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課件 > 小學語文教學課件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 > 正文
2009-04-29 18:29:2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心理 閱讀 答案 志愿案例
我曾教學《小松鼠找花生》一課,我在引導學生理解“鮮艷”一詞,問孩子們:“同學們,還有好哪些東西也是“鮮艷”的?”
孩子們高舉如林小手,應答如流。
“花是鮮艷的。”
“綠葉是鮮艷的。”
“學習園地上的彩紙是鮮艷的。”
我不住地點微笑,表示贊同。
突然,有個孩子說:“陽光是鮮艷的。”另一個孩子接著說:“河水是鮮艷的。”
“說得真好。你們能說說河水、陽光為什么鮮艷嗎?或是你什么時候看到過?” 李老師先是一愣,繼而加以肯定,嘴含笑,目光充滿期待。
“陽光很亮,中午的陽光更亮。”
“陽光照著河水,河水亮亮的,還會閃光呢!”
“說得真好,真會觀察,我真還想不到呢!看來,小朋友們比老師還要聰明。”我?guī)ь^為學生鼓掌。我們也看到了那孩子受到表揚后洋溢在臉上的喜悅。
上課繼續(xù)著,漸近尾聲時,我問孩子們:“你們還有什么要問的嗎?”
一個孩子高高地舉起小手,天真地問:“老師,花生果為什么長在地下?”我一時語塞,難以回答,就勢把“繡球”拋給了孩子們。
孩子們同樣手舉如林,答案五彩繽紛。
“花生果覺得自己不好看,很怕羞,總是喜歡躲在沒人看得見的地方。
“花生果和蚯蚓一樣,也怕陽光,只能生活在泥土里。”
“花生果沒成熟以前,是不愿意露臉的……”
教室內響起了掌聲,我神采飛揚又有些動情地說:“小朋友們,是的,花生果也像你們一樣,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孩子,他要長在地下,這也是他聰明的地方,這其中還有很多科學知識呢!讓我們再去研究研究好嗎?”
“好!”孩子們興致勃勃,意猶未盡。
【反思】
一、帶著童心,在平等融入中對話
沒有精神的自由,沒有主體意識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話語互動?因此,我們應帶著一顆童心進入課堂,讓微笑成為課堂上空的一縷陽光;讓學生在一種零距離的、活躍的心理狀態(tài)下敞開心扉,自在交流,放飛思想,進行師生“視界融合”的“對話”,取得心靈的溝通。讓民主、平等成為我們實實在在的課堂生活。
二、少些預設,在動態(tài)生成中對話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通過“對話”的方式,漸進地、動態(tài)地生成意義。同時,課堂的思維空間是開放的。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教師相互借鑒、互相補充、互相激發(fā)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同學的啟發(fā)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這便是創(chuàng)造,這便是生成。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