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孩子對老師的偏見
來源:網(wǎng)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2-26 18:10:01
對老師有偏見,影響良性師幼關(guān)系的形成。寶貝的偏見一方面來自“成見”,即“成人之見”;另一方面來自“主見”,即“主觀的個人之見”。幫助寶貝消除對老師的偏見,有利于提高他的生活感受質(zhì)量,維護寶貝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驅(qū)除偏見中的成人陰影
放學了,爺爺來接佳佳回家,老師主動告訴爺爺,寶貝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悠悠不小心在佳佳的耳朵后面劃了淺淺的一小道,爺爺看了看說“沒關(guān)系”,就走了。一會兒,只見奶奶牽著佳佳從家里返回來了,要求悠悠向佳佳賠禮道歉,老師解釋說:“悠悠已經(jīng)回家了,孩子們這么小,彼此有點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奶奶說:“明天孩子們上學來了,你得讓悠悠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佳佳道歉。”
佳佳很少在家里喝水,一天,老師向家長反映:“佳佳喝水有進步,是個好孩子!”奶奶就問:“你怎么喜歡喝水了?”佳佳回答:“老師‘治’我了。”奶奶接著問:“老師怎么‘治’你了?”佳佳說:“老師不讓我玩玩具。”老師聽了以后,心里非常委屈:天氣干燥,每個寶貝都應該有一定的飲水量,佳佳怎么會把老師對她的關(guān)心愛護理解為“治”呢?至于不讓她玩玩具更不知道從何說起,要么是該吃飯了,要求寶貝們收玩具,可她還想玩;要么是她想玩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發(fā)現(xiàn)老師沒有幫她。但是,無論如何,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對老師有那么深的偏見,以至于感覺老師會“治”她!
成人之見左右著寶貝的偏見
古人言“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家長說什么,他們最相信,他們認識現(xiàn)象、分析問題的方法與結(jié)論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尤其是對老師還沒有完全建立權(quán)威感和信任感的嬰幼兒,對家長的話更是深信不疑。他們的很多“說法”都是成人的翻版,所以有些話,家長不宜當著寶貝的面直接說。因為寶貝不可能理解家長分析問題的情景和方法,而是直接牢記了最后的觀點,并簡單、刻板地套用在一切情形中。佳佳把老道的“治”字用在老師身上,是對成人之見耳熟能詳?shù)慕Y(jié)果。
寶貝印記了來自成人的偏見,有時是家長說話不講場合,無意中傳播給了寶貝;有時是家長有意讓孩子獲得自己的觀點,形成一致對外的格局。不管怎樣,這些做法都會妨礙寶貝正確地觀察和分析問題。如果讓寶貝對老師產(chǎn)生了偏見,危害更大,扭轉(zhuǎn)偏見更難。
對老師產(chǎn)生偏見的寶貝容易導致以下的問題:
★產(chǎn)生阻抗情緒,不愿意配合老師組織的保教活動。
★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在幼兒園缺乏自信和勇氣。
★潛藏家園矛盾。家長聽了孩子用偏見“翻譯”過的故事,對老師的誤會在所難免。
★妨礙教師對寶貝的真正理解。偏見是隱藏著的心理活動,并支配著外在的行為,因而外人不易解讀。老師解讀不了有偏見的寶貝,很多情況下就不能真正幫助寶貝。
要讓寶貝遠離成人偏見的污染,父母應做到:
▲對老師有意見,可以找個時間和地點,單獨與老師交談,避免孩子在場。
▲聽說和發(fā)現(xiàn)寶貝在幼兒園可能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先不要急于在孩子面前發(fā)泄情緒,表達觀點,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妥善解決問題上。
