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告急!到了從娃娃抓起的時候了
來源:晶報 文章作者: 2010-04-27 10:27:49
在一些地方,每年也會開展諸如“書香家庭”的評選活動。但是,這些活動往往關注的是家庭“藏書量”的多少,而不是閱讀究竟給這些家庭帶來了什么。某種意義上說,父母崇尚閱讀,并能引導孩子悅讀、善讀,是“書香家庭”的應有之義……
《全國少年兒童閱讀調查報告》近日在長沙發(fā)布。此次調查是“全國閱讀年”的主旨活動之一,調查組分別在35個城市發(fā)放問卷193396份,結果顯示,中國7—14歲少年兒童每學期平均僅有3本書的閱讀量,閱讀最大的困難是找不到感興趣的書、書太貴、作業(yè)多。這種狀況,令人擔憂。
閱讀求知是源于人內心的需求。暢游書海,含英咀華,浸潤其中,樂在其中,可以食無魚,不可居無竹。有書香相伴的人生,是充滿智性的人生。提倡全民閱讀,正是對這一需求的確認和激發(fā)。
正如人的秉性同兒時經歷緊密關聯,一個人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應從娃娃抓起。在以色列,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便會翻開《圣經》,在上面滴上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它。這種傳統(tǒng)儀式意味深長:讓孩子幼小的心靈懂得書本是甜的,日后要愛不釋手,閱讀的“甜”,將伴隨孩子一生。
但遺憾的是,我們卻很難從現實中找到孩子們“悅讀”的證據。每年高考結束之后,一些畢業(yè)生或是將書本從教學樓扔下,或是將其付之一炬,大學生畢業(yè)前夕擺攤賣書,也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一道風景。這些行為中或許有青春期的叛逆和某種情緒的發(fā)泄與宣示,但書籍的境遇,卻足以反映其在學子們心目中的地位。至于中國7—14歲少年兒童每學期僅有3本書閱讀量的調查結果,也從側面印證了孩子們閱讀習慣的式微。
調查顯示,大多數少兒喜歡閱讀,僅有5%不喜歡。但在現有的應試教育體系之下,學校教育非但未能滿足、激發(fā)孩子的閱讀意愿,反而用枯燥乏味的教科書和沒完沒了的考試作業(yè)擠占了孩子的閱讀時間,敗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在他們最能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黃金時間,我們卻高舉應試指揮棒,扼殺了他們渴望閱讀的興趣和天賦,等到他們已長大成人,再去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卻只能接受事倍功半的現實。
曾有評論指出:學校教育應引導孩子們從閱讀中感受生命的美好,涵養(yǎng)廣闊的胸襟,培養(yǎng)對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是窄化視野,限縮生命的關懷度,讓他們明白閱讀不是充滿功利色彩的應試必須,讓他們明白閱讀不只是識記冰冷的應試條文,而是與人生有著熱乎乎的關系。
應該反思的還有家長。假如我們也在家長中做一個有關閱讀的調查,結果恐怕也未必樂觀。我們的家長可以給孩子買最好的奶粉,請最好的補課老師,花大價錢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當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時,便開始為其作全面的應試準備。但又有多少家長會去認真引導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進入知識殿堂,使其智性更加豐沛,內心更加豐富,生命更具熱度?家長們又是否嘗試過在應試和培養(yǎng)孩子良好閱讀習慣中尋找平衡點,在“悅讀”方面言傳身教,為孩子作出表率?
今天,社會各界正積極推動“全民閱讀”新風尚的形成。在一些地方,每年也會開展諸如“書香家庭”的評選活動。但是,這些活動往往關注的是家庭“藏書量”的多少,而不是閱讀究竟給這些家庭帶來了什么。某種意義上說,父母崇尚閱讀,并能引導孩子悅讀、善讀,是“書香家庭”的應有之義。
全民閱讀應從娃娃抓起。我們應當讓孩子從小將閱讀的“甜”印刻在心里,有了這些“甜”,人生的“苦”就會少一些,生命中的陽光也會多一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