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深陷子女教育五個誤區(qū)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2009-05-26 10:02:26
“如今,我在教師的崗位上,找我解決孩子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從而感覺到家庭教育方面所出現(xiàn)的問題越來越大。”人大附中數學教師王金戰(zhàn)提出,教師要有教師證,開車要有駕駛證,但有一個職業(yè)卻無需證件——做家長。而現(xiàn)在所有的家長都屬“無證操作”,但教育孩子又恰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業(yè)”。因為,14 歲之前是孩子智力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段時間要是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出現(xiàn)一些失誤,可能對孩子一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誤區(qū)一對孩子要求過高
如今的父母,不少人逼著孩子上各種學習班,做各種復習資料,最后可能導致孩子失去了童真、童趣甚至童年。于是,孩子提前出現(xiàn)了厭學的情況,甚至表現(xiàn)出來討厭教師、討厭學校、討厭家長。為了表示抗議,他們不惜在學習上自暴自棄,和家長鬧“獨立”,這些現(xiàn)象不少可能是因為一些家長對孩子施加了過大壓力所致。
據了解,出現(xiàn)厭學情況的學生在各個年齡段都有,有的學生連續(xù)轉學了三四個學校,還是待不下去。原來,問題的癥結是孩子在哪所學校都有他看不慣的教師。看不慣教師,孩子就與教師鬧對立,一鬧對立就搞得自己情緒不好,進而發(fā)現(xiàn)周邊的同學全跟他過不去,于是這樣的學生走到哪里都會找到一些“痛不欲生” 的理由。“我后來告訴他,需要學會適應環(huán)境,只要在人群中,就總會有左中右,你不要寄希望于周邊的人都同你心態(tài)一樣,擁有同樣的性格或者同一個愛好,世間的美好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豐富。”王金戰(zhàn)表示,和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談這些道理,不少學生會豁然開朗,但是為什么在家長和教師那里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家長、教師應該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不能去擺大道理,不能去強迫他們,而是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尊重他進而引導他。
誤區(qū)二批評多于表揚
教育專家介紹,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讓人難以理解。曾經遇到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咨詢。遇到專家,家長仿佛把對方當做了知音,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孩子的不是。專家問家長:“孩子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家長想了半天竟然想不出來。
一方面,如果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有這么多缺點,未來孩子還怎么做人?另一方面,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在外人面前滔滔不絕地數落孩子的不是,說明孩子在家長面前已經沒有任何自尊可言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越是那些問題孩子,越不缺少指責、批評,真正需要的是肯定、表揚。
誤區(qū)三批評不在“點”上
很多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并沒有真正批評孩子的缺點,而是把本身不是缺點的現(xiàn)象當成孩子的缺點。比如說馬虎,這是讓不少家長頭疼的問題。但仔細分析,孩子把會做的題目做錯了,本身不是馬虎,是基本技能不過關。“我認為,這是標準的對孩子判斷不準的表現(xiàn)。”王金戰(zhàn)表示,“馬虎”是所有人的一個共同特點,任何人都會犯點低級錯誤,為什么我們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完美無缺?
另外,很多家長都會批評孩子貪玩、懶惰。然而,玩是青少年的天性,卻被家長當做缺點批評來、批評去。對于孩子,我們應該要求的是,可以長時間不學習,但是所學習的每分每秒都應該是高效的。
還有一些家長提出,孩子天天定計劃,就是完不成,沒有計劃性。但學校教師表示,其實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制定學習計劃,但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無法完成。學習本身是個復雜的過程,不像成人工作的時間表,安排得很嚴格,學習過程難免要比預想的時間長。題目本身就充滿了變數,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和變數打交道,因此與計劃時間不符是很正常的。然而,這種正常的現(xiàn)象被不少家長當做缺點去批評了。其實,孩子定計劃本身就是個積極的行為,孩子既然想到要做計劃,就是有一個想規(guī)劃時間和效率的激情,單憑這點就是值得肯定的。
誤區(qū)四缺少合理設計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強項。專家表示,在人口眾多的前提下,什么都懂一點,卻又什么都不精的人其實是沒有競爭力的——當今這個社會需要有一技之長的人。本科畢業(yè)生找不到工作,技工學校學生供不應求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現(xiàn)在的家長,當孩子一出生,就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所以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周一到周五已經很累了,但孩子到了周末更累,很多家長給孩子報班帶有強烈的盲目性和攀比性。家長很少考慮孩子是否適合學習這項技能——這就是獨生子女時代,家長都輸不起,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表現(xiàn)。
業(yè)內人士指出,現(xiàn)在的家長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的錢,但是缺少對孩子長遠的設計,缺少對孩子自身特點和潛能的分析和發(fā)掘。如果沒有根據孩子的特點為其設計路線,而只是堆積了這么多“班”給他,第一孩子不需要,第二孩子學不過來,第三給孩子報了這么多班,孩子反而無法確定自己的強項、特點在哪里了。這樣的學生就容易變得一點特色也沒有。
誤區(qū)五不能跟孩子做朋友
獨生子女看似有同齡人,但是缺少朋友、缺少伙伴、缺少手足。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再不去做孩子的朋友,孩子基本上就很難有知心朋友了,其積累的心理問題可能也會越來越多。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這些成長的煩惱必須發(fā)泄。發(fā)泄不出來,就會越積越多,甚至引發(fā)心理疾病。
當今的家長應該注重孩子朋友少的問題,所以應該當孩子最好的朋友,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F(xiàn)在的家長,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反而將提供孩子生活的必需品視為關心他們,但家長稱職與否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給孩子提供真正需要的東西——理解。孩子有了朋友就會更加陽光,他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會更有依托,從而走得更遠、更高。
專/家/點/評
傷人最重的往往來自最親的人
中國教育專家委員會教育實驗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十一五”國家重點課題《學校心理健康行動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渝鴻曾經對中學生做過一項調查,問卷中的一個多項選擇題是:“你認為家長做的哪一項最傷害你?”80%以上的孩子都選擇了“嘮叨”這一選項。
嘮叨實際上是父母特別不理智的情緒宣泄。“人的一生中,3/10的時間都在處理自己的情緒。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尚且如此,何況對孩子關注度極高的家長呢?”家長如果不首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肯定會情緒化處理,結果兩敗俱傷;另外,如果家長總以情緒化的方式與人交流,孩子就會學會以同樣情緒化的方式與家長交流。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忍受,大了就會反抗。
因此,張渝鴻提出,家長如果真的想解決問題,首先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去認真對待孩子現(xiàn)實的問題。“我們嘴上老說為了愛孩子,但實際上我們有多少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讓自己的良心平衡?”類似“該報的班給你報了,該學的東西讓你學了,最后的結果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的話,一方面是家長的自我安慰,表明自己已經盡父母的責任了,另一方面也許只是表示父母已經黔驢技窮,沒有辦法再去影響孩子了。
教育需要家長,家長需要學習。然而,也有人質疑,父母又不是師范院校畢業(yè),怎么能懂那么多教育?專家表示,身為家長,父母總是在第一時間做這個年齡孩子的老師,但事實上,家長如果不注重學習,他具備的只是以前的教育經驗。所以現(xiàn)在太多的父母總會沉浸在對往日的回憶上,但孩子是發(fā)展的,而且每一個關鍵時期都會有不同的心理、生理表現(xiàn)。
做家長的要不要學習?肯定要學習,而且要超前學習,不僅學習怎樣在生活上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人格成長,更應該學會如何幫助自己身心健康發(fā)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