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課件 > 小學語文教學課件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 > 正文
2009-04-29 12:38:44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師生互動評價提高教學實效·針對明確〗
評價,是評價者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和經(jīng)驗,對事物的特性和可能產(chǎn)生的效果的判斷和估計。評價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手段。評價的本質(zhì)是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它具有激勵、診斷和發(fā)展的功效。
然而,我們的教學評價還存在著很多不足。表現(xiàn)之一:評價單一,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對結果進行評價,這就顯得評價內(nèi)容單一、忽視了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方面加以評價。另一方面評價方式單一,教師評價占主導,忽視了學生自評、互評。表現(xiàn)之二:評價含糊,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采取一味鼓勵的評價手段;于是,“很好”、“很棒”這些單一肯定的評價語言充斥了課堂。疏不知這樣的評價很含糊,可到底好在哪兒?缺乏因勢利導的導向作用。使學生找不到被表揚的感覺。表現(xiàn)之三:缺乏評價指導,教師沒有對學生的評價再加以評價,缺乏指導,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相對狹窄不知評價對與錯,時間一長覺得自己的評價可有可無,最終喪失評價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所以,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堂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任何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在發(fā)展過程中總存有個性差異”。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兒童,應當嚴格的地方便須嚴格;應當放任的地方,便須放任。……太放任了雖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圍;太嚴格了,雖是謹守規(guī)則,卻有些枯干氣味,都不是應當有的現(xiàn)象。”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注重評價的針對性,讓優(yōu)生有“勁頭”,中等生有“想頭”,后進生有“奔頭”,讓不同的人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實現(xiàn)發(fā)展學生個性的良好愿望。
對學習有困難,基本知識及技能掌握得一般,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根據(jù)情況作出期待的評價。對一個剛入學的孩子來說,任何體驗都是全新的,同時任何一次學習過程的經(jīng)歷也都是全新的,正因為是全新的,出錯是難免的,教師要有信心,要充滿期待,幫助他,引導他。如我班的一位口吃的女孩子,上課很少舉手,注意力也很難集中。有一次,她破天荒地舉起了手,我馬上以極大的熱情讓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是她站起來什么說不出一個字,我不停地給她鼓氣:“別急,慢慢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說得好的。”她憋紅了臉,在我的不斷鼓勵與提示下,終于斷斷續(xù)續(xù)地說了一句話,全班同學為他鼓起了掌。
在學習《小兔運南瓜》一課時,學生思維異;钴S,想出了很多種搬南瓜的辦法。如:如果正好老牛伯伯拉著牛車經(jīng)過,就可以請牛伯伯順路把南瓜運回家;如果地邊正好有一條小河,可以利用浮力把南瓜放入河中,順水把南瓜漂回家;可以找一些氣球綁在南瓜柄上,把南瓜吊在空中,再找一根繩子把南瓜拉回家;請大象伯伯用鼻子把南瓜卷回家;找架飛機把南瓜運回家等等。這些辦法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存在的局限性。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同時告訴他們,展開想象并不是胡思亂想,要考慮辦法的可行性,再讓學生選擇辦法時,學生就考慮了這一因素,達到了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的效果。這樣,教師采用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接納學生的想法,對學生的回答作出針對性的評價,給學生以正確的導向。
〖談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素養(yǎng)·引導學生參與交際的評價〗
口語交際教學是一個新的課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及應對”的能力。在教學時,要求我們突出教學的生活化、口語化,凸顯情感性、互動性。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理想性的設計往往遇到很多困難,口語教學在課堂上難以得到很好的落實。究其原因,我覺得有四:一是課程標準本身在口語交際教學方面要求較為概略,使得教師在實踐中難以操作;二是教材的開放度大了,提供的交際內(nèi)容所隱含的互動性因素很不一樣,對教師鉆研教材、把握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教師把握起來困難很大;三是口語交際課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對教師把握學情,調(diào)整教學進程的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四是受“君子敏于行、訥于言”等傳統(tǒng)觀念和東方人重含蓄性格特征的影響,學生不太喜歡在課堂上主動發(fā)言,且年級越高,越是“金口難開”。針對新的課型和問題所在,我覺得教師們除了加強對課標的理論學習,更好把握課標對口語交際課的要求外,還要具備以下幾個角色的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在談到對口語交際部分的評價建議的時候說:“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tài)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又因為口語交際有極強的即時性和情景性特點,我覺得對口語交際的評價要采用隨堂評價的方式,在活動中評價,即時評價。同時教師應讓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從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強,因此很少聽到連珠妙語,因此教師更因抓住幾個閃光點,引導孩子學習運用。如《小兔運南瓜》一課,學生用到齊心協(xié)力一詞,我就馬上鼓勵說;“真了不起,我特別欣賞你這個主意中用到的一個詞,大家注意了嗎?猜猜是哪個?”聽到學生說話很輕,我就引導問:“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孩子們就說:“太輕了,我沒聽清楚”“請你再大聲說一遍好嗎?”。這樣學生就有意識地去仔細聽,認真想,大膽評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