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媽媽是這么分糖的
上面講了一個關云長大戰(zhàn)王忠的故事,打打殺殺好不熱鬧,男孩子可能會比較喜歡,女孩子可能就不那么感冒了。所以,我這再準備一個適合小妹妹的故事。
有一天,小熊回到家,把書包往沙發(fā)上一扔,立刻跑進廚房,沖熊媽媽喊到:“媽媽,明天同學們要到家來給我過生日,你能不能把家里的糖分一分,我想讓他們回去的時候每人帶一包糖。”
熊媽媽連忙應道:“好啊,好啊,家里還有一大包糖,我一會就分。”
小熊聽到媽媽的話,就慢慢地鍍進了書房,開始做家庭作業(yè)了。
過了一會,熊媽媽把洗好玉米棒子放進了鍋里,從櫥柜的角落里邊拿出了一大包糖果,走到客廳,坐在沙發(fā)上,開始為明天小熊的生日做準備。
熊媽媽沖小熊的書房喊道:“小熊,你還沒告訴我要來幾個同學呢?”
小熊隨口應道:“我已經通知了所有的好朋友,可是他們沒告訴我能不能來。我估計大概總有3、5個吧。”
熊媽媽說:“那怎么辦啊,不知道來幾個人,我沒法分糖啊。要不,明天等你的朋友到齊了,我再分吧。”
小熊沖出書房,急道:“這么多糖,來得及嗎?”
熊媽媽說:“這可沒辦法,我得知道你到底有多少個朋友來才能分!如果來3個朋友,我就用糖的總數(shù)除以3,然后按照得數(shù)一個個數(shù)出來。”
小熊說:“那肯定來不及的,而且你現(xiàn)在還不知道總數(shù)有多少,先數(shù)總數(shù),在做除法,在一個個分開數(shù),多麻煩啊。”
熊媽媽也急了:“是啊,這怎么辦?”
小熊想了好一會兒,笑嘻嘻地說到:“我有辦法了。你可以今天就把糖數(shù)一遍、、、”
熊媽媽嘟囔道:“這有啥用啊,只是知道了總數(shù)而已,明天不還得全部數(shù)一次嗎?”
小熊說:“媽媽,你別急啊,聽我把話說完。今天你數(shù)糖的時候,就把糖分成100一大包和10個一小包,這樣不管明天來幾個小朋友,都可以很容易地分出來。”
熊媽媽說:“好吧,我今天就分糖,可是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這樣就容易分了呢?”
小熊神秘地說:“這你就別管了,你今天把大包小包分好就行了,明天我自有妙計。”
于是,熊媽媽仔仔細細地把糖數(shù)了一遍,一共分出5個佰包,7個什包,還有6個散糖,即576顆糖。
第二天,小熊的朋友如約前來,大家玩游戲、看動畫、吃蛋糕,好不熱鬧。眼看天色晚了,朋友們要回家了,小熊數(shù)了數(shù),正好來了5個朋友,小熊拿出了媽媽昨天包好的糖果,開始分糖了:
5個佰包 / 5 = 1個佰包
7個什包 / 5 = 1個什包 、、、2個什包
把這兒剩下的2個什包打開:
2個什包 + 6顆糖 = 20 顆糖 + 6 顆糖 = 26 顆糖
26顆糖 / 5 = 5顆糖 、、、1顆糖
這樣,576人分給5個朋友,每個朋友得到1佰包+1個什包+5顆糖,即115顆糖。
最后余1顆糖,小熊準備把它留給熊媽媽吃。
熊媽媽回家以后,知道小熊是這么分糖的,心里非常高興,一邊吃糖,一邊寫道:
原來除法豎式的變態(tài)是有道理的
同學們可以分析一下,如果我們不像諸葛亮和熊媽媽這樣寫除法豎式,例如:
1、我們把除數(shù)和被除數(shù)上下排列。
2、我們從小往大寫除法豎式會遇到什么問題。
3、我們把計算過程不寫在下面,寫在上面,甚至寫在右面。
總而言之,除法豎式不變態(tài),或者不這么變態(tài),行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