,回到人類居住的平壩。后來,他們生育了許多兒女,都是神象的后裔。
在傣族群眾心目中,白神象是最值得崇拜的,因為白神象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和平安寧的象征,據(jù)說,白神象和谷魂住在一起,有密切的姻緣關系,所以白神象出現(xiàn)在哪里,哪里就消災除難、風調雨順,谷物豐收。
白象除了消災除難,帶來風調雨順,谷物豐收外,還是傣族和平安寧的守護神,因為從游獵時期,到農耕時期,各氏族部落為爭奪獵區(qū),爭奪水源和土地,經常發(fā)生爭戰(zhàn)。而白象就是威力無比的守護神象。
傣族群眾以各種方式來表示對象的崇拜,主要有:一、象雕塑。有佛象木雕、戰(zhàn)象木雕、家象木雕、象石雕和隨處可見的泥雕塑象。二、象織錦、象壁畫、象工藝美術品。象壁畫集中在佛寺的墻上,而最精美的藝術品要數(shù)傣族女手工織成的織錦上栩栩如生的象圖案。三、象音樂與象舞蹈。在傣族的節(jié)慶和宗教活動中,只要在群眾聚會的場所,你都能聽到一陣陣有節(jié)律的鋩鑼聲,都能看到象腳鼓舞和白象舞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