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馬光行最速原理
來源:中國數(shù)學教育網(wǎng) 2008-05-07 18:12:04
解:作A關于MN的對稱點A′,連A′B交MN于點P,則光線將由A射到P,經(jīng)反射后到B,這條路線是“最短路線”。實際上,對MN上任一非P的點P,都有AP′+P′B=AP′+P′B>A′B=AP+PB。即這條路線最短。
由此可得到物理學中的反射定律: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圖1中,取P點處法線PQ,則有∠1=∠2。
在△ABC中,AD、BE、CF分別為三邊上的高,△DEF稱為△ABC的垂足三角形,可以證明△ABC的重心H是△DEF的內心(圖2)。
實際上,由∠BEA=∠BDA=90°,知B、D、E、A共圓,于是∠CDE=∠BAC。同樣,由A、F、D、C共圓,可知∠BDF=∠BAC,于是∠CDE=∠BDF。從而可知DA平分∠EDF。
同理FC平分∠DFE,EB平分∠DEF。故H是△DEF的內心。
如作D關于AB的對稱點D1,可知∠DFB=∠D1FB=∠AFE,于是,D1、F、E在一直線上。同樣可知,D關于AC的對稱點D2也在直線EF上,即D1、F、E、D2四點在一條直線上。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由法格拉洛提出的一個問題:在△ABC的每條邊上各取一點D、E、F,△DEF稱為△ABC的內接三角形。試在銳角三角形ABC的所有內接三角形中,求周長最短的三角形。
費爾馬提出了一種解法,這個解法分成三步來解:
(1)設D是BC上固定點,求此時的周長最短的內接三角形。
作D關于AB、AC的對稱點D1、D2,連D1D2交AB、AC于E、F,則△DEF為所求。實際上,對于△ABC的任一內接△DE′F′,有
DE′+E′F′+F′D=D1E′+E′F′+F′D2
≥D1D2=D1E+EF+FD2
=DE+EF+FD。
就是△DEF的周長≤△DEF的周長。
因此,我們只要對于每一個BC上的點D,都找出相應于該點的周長最短的內接三角形DEF,在這些三角形中找出周長最短的一個就行。
。2)由于 AD1=AD,AD2=AD,故△AD1D2是等腰三角形。又由于∠1=∠2,∠3=∠4,故△AD1D2的頂角∠D1AD2=2∠BAC為定值,因此,只有當其腰AD1最短時,D1D2最短。此時必有AD最短。從而當 AD為△ABC的高時,內接三角形DEF的周長最短。
。3)當AD為△ABC的高時,由前面三角形垂足三角形性質,可證△ABC的內接三角形中,以其垂足三角形DEF的周長最短。
在平面幾何中,還有一個以費爾馬為名的“費爾馬點”。即:在△ABC所在平面上找一點,它到三個頂點的距離之和相等。
只考慮△ABC的三個內角都小于120°的情況。
以 AB、BC、CA為邊向形外作正三角形BCD、ACE、ABK,作此三個三角形的外接圓。設⊙ABK、⊙ACE除A外的交點為F,由 A、K、B、F四點共圓知∠AFB=120°。同理∠AFC=120°于是∠BFC=120°。故⊙BCD邊過點F,即⊙ABK,⊙BCD,⊙CAE共點F。
由∠AFB=120°,∠BFD=60°,知 A、F、D在一條直線上。
在FD上取點G,使FG=FB,則△FBG為正三角形。由BG= BF, BD=BC,∠DBG=∠CBF=60°-∠GBC,故△DBG≌△CBF。于是GD=FC,即AD=FA+FB+FC。
對于平面上任一點P,以BP為一邊作等邊△PBH(如圖4),連HD,同樣可證△BHD≌△BPC。于是AP+PH+HD=PA+PB+PC。但PA+PH+HD≥AD=FA+ FB+FC。這就是說,點F為所求點。這點稱為△ABC的費爾馬點。
如果△ABC有某一內角≥120°,例如∠A≥120°,則點A即為所求點。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