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鋼琴家(六)
來源:網絡 2009-04-09 11:42:09
父母扮演孩子學琴急先鋒、糾察員、追夢人、秘書等角色,施行“督察”之行,通常會有如下理由:
理由1:孩子是帆,父母是舵。
培養(yǎng)孩子成才是父母的義務,父母一定要負起監(jiān)督的責任。孩子太小,還吃不了苦,父母有必要嚴格督促。
理由2:好習慣自小養(yǎng)成。
學琴不比其他,對基礎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細節(jié)上不嚴格把關,養(yǎng)成一些壞毛病,改起來會很困難。
理由3:天賦不容錯過。
孩子音樂智能的發(fā)展是有關鍵期的,一旦錯過了就太可惜了!
理由4:投入豈能不問回報?
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在音樂學習上,如果不認真學,真是不劃算呀!
理由5:面子也要顧及。
孩子要是彈不會,到老師那兒也通不過,孩子和我的臉上都沒光呀!
事實當真如此嗎?
怪相脆脆拍
事實1.督察當?shù),大大破壞了孩子學琴的情緒氛圍。
其實很好理解,如果父母自己在做事的時候,領導或同事在旁邊不斷地提醒、警告,厲聲訓斥,你的心情會如何?
事實2.學到一定程度后,父母無力糾察。
糾察員父母火眼金睛,監(jiān)督有力的情況,往往只能停留在學琴之初。當學琴達到一定程度后,父母就表現(xiàn)得無能為力了。如果這時候孩子沒有養(yǎng)成練琴的習慣,父母與孩子的沖突往往就在此時發(fā)生,出現(xiàn)了父母管不了,又不能不管的惡性循環(huán)。
事實3.事事包辦,包辦了孩子學琴的責任感。
如果從學琴當初,注意識譜、音準、指法、動作等等要求,就由父母全面“包辦”,那么學琴出了問題,孩子就不會認為是自己的責任,這也許是孩子后來練琴不用心的重要原因。這樣的現(xiàn)象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當老師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扭頭看向家長,然后委屈地說,“爸爸沒說”、“媽媽讓我這樣的”。
事實4.尊嚴無法代替。
很多父母是因為怕孩子和自己在老師那里出現(xiàn)難堪,而不得不做孩子的秘書和糾察員,幫助孩子學習。但問題是,如果孩子自己都不在乎在老師那里通不過,那父母代孩子學習,能使他成為努力學習、有出息的孩子嗎?往往父母替孩子維護尊嚴,只能使孩子喪失尊嚴。
事實5.高期望無法讓學琴快樂。
這類父母,不自覺地將孩子的學琴賦予了社會競爭的色彩,寄予了對孩子未來美好人生的高度期待。學琴,成了一項關系到孩子未來生存的嚴肅問題,從而導致了極高的壓力狀態(tài)。
事實6.“只埋頭拉車”,看不清學琴初衷。
很多父母最初并沒有想得太多,但開始學琴后,“要學就要學好”的心態(tài)就占了上風?吹降亩际敲 ㈠e音,導致孩子痛苦、自己著急,再也想不起來當初為什么讓孩子學琴。
全文閱讀:
-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鋼琴家(六)
-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鋼琴家(五)
-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鋼琴家(四)
-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鋼琴家(三)
-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鋼琴家(二)
-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鋼琴家(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