▲如果有一個家庭成員在孩子面前對老師有微詞,要主動請他打住,以后再談。
▲不要急于讓孩子看到或聽到成人世界的“交易”,維護孩童世界的純潔和寧靜,先讓他們聆聽美好的聲音。至于讓孩子了解和適應現(xiàn)實社會,還不是這個年齡段寶貝的教育內(nèi)容。
沖淡偏見中的個人成分
每到新學期,寶貝剛?cè)胗變簣@就會產(chǎn)生分離焦慮,老師和家長都想盡各種辦法幫助他們適應幼兒園。為了更好地了解和幫助寶貝,一個老師調(diào)查孩子們:“誰喜歡老師?誰不喜歡老師?為什么呀?”一個勇敢的寶貝先說:“老師,我不喜歡你,你說話不算數(shù)!你說發(fā)給我們小貼畫,但你總是忘——”接著,其他寶貝都爭相發(fā)言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不滿:“老師,你總是叫錯我的名字!”“老師,你總是離我們太遠。”孩子們都是說出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例,證明自己不喜歡老師的緣由,這位老師非常坦然地接受了孩子們面對面的批評,進一步接納和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漸漸縮短師幼之間的距離,寶貝們適應幼兒園的速度大大加快。
直覺行動思維決定了寶貝的偏見
成人有了熟練的“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抽象思維能力,而3歲前的寶貝處于“現(xiàn)象就是本質(zhì)”的直覺行動思維發(fā)展階段,他們常常從一件特殊的事情就推出一個定論,因此,寶貝的個人之見五花八門,充滿了可愛的謬誤與偏見。例如,有人問一個小男孩兒:“你長大了娶媳婦嗎?”“不娶。”“為什么?”“背不動。”“背不動?”“豬八戒背媳婦!”原來,可愛的寶貝看了豬八戒背媳婦,就認為娶媳婦還得背,既然這么累,索性就不娶了。這就是寶貝個人之見的形成方法:一件事決定一個概念,雖然其事實基礎是真實的,但是它的概括意義是有偏差的。
雖然寶貝有那么多的個人偏見,但是家長一般都不會誤解,也不會當真,視之為有趣的兒戲。但是當寶貝因某一件事情對老師產(chǎn)生了偏見,家長就不可能是兒戲的態(tài)度了,而且因為寶貝心無城府,就更加相信寶貝不會無中生有地瞎說了。但實際上寶貝得出的結(jié)論常常是片面的和表面的,家長要注意寶貝的這一思維特點,正確分析寶貝的說法。例如本例中幾個幼兒反映的事實是確鑿的,但是由此得出老師不喜歡自己的結(jié)論卻是錯誤的。幸虧這位老師及時了解了孩子們的想法,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更正,寶貝們的信任和自信隨之增強。
過濾出寶貝的個人偏見
如果能澄清寶貝的個人之見,就能清晰地了解他的心理活動,增強提供幫助的針對性;同時也使家園關(guān)系更加清澈,增強家園溝通的透明度。家長可以采用“解釋說法”與“追問事實”的技術(shù),過濾出寶貝的個人之見。
“解釋說法”即用你的話重復寶貝的意思,以便確認寶貝的心理活動是否得到了你的理解。如果寶貝說“我不喜歡老師”,你就換個詞重復他的含義:“你是說你覺得老師不好?”如果寶貝說“老師不喜歡我”,你接著確認:“老師對你不親嗎?”如果他不修正你的說法,說明你理解了他的心理活動。
“追問事實”是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接著確認他的想法是否正確,通過追問,調(diào)查清楚事件發(fā)生的六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你就能判斷寶貝遇到的具體困難是什么了。針對佳佳說老師“治”她喝水的事情,家長可以進一步追問:你什么時候喝的水?你喝水的時候,還有哪些小朋友一起喝?你想喝水嗎?你不喝水的時候,老師怎么說?其他小朋友不喝水的時候,老師怎么說?把這些細節(jié)問得青紅皂白,你就很容易辨別出寶貝是個人偏見還是真知灼見了,然后再與老師溝通也不遲。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