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現(xiàn)代資訊“綁架”了孩子
來源:深圳晶報 文章作者:鄒瑋/文 李忠/圖 2010-03-06 09:33:13
孩子們正處在成長期,需要以陽光的心態(tài)去面對他們面前的世界。(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沙井11歲女孩小雁自編被綁架謊言余波未了,福田區(qū)一名14歲少年小韋又自編自導了一出“被綁架案”。兩起類似事件的“巧合”,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家庭教育的問題。專家認為,由于此前校園綁架案頻繁出現(xiàn),加之現(xiàn)代資訊給青少年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這種看似偶然的現(xiàn)象其實多少存在必然的因素。專家為此提醒廣大家長,要多從積極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陽光面,引導子女在遇到問題時以陽光的心態(tài)去面對。
高級心理咨詢師蔣美柳:
要孩子做到的家長必先做到
事實上很多家長自己都認為誠實是要吃虧的,善良是一種懦弱,他怎么會堅定地去培養(yǎng)孩子這種品質呢?這其實已經(jīng)是一個社會問題了。”
孩子習慣撒謊是教育的問題
深圳市中康應用心理科學研究所、深圳情感護理中心高級心理咨詢師蔣美柳認為,孩子自編被綁架謊言的現(xiàn)象具有偶然性,但是孩子撒謊這件事本身是家庭教育違背孩子意愿的必然結果,主要表現(xiàn)在:一,家長不能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懂孩子真正的想法,沒空也不想去了解孩子的內心,認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家長都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教育和要求孩子,導致孩子不敢講真話,因為他說出真話經(jīng)常會被否定、被打擊,甚至被打罵;但是說假話時反而會被表揚、被贊賞或者能逃避懲罰,于是孩子就說假話,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撒謊的習慣。壞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必須通過內外因一起作用,要費很大功夫才能糾正過來。這需要等待時機,也就是發(fā)生了令孩子很痛苦的事件,痛苦得足以使他下決心改變,然后在師長的幫助和信賴下,他發(fā)現(xiàn)說真話真的沒有危險,說假話卻失去很多,這樣才會漸漸改變說謊的習慣。
第二種表現(xiàn)屬于家長“用腦而不用心”,家長習慣以評判的頭腦、用評價的口氣去跟孩子溝通,結果只能讓孩子感覺到“你永遠是對的我永遠是錯的”,孩子自然很不舒服,從此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掩蓋起來,而用面具、謊言來應對家長。
第三種是沒有給孩子堅定的信念,讓他們認識到誠實、守信、自愛是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而且這樣做才能更聰明,更有辦法。事實上很多家長自己都認為誠實是要吃虧的,善良是一種懦弱,他怎么會堅定地去培養(yǎng)孩子這種品質呢?這其實已經(jīng)是一個社會問題了。在目前的社會上很多人都是沒有堅定信仰的,我們的孩子怎么可能會有呢?我們大人們都覺得誠實守信是要吃大虧的,而偷奸;、撒謊卻可以得到很多實際的好處,那我們憑什么要求我們的孩子誠實守信呢?
蔣美柳說,要孩子做到的,家長必先做到。如果家長總是最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話,那么孩子一定會以最粗暴的方式來回饋給家長和社會。
現(xiàn)代資訊起了暗示作用
蔣美柳認為,很多孩子在嬰幼兒期間就和現(xiàn)代資訊結下了不解之緣,和媽媽一起看電視劇,和爺爺一起看新聞,和爸爸一起上網(wǎng)……讓孩子如何在豐富的信息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成為家長們一件十分頭疼的事情。
“電視和網(wǎng)絡媒體有豐富的圖像,可以提供較多的視覺刺激,有利于孩子辨別顏色和形狀。孩子在看的時候會試圖理解節(jié)目的意思,有利于他們思維的發(fā)展。但與此同時,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也會對孩子的思維、語言、想像力、情感及社會行為都有負面影響。愛看電視的孩子思維分析力差,模仿性很強,長此下去,孩子只對電視節(jié)目感興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性格容易變得孤獨,長時間看電視,會影響兒童的語言發(fā)展和表達能力。”蔣美柳表示,傳媒鋪天蓋地,對我們的孩子起到了暗示和榜樣的作用,比如離家出走、反抗父母等等故事,特別是年初在我市發(fā)生的校園綁架案,對孩子來說是一件有誘惑力想去嘗試的事,尤其當父母沒有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正常愛好,沒有讓他在正常愛好里得到快樂,又不理解他們時,他們就會選擇用這一方法來得到父母的關注或完成自己的所謂“英雄情結”。
蔣美柳說,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所造成后果是不太可能設想得到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們的這種好奇心理、探究心理、英雄情結、模仿心理會導致他們做一些離奇的事。而家長必須正確引導,幫助孩子以正確的安全的方式去滿足他們的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消耗掉他們過多能量,他們就不會通過一些不正常的方式去探究了。
教育心理專家蔣平:
積極看待孩子的陽光面
不要隨意揭露孩子的陰暗面,要以積極的角度去對待和發(fā)現(xiàn)孩子陽光的一面。要給孩子多講一些英雄人物故事,提出正面的模仿。
深圳高級中學教育心理專家、全球華人心理類十強講師蔣平表示,由于外界的誘因,青少年這一時期極易產生盲目的自卑、自滿或者盲目的從眾心理,青少年時期,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形成了一定的評價能力,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好評的心理劇增。但由于他們知識經(jīng)驗還存在局限性,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于萌芽階段,因而面對外界的刺激,心理上的波動也較大。
經(jīng)常受老師表揚的同學,面對一時學不好的科目容易產生盲目的自卑感;取得一點成績,得到了幾次表揚,又容易產生盲目的自滿感;明明知道是違背《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舉動,只因別人這么做了,又容易產生一種盲目的從眾心理。
蔣平提醒廣大家長,教育孩子不能總是”消極暗示”,也不要隨意揭露孩子的陰暗面,要以積極的角度去對待和發(fā)現(xiàn)孩子陽光的一面。要給孩子多講一些英雄人物故事,提出正面的模仿。青少年心理上存在一些障礙雖說是難免的,但有些是暫時的,而有些已有一定的根基,不根除,不疏導,將會貽害無窮。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